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国语文法 中等学校用 订正8版》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1.标准语与国语文法1

〔注1〕普通?话与北京声调2

2.字与词2

〔注3〕“字”“词”两名称之英文比较3

〔注4〕“词类”之名称4

3.语与句4

5.句法5

4.词类5

6.词类与句法的关系6

〔注7〕国语词类的活用举例7

第二章词类的区分和定义8

7.词类九品约为五类8

8.实体词9

9.述说词9

10.区别词10

11.关系词11

12.情态词12

(7)连词12

第三章单句的成分和图解法13

13.主要的成分13

(1)主语 (2)述语14

〔注1〕主语述语的省略举例14

14.连带的成分——(1)宾语14

(第二问)内动词和外动词15

〔注2〕外动词有被动式16

15.连带的成分——(2)补足语16

16.内动词所带的补足语17

17.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一)17

(第五问)“有使令性”的外动词18

〔注3〕补足语的省略举例19

18.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二)19

不完全的外动词20

19.外动词所带的补足语(三)20

20.补足语的总括21

〔注意〕总括用作补足语的四项词类——宾体,动,同动,形容21

(第六问)情意作用的外动词之“不完全的”用法21

〔注4〕宾语的表格22

21.附加的成分——(1)形容的附加语22

〔注5〕形容词语尾“的”字23

22.名词用作形容的附加语(名词的“领位”)23

〔注7〕介词“的”字之作「底」24

23.附加的成分——(2)副词的附加语24

附加语的附加语25

24.名词用作副词的附加语(名词的“副位”)26

〔注9〕省略介词的副位27

25.单句图解法的公式和程序27

图解句子的先后手续28

依句辨词法29

第四章实体词的七位(变式的句法)30

26.七位30

27.主位31

28.变式的主位31

主位和呼位31

29.呼位32

〔注2〕呼位可用惊叹号的理由33

宾位33

30.宾位33

31.双宾位34

“次宾位”实在是「副词的附加语」35

〔注3〕“双宾语”之名称和最近英文法上之处理35

32.变式的宾位(一)35

(ㄅ),(攵),用“把”字提宾位到动词前36

〔注4〕与“把”字同有这特别用法的介词——“将”、“拿”,“对于”,——并举例37

〔注5〕(ㄅ)(冖)两式的历史关系不同38

33.变式的宾位(二)38

(ㄈ),全不用特别介词而提宾位?动词前39

34.变式的宾位(三)40

(ㄊ),填充本位的代名词又依(ㄅ)式提到“动前”41

35.外动词的被动式(一)41

(ㄋ),用被动式动词的图解公式42

(?),用介词“被”字介绍原主语出来42

36.外动词的被动式(二)44

〔注6〕“被”字的两种用法——介词,被性助动词;其他之“被性助动词”并举例,(?)式句文言的比较44

副位45

37.副位的两种——(1)有介词的,(2)省略介词的45

38.有介词介绍的副位46

39.省略介词的副位47

40.变式的副位47

(攵),主语倒装于述后48

〔注意〕总论图解法的目的——“论理的”与“文学的”之调和48

41.「有」字的特别用法(表“存在”意义的「内动词」)49

(冖),似主语的副位50

〔注9〕“副词性的主语”;50

「有」字用作凭空直起的述语;50

「有」字用作“领起主语”的「形容词」(英文比较)51

42.似宾位的副位——“副词性的宾语”52

(攵)“关系内动词”——(a)(b)(o)三式53

〔注意〕此种副位的解释,文言的介词“于”字53

“副词性的宾语”为便宜上的名称54

44.对于宾语的补位55

43.对于主语的补位55

补位55

45.与『是』字同类的同动词56

大都是用来结合“宾语的补位”的57

〔注意〕宾语带有补位的句子之两种变化:57

(二)外动、同动结合为被动式之?音动词“准同动词”「叫做」与文言比较58

领位58

46.领位的两种——(1)统摄性,(2)修饰性58

47.统摄性的领位(分七项)59

〔注11〕介词“的”字的省略法和省略的两个原因59

