《山东粮棉持续增产理论与技术》求取 ⇩

第一节 作物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调控1

一、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1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山东粮棉增产的生理分析1

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

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3

三、种子的寿命、贮藏和活力3

五、根据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点培育壮苗5

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6

第二节 作物生长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调控6

二、作物的生长7

三、作物生长的调控8

一、花诱导生理10

第三节 作物开花和结实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调控10

三、花器官形成11

二、光周期和花诱导11

四、授粉和受精生理12

六、调控开花结实,促进产品器官发展13

五、种子和果实的成熟生理13

一、肥水的生理生化功能14

第四节 作物肥水供应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调控14

二、肥水增产的生理基础15

三、作物的需肥规律16

四、作物的需水规律17

五、合理调控肥水,促进增产19

一、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20

第五节 作物产量的来源——光合作用及其调控20

二、作物对光能的利用21

三、改善作物光合性能23

四、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调控25

一、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26

第六节 作物的群体结构及其调控26

二、群体结构的调控28

一、农业土壤的数量及其利用结构30

第一节 山东农业土壤资源状况30

第二章 山东农业土壤及其改良利用30

二、农业土壤资源特点31

三、土壤资源利用的问题32

四、土壤资源变化预测34

一、农业土壤的肥力类型35

第二节 山东农业土壤的类型及其改良利用35

二、农业土壤的主要发生类型及其改良利用37

一、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54

第一节 作物营养学基础54

第三章 山东粮棉作物营养与施肥54

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55

第二节 配方施肥58

三、作物的阶段营养58

一、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59

二、施肥量的确定60

三、施肥方式62

四、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63

一、冬小麦施肥65

第三节 主要粮棉作物施肥技术65

二、夏玉米施肥67

三、棉花施肥68

四、甘薯施肥69

二、制定合理轮作施肥制度的方法步骤70

一、制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70

第四节 粮棉轮作施肥技术70

四、以棉花为主的轮作施肥特点71

三、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轮作施肥特点71

二、肥料在粮棉作物上的增产效果72

一、山东肥料资源及施用现状72

第五节 用好肥料资源促进粮棉生产72

三、肥料在粮棉生产中增产潜力分析74

四、提高肥效的途径75

一、水文测验78

第一节 水文测报78

第四章 山东水资源及其利用78

四、山东旱涝灾害预报模型应用80

三、水文缆道测量信号无线传输装置应用80

二、遥感技术应用80

五、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在防汛中的应用82

一、山东水资源总量84

第二节 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84

二、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85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88

四、山东黄河水资源现状、展望和对策90

一、山东主要农作物高产省水灌溉技术94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94

二、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101

四、水稻控制湿润灌溉技术103

三、喷灌技术103

五、递推模型优化灌溉制度105

六、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107

七、农田灌溉增产效益分摊系数109

九、节水高产灌溉技术体系110

八、渠道防渗技术110

一、引黄提灌井渠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112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112

二、建地下水库拦蓄调节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技术115

三、综合防治海水入侵不同类型工程优化技术116

四、跨流域调水117

五、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技术118

六、河道建闸蓄水119

七、平原水库建设与管理120

八、二氧化碳压酸洗井增水技术122

九、小流域蓄水保土综合治理124

二、山东农业气候资源分析126

一、山东自然概况126

第五章 山东气候特点和利用126

第一节 山东农业气候资源分析126

一、旱涝133

第二节 山东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133

二、冻害135

三、霜冻136

四、干热风138

五、冰雹140

六、暴雨141

一、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42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基础142

