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概论》求取 ⇩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地震区划的目的和意义1

第二节 中国编制地震区划图的历史1

第三节 国外地震区划方法概述3

第四节 地震区划内容和沿革4

第五节 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6

第二章 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图原则和方法11

第一节 编图原则11

第二节 编图方法12

第三节 基础资料和图件15

第三章 中国地震活动性17

第一节 地震资料的整理和目录编制17

第二节 中国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20

第三节 中国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25

第四节 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26

第四章 地震构造环境28

第一节 现代大地构造基本轮廓28

第二节 地壳结构与地球物理场30

第三节 现代地壳形变场34

第四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37

第五节 活动构造44

第六节 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59

第五章 中国地震区、带划分64

第一节 地震区、带的含义和作用64

第二节 地震区、带划分原则和依据65

第三节 地震区、带概述66

第一节 潜在震源区的含义与类型89

第六章 潜在震源区的确定89

第二节 潜在震源区确定的原则与步骤90

第三节 潜在震源区方向与范围的确定94

第四节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96

第五节 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分区性差别及不确定因素98

第六节 中国潜在震源区分区论述99

第七章 地震活动性参数110

第一节 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原则110

第二节 地震带的震级上限Muz113

第三节 起算震级Mo116

第四节 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117

第五节 地震活动的年平均发生率(v)123

第六节 空间分布函数fi?j129

第一节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137

第八章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确定与应用137

第二节 统计分析地震烈度衰减所依据的资料138

第三节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统计分析140

第四节 椭圆衰减曲线的长轴取向及其分布概率144

第九章 地震烈度区划145

第一节 地震危险性计算145

第二节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敏感性分析149

第三节 不确定性校正和地震烈度分区152

第四节 地震烈度分区轮廓和主要特点153

结语156

附录1 中国地震烈度衰减资料160

附录2 参加本区划图编图工作的单位及人员174

1996《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地震局编 1996 北京:地震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