(ㄈ)表主动者,(万)表受动者,(ㄉ)表所?,(ㄊ)表所在60

〔注12〕“对于”之「移宾作领」法(附四个例题)61

〔注14〕领位前有介词“在”字的图解式62

认“在”字为内动词的图解式——(附两个例题)63

48.修饰性的领位(“的”字变为形容词语尾)63

〔附言〕“领位”名称之广义的意味64

同位65

49.同位的第一种65

50.同位的第二种66

(攵),后加职衡等66

〔注意〕图解上通行的简?法66

(攵),分起而总括67

51.同位的第三种68

(ㄈ)重加宾位(宾位先行)69

52.实体词七位的总括69

七位总图式70

〔注19〕马氏文?列呼位为主位71

54.对话时的省略72

53.主要成分上的实体词72

第五章主要成分的省略(并短语)72

55.自述时的省略73

56.承前的省略73

57.图解上的虚位74

承前省略的用×75

〔注3〕“普通的助动词”之图解法76

58.动词的三种散动式76

(第三种)当副词用——两例77

59.散动词的第一种(散动词的定义)78

〔注5〕散动词的名称(英文比较)78

60.名词语79

〔注意一〕图解法上的要点80

带有附加成分的名词语80

〔注意二〕“训?”在图解上的变通法(附六个例题)81

〔注意三〕用作补足语的名词语(附四个例题)82

61.形容语82

〔注6〕介词“的”(底)字与形尾“的”字的区别条例——『准介词』83

62.副词语(附三个例题)85

“物主代名词”(附论“关系代名词”的英文比较)85

〔注9〕本节例题的详释86

63.“的”字的特别用法——联接代名词87

(ㄅ)兼代省略的‘人’(三例)88

(冖)兼代省略的‘事’89

〔注10〕总说“子句”和“短语”之形式的区别89

〔注11〕“联接代名词”之名称(解释、比较)文言的“者”字(附再论“关系代名词”的英文比较)90

64.“量词”的特别用法90

65.论理的主语之省略91

〔注12〕“量词”的名称91

66.省略主语的平比句93

(ㄅ)式,同动词“像”作述语的94

〔注13〕——(攵)式,形容词“一般”作述语的95

67.省略述语的平比句——形容词的平比法96

(冖)式,从(ㄅ)变成的97

〔注意1〕(冖)(ㄈ)两式不省略的句例(补出作述语的“性态形容词”)98

总论“省略的形容词平比法”之文学的关系99

〔注意2〕副词、同动词、介词、连词的通用字(并公式)99

68.否定的平比句——形容词消极的差比法100

(万)的正式图解法——“比较复句”的缩合(附两个例题)101

第六章名词细目102

69.名词的分类(三大类)102

70.特有名词(分六种)102

〔注意〕特有名词的“省称”,私名号103

〔注1〕“省称”多?习惯104

71.特有名词与数词(特名转为通名)105

72.普通名词(分三种)106

〔注5〕古体文或成语中添加数词之变例107

(攵)表资料的 〔注意〕添加数词法(必要量名)107

73.量词(分三种)108

〔注意〕量词和通名三种的关系109

74.抽象名词(分三种)109

〔附言〕论名词分类法与国语的特点110

第七章代名词细目112

75.代名词的分类(四大类)112

76.人称代名词(分五种)112

〔注意〕北京话对称的尊称113

(1)自称、(2)对称、(3)他称、——总表113

(4)统称——〔注意〕北京话统称的公式114

〔附言〕代名词表复数的“音变”考114

(5)复称115

〔注1〕论他称男女性的分化115

77.指示代名词(分四种)116

(3)承前称——〔注意〕“位”与“数”;语、文的比较117

78.疑问代名词(四个)118

(一)选择的,(二)分化与音变,(三)代名词和量词的融合119

〔注意〕“那”字的三个注意事项119

〔附言〕国语中代名词三个特点120

(一)方言最复杂(二)古文法不简易120

79.联接代名词(两个)121

第八章动词细目122

80.动词的分类(四大类,用法上的两式)122

81.外动词(分八种)122

〔注1〕双宾语的句子之变化与译成文言124

82.内动词(分五种)125

〔注2〕不完全的外动词之组句法——语、文对照125

〔注意〕外、内动词中之一词两属例127

〔注3〕关系内动词和内动词“来”“去”之被结合或又拆开关于「复音动词」和一切复音词类的附识129

83.同动词(分两种)129

(1)决定的同动词——“是”,130

〔注意1〕“是”字之虚?的用法130