二、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144

一、粮棉生产机械化现状152

第一节 山东粮棉生产机械化现状152

第六章 山东粮棉作物生产机械化152

二、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点153

三、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54

四、粮棉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与预测155

三、粮棉作物对播种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6

二、粮棉作物对整地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6

第二节 农业机械作业的农艺技术要求156

一、粮棉作物对耕地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6

六、粮棉作物对收获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7

五、粮棉作物对喷雾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7

四、粮棉作物对铺膜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7

八、粮棉作物加工机械的作业安全要点158

七、粮棉作物对场上机械的作业技术要求158

一、粮棉作物耕整地机械159

第三节 常用的粮棉作业机械159

二、粮棉作物播种施肥机械161

三、粮棉作物中耕和植保机械165

四、粮棉作物收获机械166

五、粮食作物脱粒机械170

一、促进增产增收171

第四节 粮棉作物机械作业增产潜力分析171

三、增加农民收入173

二、抗御自然灾害173

四、替代劳力发展二、三产业174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75

第一节 良种选育的理论基础175

第七章 山东粮棉良种选育和推广175

二、良种选育的遗传学基础176

四、两大育种体系180

三、杂种优势与利用180

一、粮棉良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和成就183

第二节 山东粮棉良种选育的成就和经验183

二、粮棉良种选育的主要经验187

一、良种的区域试验和审定190

第三节 粮棉良种的繁育与推广190

二、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方法191

三、提纯复壮技术和方法193

四、全息胚学说在选种上的应用197

一、山东粮棉良种的利用200

第四节 山东粮棉良种利用和增产潜力分析200

二、山东粮棉良种增产潜力的分析201

三、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发挥良种增产潜力202

四、实施种子产业化,促进良种工作上新台阶203

一、种类及危害205

第一节 粮棉病虫害发生特征205

第八章 山东粮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205

二、病虫害的发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206

三、病虫害发生现状及趋势209

一、小麦病虫害210

第二节 粮棉主要病虫发生规律210

二、杂粮病虫害213

三、棉花病虫害216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理论218

第三节 主要粮棉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218

二、主要粮棉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19

一、山东作物布局的变化历史和特点226

第一节 山东作物布局与粮棉生产226

第九章 山东种植制度与粮棉持续增产226

二、山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生产的关系230

三、作物布局调整与粮棉持续发展235

一、山东复种指数的历史变化239

第二节 山东复种技术与粮棉持续增产239

二、山东复种制约因素240

三、复种指数与粮棉产量的关系243

四、山东熟制的变化244

五、复种潜力的开发与粮棉持续发展245

二、种植方式演变和特点246

一、种植方式有关概念246

第三节 山东种植方式与粮棉持续发展246

三、小麦、玉米两粮为主的种植方式248

四、蔬菜、玉米种植方式252

五、棉田种植方式253

六、种植方式改革与粮棉持续发展255

第一节 山东农业生态环境概况258

一、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258

第十章 山东粮棉生产的生态环境及保护258

二、山东农业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259

一、影响粮棉生产的主要污染因素——污染源与污染物264

第二节 农业环境污染对粮棉生产的危害264

二、环境污染对粮棉作物的影响分析265

三、农业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269

一、农业环境保护发展战略270

第三节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棉持续增产的对策与措施270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271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对策272

二、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化模式与技术措施275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粮棉持续增产的有效途径275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粮棉持续增产275

三、山东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展望277

第一节 粮棉种植区划的意义与目的278

第十一章 粮棉种植区划278

一、粮棉种植区划的原则279

第二节 粮棉种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279

二、粮棉种植区划的依据280

一、粮食作物种植区划282

第三节 粮棉种植区划282

二、棉花种植区划291

一、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295

第四节 实施粮棉种植区划的主要技术措施295

三、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96

二、逐步实行经济作物两熟制,扩大粮棉种植面积296

六、适当调整粮棉作物布局,提高光能利用率297

五、狠抓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均衡增产297

四、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水分利用率297

七、加快建设粮棉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298

八、加强粮棉种植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粮棉生产的科技含量299

第一节 山东小麦生产概况300

第十二章 小麦增产技术300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301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302

