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论评价历史人物和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
作者 | 南京图书馆编 编者 |
---|---|
出版 | 南京图书馆 |
参考页数 | 93 |
出版时间 | 196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713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3
一、个人和阶级的关系3
二、个人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8
三、偶然性和必然性22
四、时势造英雄32
五、如何判断历史人物的功过34
第二部分:毛泽东同志论评价历史人物41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41
二、对封建社会的分析42
三、对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45
第三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51
一、精神生产一定要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51
二、必须彻底打破旧传统,才能建立新传统53
三、应当批判地继承,不能颂古非今54
第四部分:毛泽东同志论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69
第五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69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又服务于经济基础69
二、在阶级社会只有阶级的道德,没有超阶级的“永的”道德73
三、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道德。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80
四、马克思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时,为了用当时工人运动能接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得不用“真理、正义和道德”是“对一切人的行为的基础”等词句82
五、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是利己主义。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是骗人的口号85
六、在阶级社会里没有抽象的人性和所谓“人类之爱”92
196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论评价历史人物和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京图书馆编 1966 南京图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 1992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
- 大众哲学 重改本
- 1949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论部分
- 1977.12 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世界近代史
- 1983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欧洲哲学史
- 1978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世界史
- 1975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世界上古史
- 1972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报刊评论选
- 196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 1976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教研室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
- 1958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 196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中国近代史
- 1974 近代中国史稿编写组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