〔注意2〕“在”字可用成同动词或外动词131

〔注意〕“有”字所属词品的总括133

84.助动词(分前附、后附两系)134

(攵)表意志——“要”,“愿意”,“敢”,136

(1)前附的助动词(分六种)136

(冖)表当然——“应该”,“须要”,“得”137

〔注意〕“得”字在旧小说中表可能的用法137

(ㄈ)表必然——“一定”,“不得不”,138

〔注意〕“不得不”在图解上的分析法,又缩约句例138

(ㄉ)表被动——“被”,139

(ㄊ)表趋势—“来”,“去”140

〔注意〕140

内动词“来”“去”的虚用法(图解作助动词)140

助动词“来”“去”的实用法(图解作述说词)140

复合动词的图解法,附例句字角符号的说明141

(2)后附的助动词(分三种)141

(ㄅ)表可能——“得”。142

〔注意1〕北方官话的特别副词“ㄋ”字142

〔注意2〕“得”字被结合成复音动词143

(?)表持续——“着”,“来着”(来);“来”,“去”,144

〔注意1〕表持续的『重复法』145

〔注意2〕后附和前附两种助动词的区别146

85.外动词的被动式147

86.散动式147

〔注意二〕『使动式』——动词活用法——「意动词」148

第九章形容词细目149

87.形容词的分类(四大类,两个特别用法)149

88.性状形容词(分四种)150

89.数量形容词(分两种)151

(2)不定数词152

〔注意二〕复数冠词“些”153

90.指示形容词(分七种)154

91.疑问形容词(分三种)156

(2)选择的——“那”(哪)157

(3)数量的——“几何”,多少,158

〔注意〕指示、疑问两种形容词和代名词的区别法158

92.形容词和语尾“的”字(可省与不可省)158

〔注1〕图解上的弧线160

93.形容语(或形容句)和准介词“的”字(形容语分三种)160

94.形容词(或形容语)作述语用(国语的特点)161

95.形容词(或形容语)作补足语用163

〔注意〕关于补足语之两个说明164

第十章副词细目165

96.副词的分类(六大类)165

97.时间副词(分四种)165

(1)过去时——“从前”,“早已”,“本来”,“已经”,“刚才”166

(2)现在时——“现在”,“至今”,“正在”,167

(3)未来时——“就”,“将”,“后来”,“从此”,究竟,168

(4)不定时(再分六项)169

(攵)表匆促——“一会儿”,“即刻”,“临时”,“暂且”,170

〔注意〕国语中动词『时制』的总公例171

(冖)表急进——“赶紧”,171

98.地位副词(分三种)172

(ㄅ)在副位的方位名词 (攵)指代 (冖)形转173

〔注意〕「语言哲学」上之一公例173

99.性态副词(分两种)174

(2)主观的(再分两方面)175

〔附言〕论修词学上的『隐喻法』175

(1)客观的——形、动转成,名词转成175

第一,重在事物方面的(再分五项)176

(ㄅ)表真唯——“实在”,176

〔注意〕副词与助动词的区别法176

(攵)表趋势——“自然”,“当然”,177

〔注意〕副词与助动词的区别法177

(万)表样式——“如此”,“这么”,178

(ㄊ)表发动——“特地”,179

第二,重在心理方面的(再分五项)179

(?)表相反——“偏”,“却”,“倒”,180

〔注意〕“却”,与“倒”的灵活用法180

100.数量副词(分三种)180

(1)关于次数的(再分三项)181

(攵)表重复——“又”,“再”,“也”,181

(冖)表多次——“再三”,“屡次”,“每每”,183

(2)关于程度的(分四项)184

(攵)表比较184

(二)差比——“更”,“些”,“比较地”,“越发”,185

(一)平比——“一样”,“似的”,185

(一)极比——“最”,“极”,186

(冖)表极点186

(二)泛说——“狠”,“满”,“绝对地”,“格外”,187

〔注意〕副词附在述语后的习惯法187

(3)关于范围的(分五项)188

(ㄈ)表共同——“共”,“一同”,“一块儿”,189

〔注意〕表禁戒的副词之结合公例190

102.对话时的然否副词(分两种)190

101.否定副词——“不”,“没有”,“莫”,190

(2)表否定——“不是”,“不”,“不见得”,191

103.疑问副词(分五种)193

(2)问数量——“多”,“好”,“几”,194

〔注意〕副词“好”字的引伸用法194

(4)问方法或情形——“怎样”;“何如”,“如何”195