一、小麦的生育时期302

三、小麦的生长阶段304

四、小麦的群体结构305

一、播前准备307

第三节 小麦的播种307

二、小麦的播种技术311

一、冬前麦田管理312

第四节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312

二、春季麦田管理314

三、后期麦田管理315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316

第五节 几种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体系316

二、冬小麦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317

三、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318

四、晚茬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320

一、冬小麦主要病害及其防治321

第六节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321

二、冬小麦主要虫害及其防治325

一、山东玉米生产的发展概况331

第一节 山东玉米生产概况331

第十三章 夏玉米增产技术331

二、山东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经验332

三、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4

一、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335

第二节 夏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335

二、玉米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同伸关系337

一、夏玉米晚播早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339

第三节 夏玉米的播种与收获339

二、夏玉米套种的优点及套种方法341

三、夏玉米的收获适期342

一、夏玉米群体光合作用特性343

第四节 夏玉米群体光合作用与合理密植343

二、种植密度与产量三因素的关系346

三、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347

一、夏玉米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348

第五节 夏玉米需肥需水特点与肥水运筹348

二、夏玉米的需水特点与灌溉技术351

一、夏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352

第六节 夏玉米病虫草害与防治352

二、夏玉米主要虫害及其防治354

三、夏玉米田间主要杂草及其防治356

一、生产发展的历史360

第一节 山东甘薯生产的概况360

第十四章 甘薯增产技术360

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361

四、主要栽培经验和增产潜力分析362

三、分布及栽培制度362

一、品种选育及利用363

第二节 品种利用363

二、主要品种特征特性365

一、薯块萌发习性367

第三节 育苗367

三、良种繁育367

二、薯苗生长与环境368

三、春薯用苗育苗技术369

一、土壤与起垄370

第四节 大田栽培370

四、夏薯用苗育苗技术370

二、施肥371

三、栽植373

四、田间管理374

一、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375

第五节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375

二、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376

四、甘薯直播栽培技术377

三、春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77

六、饲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378

五、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378

一、建立留种地379

第六节 留种和贮藏379

七、蒸烤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甘薯栽培技术379

八、间作套种技术379

三、甘薯安全贮藏要求的条件380

二、收获380

四、甘薯贮藏技术381

第一节 山东水稻生产概况383

第十五章 水稻增产技术383

一、兴修水利,完善灌溉系统384

第二节 山东水稻增产的主要技术经验384

四、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385

三、选育引进新品种,更新良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385

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生产效率385

七、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386

六、增加施肥量,实行配方施肥386

五、改进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单产386

一、水稻的营养特性387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87

八、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或化学和人工除草并举387

九、示范推广省力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387

二、水稻的生育特性391

一、稻田土壤398

第四节 稻田的土壤和灌溉398

二、稻田灌溉399

一、水稻育秧400

第五节 水稻栽培技术400

二、抢茬早插,合理密植403

三、稻田管理405

一、谷子、高粱、大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410

第一节 谷子、高粱、大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410

第十六章 杂粮增产技术410

二、山东谷子、高粱、大麦的栽培历史和现状411

一、夏谷高产的基本条件413

第二节 夏谷增产技术413

三、山东谷子、高粱、大麦的发展前景413

二、夏谷高产的栽培技术414

一、高粱的生物学特性417

第三节 夏高粱增产技术417

二、粒用夏高粱栽培技术418

第四节 啤酒大麦增产技术419

二、大麦的生长发育特性420

一、大麦品种与啤酒品质的关系420

三、大麦的栽培技术422

一、病害防治425

第五节 谷子、高粱、大麦的病虫害防治425

二、虫害防治427

第一节 山东大豆生产的概况430

第十七章 大豆增产技术430

一、大豆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431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31