〔注意〕疑问副词在直述语气中之表『不定』的用法195

(5)表反推或感叹——“难道”,“那”,“岂”,“无乃”,196

104.介词的分类(四大类,两个特别用法)197

第十一章介词细目197

105.时地介词(分五种)198

(1)介所在——“在”,“于”,“当”,199

〔注意2〕“在”字用在述语的前或后与内动词的种类有关系199

(2)介所从——“从”,“自”,“由;“距”,200

(3)介所经——“过”;“靠”,“沿”,201

(4)介所向——“向”,“往”,“朝”;“对于”202

〔注意〕反面即『介所背』——“背着”,202

〔注意二〕“在”字的引申用法(二)——即「介所到」203

(ㄅ)所到之境——“到”,“至”,“于”,(在),203

(5)介所到(再分两方面)203

(攵)所到之人——“给”,“与”,“于”;204

106.时地介词的充实性和连续性205

107.原因介词(分二种)206

(2)介所为(再分两方面)207

(ㄅ)为谁而动——“替”,“给”,“与”,207

〔注意〕所介的实体词之省略——“赐予”动作207

108.方法介词(分五种)208

(3)介所除——“除”,“除非”,209

〔注意二〕方言中“替”字的误用210

(4)介所共——“和”,“与”,“给”,210

(5)介所比(再分两项)211

(ㄅ)平比——“和”,“像”,“与”,211

109.领摄介词——“的”(底)212

110.介词的特别用法(有两种)212

〔注意一〕提前宾语的“把”字之奇特用法(并图解法)213

〔注意二〕“将”字在旧小说中用法之归纳与分析“精”字由实动而成虚介的历史215

111.复主语(分两类)216

第十二章单句的复成分216

(1)平列的(三例) (2)选择的(三例)217

112.复宾语和复补足语218

〔注意〕共同的形容附加语之两种图解法219

113.复述语(分四类)220

(2)选泽的(共六例)221

(3)承接的(共六例)221

〔注意〕连词“语”字之随宜的图解法223

(4)转折的(共五例)224

〔注意1〕复述语与复句226

114.复附加语(共八例)227

(攵)连词用在主句的(凡四例)228

115.后附的形容附加语(分三种)230

第十三章附加成分的后附230

(4)后附的形容句(共三例)231

〔注意〕“谁”字后附形容语232

116.后附的复形容附加语(文学的修词法,共四例)232

『变式的副位』之一种成因234

117.后附的副词附加语(分二种)234

(1)后附的副位实体词(再分二项)235

(攵)副词性的宾语(引申的七例)236

〔注意〕后附于外动词的副位名词236

(2)后附的副词、副词语、副词句237

(ㄅ)直接附加的(八例)237

〔注意〕“去”“来”的两种图解法237

118.特别介词‘得’字的用法237

(一)引起副词(九例)238

(三)引起副词句(九例)239

〔注意一〕‘得’字引副以表『可能』240

〔注意二〕‘得’字后之宾语,‘的’字后之主语241

119.后附的复副词附加语(文学的修词法,共两例)242

『变式的宾位』之一种成因,动词之复牒法244

120.复副词附加语的综合观和分类法245

十一组,八系,两大类249

〔注意〕关于复句的声明249

第十四章包孕复句250

121.包孕复句(“子句”——分三类)250

122.名词句(三个用法)250

123.形容句(三样句式)251

124.省略本名的形容句(三种述语)252

125.“所”字的用法——三条原则(凡四例)253

(1)必用在「形容句」里边254

(3)只作形容句中『倒装的宾语』,并代表母句中的主语256

图解上确定的位置(附例题)257

〔附言2〕联代“的”字之欧化的图解法258

〔注意〕“所”字用作「表示被动性」的助动词259

〔注1〕“所”字与形容语260

〔注2〕「接?代字」释疑261

〔注4〕“所”字用作被性助动词并非根论;“所”字探源262

126.副词句(两样句式)263

〔注意〕副词句与「从句」(亦名「副句」)的区别264

第十五章等立复句——连词细目(上)265

127.等立复句(“分句”——分四类)265

128.平列句(分三种)265

(ㄅ)等价的(凡五例)266

平列连词〔1〕(等价连词)266

“和”,“同”,“以及”;“并且”,“也”,“又”,266

(攵)分割的(凡四例)267

(冖)进层的(凡八例)269

平列连词〔2〕(进层连词)270

“既……又”……,“不但……而且”;270

“尚且……何况……;甚至,乃至,270

〔注意一〕“连”字与“就是”、“即”、等之同一的用法(并图解法)271

129.选择句(分二种)272

选择连词〔1〕(两商连词)273

“或者……或者”……;“还是……还是”273

(ㄅ)两商的(凡四例)273

“不然”,“否则”274

130.承接句(分三种)274

(攵)相消的(凡五例)274

“不是……就是”……,“非……即”……;274

选择连词〔2〕(相消连词)274

(勹)顺序的(凡四例)275

承接连词〔1〕(顺序连词)275

“就”,“从此”,“于是”;275

“才”,“然后”,“只得”,“那么”,“然则”275

(攵)类及的(凡三例)276

承接连词〔2〕(类及连词)277

“至于”,“说到”,“此外”277

(冖)推证的(凡七例)278

承接连词〔3〕(推证连词)278

“例如”,“像”,“怎么讲呢”,“何也”;278

“可见”,“乃知”278

〔注意〕“像”“似”等词之证实的用法279

131.转折句(分三种)279

转折连词〔1〕(重转连词)280

“然而”,“但是”,“可是”,“惟独”280

(ㄅ)重转的(凡六例)280

(冖)失望的(凡五例)281

转折连词〔3〕(失望连词)281

“不料”,“岂知”,“反而”,“偏巧”,“?奈”281

第十六章主从复句——连词细目(下)282

132.主从复句(“从句”——名“副句”——分六类)282

133.时间句(分四种)283

(相应词)‘就’,‘自然’,‘才’284

(ㄅ)同时(凡四例)284

“当‘,“恰好”,“等到”,“及乎”;284

时间连词〔1〕(同时连词)284

(攵)前时(凡三例)285

时间连词〔2〕(前时连词)285

“以前”,“当……之前”;285

(相应词)‘已经’,‘还是’285

(相应词)‘就’,‘才’286

(冖)后时(凡两例)286

“以后”,“当…之后”,“不多几时”,“自从”;286

时间连词〔3〕(后时连词)286

(注意)利用时间副词作连词287

134.原因句(分五种)287

(ㄅ)连词用在从句的(凡五例)288

因果连词〔1〕(表因连词)288

“因为”,“由于”,“原来”;288

“为……起见”,“为的是”,“以便”288

因果连词〔2〕(表果连词)289

“所以”,“因此”。“故”289

(冖)主从各有连词相应的(凡三例)290

(ㄈ)不用连词的(凡两例)291

135.假设句(凡七例)292

假设连词——“若是”,“假如”,“倘若”,“如果”;……“时”293

(ㄅ)条件在范围内的(凡五例)294

136.范围句(分三种)294

(攵)条件在范围外的(凡十例)295

范围连词〔2〕(消极条件连词)296

“除开”,“除非”,“除是”,“除……外”296

(冖)无条件的(凡两例)297

范围连词〔3〕(无条件连词)298

“无论”,“不拘”,“任凭”298

137.让步句(凡七例)298

“纵令”,“就使”,“那怕”299

“虽然”,“虽”,“固然”,“尽管”;299

让步连词(认容推宕)299

〔注意〕“虽然”在口语中和在文言中用法不同300

138.比较句(分三种)300

(ㄅ)平比(凡六例)301

比较连词〔1〕(平比连词)301

“像”,“好比”,“犹如”;“无异于”,“等于”301

(攵)差比(凡两例)302

(不及的)“不如”,“差似”303

(过于的)“赛过”,“强如”;303

比较连词〔2〕(差比连词)303

〔注意1〕图解上主从复句上下位置的通变法303

〔注意3〕省略成分很多的比较句304

(冖)审决(凡两例)305

比较连词〔3〕(审决连词)305

“与其……宁可”,“与其……不如”305

第十七章语气——助词细目306

139.助词的分类(分五类)306

140.表语气的完结——“了”,“啦”,307

决定句(附?使句)307

〔注意〕助词与口语的关系和研究法、练习法307

助判定事理的完结语气(十五例)308

助过去完成时的完结语气(十一例)309

助现在完成时的完结语气(二十四例)310

助未来完成时的完结语气(四例)311

〔注意〕助词时制与助词“了”字无关311

助虚拟结果的完结语气(十例)312

〔注意〕「虚拟」与「未来时」分列之故313

助虚拟原因的完结语气(三例)313