三、大豆茎的特性和生长发育432

二、大豆根的特性和生长发育432

四、大豆叶的特性和生长发育433

六、大豆的荚与生长发育434

五、大豆花的形态和开花、受精434

一、大豆的光合作用435

第三节 大豆的生理特点435

二、大豆的呼吸作用437

三、大豆植株体内碳、氮的代谢439

四、大豆植株体内营养的运输与分配441

一、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44

第四节 大豆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产量构成因素444

二、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446

一、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447

第五节 大豆对肥水的吸收和利用447

二、大豆对水分的吸收规律448

一、播前准备449

第六节 大豆栽培技术措施449

二、播种450

三、田间管理451

第七节 大豆的间作套种技术454

四、收获454

一、间作套种的意义455

二、间作技术458

四、轮作459

三、套种技术459

二、杂豆的生产概况463

一、杂豆的分布463

第十八章 杂豆增产技术463

第一节 山东杂豆生产概况463

一、绿豆生物学特性464

第二节 绿豆栽培技术464

二、绿豆栽培技术465

二、豇豆的栽培技术468

一、豇豆的生物学特性468

第三节 豇豆栽培技术468

一、豌豆的生物学特性472

第四节 豌豆栽培技术472

二、豌豆的栽培技术473

一、蚕豆的生物学特性475

第五节 蚕豆栽培技术475

二、蚕豆的栽培技术476

第一节 山东棉花生产概况479

第十九章 棉花增产技术479

一、棉花的栽培特性481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81

二、棉花的生育时期及生育阶段483

一、棉花的光合性能484

第三节 棉花的光合性能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484

二、提高棉花光合产量的途径485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486

一、棉花的营养特性486

第四节 棉花的营养特性及对养分吸收利用的规律486

第五节 棉花的需水特性及对水分吸收利用的规律487

二、棉花的需水规律488

一、棉花的需水特性488

二、提高棉花产量的途径490

一、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490

第六节 棉花产量的构成及提高产量的途径490

一、高产棉花的生育进程与长势长相492

第七节 高产棉花的生育进程492

二、高产棉花的主要生育指标494

一、育苗移栽技术495

第八节 棉花的栽培方式及关键栽培技术495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97

三、麦棉套种栽培技术498

四、棉、瓜、菜等间作套种技术499

一、棉花病害的发生与防治502

第九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502

二、棉花虫害的发生与防治504

二、抗虫棉及其应用前景506

一、杂交棉及其应用前景506

第十节 杂交棉、抗虫棉及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应用前景的述评506

三、简化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前景507

一、覆盖栽培的概况510

第一节 覆盖栽培和地膜的推广应用510

第二十章 粮棉覆盖栽培增产技术510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511

三、地膜种类、标准及亩用量的计算512

第二节 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516

一、土壤增温效应516

二、土壤保墒效应517

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养料分解518

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519

五、抑盐保苗,减轻杂草虫害519

第三节 地膜覆盖的生物学效应520

一、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520

二、作物生长加快,生育进程提前520

三、光合作用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521

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521

第四节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22

一、选地、整地、施足底肥522

二、选用良种、适量播种523

三、选膜、盖膜523

六、小麦地膜覆盖的一膜两(多)用524

五、田间管理524

第五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24

四、护膜、揭膜524

一、选地、整地、施足底肥525

二、选用良种、种子处理及播种525

三、选膜与盖膜527

四、田间管理527

第六节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28

一、甘薯覆膜育苗技术529

二、甘薯地膜覆盖栽掊技术530

第七节 水稻地膜覆盖育秧技术531

一、水田地膜覆盖育秧技术531

第八节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33

一、精细整地、培肥地力533

二、旱地水稻地膜育秧技术533

二、覆膜方式534

三、播种与覆膜技术535

四、田间管理535

第九节 周年覆盖栽培技术536

第一节 生化制剂的主要类型538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类型538

第二十一章 粮棉生化制剂应用技术538

二、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主要类型539

第二节 生化制剂的作用机理540

一、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540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542

三、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544

第三节 生化制剂在粮棉作物上的应用545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45

二、农用土壤微生物制剂的应用547

第四节 主要生化制剂在粮棉作物上的使用技术548

一、喷施宝使用技术548

二、太得肥使用技术549

三、光合微肥使用技术549

四、FA旱地龙使用技术550

五、植物抗盐剂使用技术551

六、多效唑使用技术551

七、烯效唑(高效唑)使用技术552

八、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使用技术552

九、生物钾肥(硅酸盐细菌肥料)使用技术553

十、萘乙酸使用技术554

十一、ABT增产灵使用技术554

十二、赤霉素(九二○)使用技术555

十三、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556

十四、红薯保鲜剂使用技术556

二、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557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粮棉产品资源,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57

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557

第一节 粮棉加工的地位和作用557

第二十二章 粮棉加工增值技术557

一、粮棉加工概况558

第二节 山东省粮棉加工的概况、潜力和发展方向558

二、潜力558

五、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解决城乡剩余劳力就业问题558

四、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改善和提高全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558

第三节 小麦粉制品加工技术559

一、面包559

三、发展方向559

二、饼干560

三、挂面563

四、方便面565

第四节 玉米制品加工技术566

一、膨化玉米粉566

二、膨化玉米粉面包567

三、膨化玉米粉烧饼567

四、膨化玉米粉压缩饼干568

五、烘干玉米片568

六、油炸玉米片569

七、玉米饴糖569

八、玉米米570

九、玉米醋570

十一、玉米胚油571

十二、玉米果葡糖浆571

十、玉米淀粉571

二、甘薯点心573

一、甜薯片573

三、甘薯人造米573

第五节 薯类制品加工技术573

四、甘薯果脯574

五、甘薯淀粉574

六、甘薯粉丝575

七、甘薯乳粉575

第六节 稻米制品加工技术576

一、水磨米576

八、甘薯枣576

二、维生素B1强化米577

三、氨基酸强化米577

五、方便米粥578

六、米粉面包578

四、米粉丝578

第七节 豆制品加工技术579

一、豆腐579

二、葡萄糖酸内脂豆腐580

三、茶豆腐580

四、豆腐干581

五、腐竹581

六、人造蛋白肉582

七、豆浆挂面582

八、速溶豆粉583

一、棉花的初加工584

二、棉花的深加工584

第八节 棉花产品加工技术584

第九节 粮棉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587

一、米糠的加工利用587

二、豆饼(粕)的加工利用589

三、棉籽壳和短棉绒的加工利用590

四、玉米芯的加工利用592

1997《山东粮棉持续增产理论与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耀文主编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