141.表语意的制限——“罢了”(九例);“就是”(七例)314

〔注意〕制限语气变为「承允」;副词“得了”和“也罢”315

142.表语态的警碓——“的”(二十六例)315

〔注意〕助词“的”字和联接代名词“的”字之活看法317

“哩”,“咧”,“呢”(二十六例)317

〔注意〕兼感叹的语气;又“呢”“勒”等字『提读』的用法(五例)319

商榷句(附祈使句)319

143.表语气的商度——“罢”,“吧”319

助揣度事理的语气(七例);又『提读』用(二例)320

助自己裁量的语气(五例)321

疑问句322

144.表然否的疑问——“么”,“吗”322

表有疑而询问的语气(九例)323

〔注意〕语气的改变,述语的要点323

用在句首或句中的疑问助词——“可”,“阿”,(十六例)324

表无疑而反诘的语气(廿六例)325

145.助决择或寻求的疑问——“呢”327

〔注意〕“吗”字表警?的语态——“?”(三例)327

助选择的疑问语气(四例)328

〔注意〕缩约的句法,标点法328

助无疑而反诘的语气(十一例)329

〔注意〕“?”“!”两标符的活用329

惊叹句330

146.助惊叹的情态——“啊”(六种音变)330

〔注意〕「?」「丶」「ㄩ」同属此韵的说明331

(1)上词收音于「一」韵的——“呀”,“哟”,(十二例)331

(3)上词收音于『?』『?』两韵的——“哪”,“喏”,(七例)332

(4)上词收音于『ㄤ』『ㄥ』两韵的——“?”,(三例)333

〔注意〕附声「兀」之说明333

(5)上词收音于『ㄚ』『?』或『?』『ㄗ』等的——“啊”。(七例)334

〔注意〕「ㄚ」「?」的互转法334

(6)又上词收音于『丫』『ㄦ』的——“呀”,“哟”,(四例)335

〔附言〕以上助词转声六个公例的总说明;北京儿歌张果老和京剧武家坡的转声例证335

第十八章叹词337

147.叹词(分五种)337

148.表惊讶或赞叹338

“嘿”(ㄏㄊ),“叹”(ㄏ?),——(两例);“啊哈”,“哦嘎”,——(三例)339

“咦”(一),——(两例);“呦”(ㄧㄡ),“哟”,——(三例)340

〔注〕古叹词的对照(1)——〔注意〕古令通用字340

149.表伤感或痛惜341

“咳”(厂?),“咳呀”,——(两例)342

150.表叹笑或讥嘲——“哈哈”“呵呵”——(四例)342

〔注〕古叹词的对照(3)343

151.表愤怒或鄙斥343

〔注〕古叹词的对照(4)344

“呸”,“哼”,“啐”,——(六例);“嗯”(冖),——(两例);“唗”;“ㄒㄩ”344

152.表呼问或应诺345

“唯”,“嘿”(ㄏ丶),——(四例);“庵”(ㄢ);“丶”,——(例)346

“ㄥ”,——(例);“阿”,——(例);“嗳”,——(例);“嘘”(ㄓㄚ)347

〔注意〕副词的应诺用法347

〔附言〕总论古叹词——言语学、古声韵学、古文学上的关系348

第十九章段落篇章和修词法举例350

153.大规模的图解法350

154.古文图解举例(后汉书班超请还朝疏)351

第二段——三组复句,说明九条,总评353

第三段——一组复句,说明三条,总评356

155.树枝式的图解法(思想发表方式的进程)357

〔注意Ⅰ〕树枝式与普通图解式之比较361

国语组句法与英语不同之一点363

〔注意Ⅱ〕树枝式之优点,修习文法之进阶364

怎样看全段的大意,怎样定分节的题目364

157.一,译名366

156.标点符号366

第二十章标点符号和结论366

158.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367

159.(一)句号。或.(一名句点,住号,住点)368

〔注1〕标题之下可用句号369

160.(二)点号、或,(一名读号,逗号)369

(甲)分开同类的词或短语370

〔注1〕“丶”已改为“顿号”370

(丙)分开句首的副位371

〔注3〕呼位下的点号可改用惊叹号372

(丁)分开长、复、或重读的主语372

161.(三)分号;(一名分点,停号)373

(甲)分开很长的平列短句或分句374

(丙)分开各种复句的中太长的分句375

162.(四)冒号;(一名集号,冒点)375

(乙)总起下文——(1)下文为列举,(2)下文是引语376

〔注1〕(乙)项的其他用法——(1)标题,(2)转行——又「总起下文」的语句上之注意376

〔注4——总注〕顿、点、分、冒四号的运用法举例377

又公式,正误378

163.(五)问号?(一名疑问号,问标)378

(己)分开副词、副词语、副词句或从句378

〔注〕用点号分开从句前之主句——(己)项副词句例(第三例)之解释用点号的副词句补例378

〔注1〕「间接语」不可用问号(补例)379

164.(六)惊叹号!(一名叹号,叹标)379

〔注1〕愿望语气和祈使语气380

165.(七)引号『』「」(一名提引号,引标)381

(乙)表特提的词句382

〔注1〕成套的复用法补例382

166.(八)破折号——(一名延折号,转变号,搭附标)383

〔注2〕又——一句话?作两种语气384

(丙)表?结——同384

〔注3〕(乙)项补例(史汉文);要注意的两点:385

(1)夹注文的标点法不同,(2)须用一对夹着385

167.(九)删节号……(一名节略号,虚缺号,虚缺标)385

168.(十)夹注号()〔〕(一名夹注标)386

169.(十一)私名号——(一名私名标)387

170.(十二)书名号?(一名书名标)387

〔注2〕又“空格”之注意388

〔注〕私名号人、地的分化,书名号扩为『特名号』388

171.(十三)附则(三条)388

附录旧式点句符号389

172.(一)圈号。〔注〕用.法389

173.(二)点号丶〔注〕用.的位置辨别法390

〔注〕旧式的评点符号,改良法391

174.三,理由(没有标点符号之三书)391

175.结论(古文法之研究法和目的)393

1932《新著国语文法 中等学校用 订正8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黎锦熙编 1932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著国语文法(1956 PDF版)
新著国语文法
1956 北京:商务印书馆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中国民法(1990年11月第1版 PDF版)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中国民法
1990年11月第1版
新著国语文学史(1923 PDF版)
新著国语文学史
1923
新著国语文法(1992 PDF版)
新著国语文法
1992
中学校高等学校国語科教育法概論-新版(1979.03 PDF版)
中学校高等学校国語科教育法概論-新版
1979.03 有精堂
高等学校  修订版  上( PDF版)
高等学校 修订版 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著人文地理学  中等学校用( PDF版)
新著人文地理学 中等学校用
北京:商务印书馆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用  法国文学作品选读  下(1983 PDF版)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用 法国文学作品选读 下
1983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著国语文法索引(1924 PDF版)
新著国语文法索引
1924 商务印书馆
新著国语文法(1924 PDF版)
新著国语文法
192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文Visual Basic 6.0教程 中文Visual Basic 6.0实战演练(1999 PDF版)
中文Visual Basic 6.0教程 中文Visual Basic 6.0实战演练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新著国语文法(1992 PDF版)
新著国语文法
1992 北京:商务印书馆
新最应用文作法  修订版(1985 PDF版)
新最应用文作法 修订版
1985 文化图书公司
新编大学语文  修订版(1999 PDF版)
新编大学语文 修订版
1999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新编中学英语语法  修订版(1995 PDF版)
新编中学英语语法 修订版
1995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