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作者 | 马元喜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8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460917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654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小麦稳定增产的应变栽培技术1
第一节 应变栽培技术的概念1
第二节 影响小麦产量主要生态因子的发生规律3
一、干旱的时、空、地变化特点3
二、雨涝的时、空、地变化特点特点6
三、高温伤害的时、空、地变化特点6
四、土壤营养不足与失调7
五、病虫害的时、空、地变化特点8
第三节 应变栽培技术体系9
一、掌握变化规律,增强预见能力10
二、提高小麦自身的应变能力14
三、系统决策、分段调空、针对关键、积极应变16
第二章超高产小麦合理群体结构与调控22
第一节 合理群体结构增产的理论依据22
一、产量构成因素分析23
二、群体的光合性能26
三、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29
第二节 合理群体结构的动态分析34
一、叶面积动态34
二、茎蘖消长动态35
三、根系变化动态38
一、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42
第三节 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技术42
二、高质量的整地播种45
三、控制群体技术指标45
四、看苗管理技术指标47
五、化控技术指标49
六、光合面积合理动态指标52
第一节 超高产小麦成产因素分析53
一、超高产小麦成产因素构成特点53
第三章小麦超高产与提高穗粒重53
二、穗粒重形成及后期物质运转55
第二节 影响小麦穗粒重的因素分析59
一、品种与穗粒重59
二、栽培措施与穗粒重61
三、气候生态与小麦穗粒重的关系71
第三节 提高小麦穗粒重的途径77
一、品种是提高穗粒重的基础77
二、恰当运用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78
三、增加能量投入实行配方施肥80
四、合理应用化学调控技术81
第四章小麦超高产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82
第一节 超高产麦田的土壤肥力基础83
一、土壤有机质特征83
二、土壤结构与耕性征84
三、土壤养分特征87
四、土壤养分供应的动态平衡93
第二节 小麦超高产的需肥特点95
一、吸收养分的变化趋势95
二、对氮、磷、钾肥需要量97
四、氮、磷、钾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效果100
三、阶段吸肥特点100
五、农艺措施对小麦需肥的影响103
第三节 高产小麦施肥技术108
一、施肥量的估算方法与参数108
二、高产麦田的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109
第五章超高产小麦需水特点与调控技术112
第一节 高产麦田的供水特点112
一、麦田土壤的水分补充112
二、高产麦田土壤的贮水性能116
三、高产麦田土壤的供水性能118
一、小麦对土壤水分含量的生态生理效应121
第二节 超高产小麦的需水特点121
二、高产小麦的需水特点127
三、高产麦田的水分平衡135
第三节 高产麦田水分调控技术138
一、扩大麦田水分调控技术138
二、高产麦田的灌水技术141
第六章小麦高产与良种良法配套144
第一节 良种良法配套的重要意义144
第二节 品种的特性及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146
一、品种的基本类型及特性147
二、高产品种应具备的主要特点148
三、高产小麦形态生理指标151
第三节 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156
一、因地因种创造良好环境156
二、适期播种,使生育与季节同步158
三、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161
四、强化管理,协调成产三因素163
五、针对病虫发生特点综合防治166
第七章 复种条件下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168
第一节间套作对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169
一、间套作与小麦生育状况169
二、间套作与小麦产量171
三、间套作与经济效益173
第二节 小麦带田生态因子分析174
一、小麦带田光分布特点174
二、株间风速分布与二氧化碳供应182
三、带田边行的水肥特点183
第三节 间套作条件下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183
一、深耕细整,规格化播种183
三、改善种植方式,发挥边行优势183
二、增施肥料,用地养地相结合184
四、选用高产抗倒早熟品种186
五、建立高产高效复合群体187
六、提高间套操作技术188
第八章高产麦田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191
第一节 高产麦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191
一、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191
二、病虫害发生规律192
三、病虫害发生的特点195
第二节 高产麦田病虫害防治策略197
一、防治重点与指标197
二、防治策略198
一、病虫害防治阶段性和针对性199
第三节 高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99
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202
第九章小麦生产潜力分析206
第一节 小麦产量因素分析207
一、生物量积累与产量207
二、成产因素构成与产量210
三、源流库关系与产量212
第二节 小麦光合作用特点215
一、小麦冬季的光合成216
三、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217
二、小麦春季的光合成217
第三节 小麦对光能利用与生产潜力218
一、太阳光能与作物利用218
二、河南省少能资源220
三、小麦生产潜力的估计224
第四节 小麦生育特点与生产潜力227
一、小麦分蘖能力与成穗227
二、穗的发育与生产潜力229
第五节 挖掘小麦生产潜力的途径233
一、培育理想的高产品种233
二、研究小麦光能利用的机理和调控措施234
三、研究小麦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保持良性循环235
四、研究小麦优化栽培技术体系236
第十章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规程与产量的验收237
第一节 栽培技术规程237
一、产量指标237
二、整地与施肥237
三、品种选用238
四、播种238
五、田间管理239
六、收获240
二、验收方法241
一、验收目的241
第二节 产量验收241
三、亩产量的计算242
第十一章高产技术开发的组织与实施244
第一节 高产开发的意义与条件244
一、高产开发的意义244
二、高产开发应具备的条件245
第二节 高产开发方案的制订与实施248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248
二、制订开发方案的内容248
一、高产开发区的建立250
第三节 高产开发区建立与措施的实施250
二、高产开发区的组织实施251
第十二章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的应用254
第一节 黄淮冲积平原区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254
一、气候资源分析255
二、高产小麦的形态生理指标259
三、超高产小麦应变栽培技术262
第二节 平原灌溉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266
一、亩产超500公斤的产量结构267
二、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267
三、实现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栽培措施270
第三节 黄土丘陵区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274
一、气候生态条件274
二、土壤生态条件276
三、小麦生育特点277
四、应变栽培技术279
第四节 山前平原小麦超高产施肥应变技术283
一、高产麦田土壤肥力基础284
二、高产麦田施肥指标284
三、高产麦田施肥技术285
四、配方施肥与良种良法配套286
1992《小麦超高产应变栽培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元喜主编 1992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小麦栽培技术
- 197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小麦栽培技术资料
- 河北省廊坊地区科学技术协会
-
- 大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问答
- 199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春小麦栽培技术
- 197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三麦栽培技术
- 197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
- 199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 195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小麦高产栽培
- 1978 安徽省阜阳地区科技情报所
-
- 冬小麦栽培技术
- 1956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
- 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 1997 北京:金盾出版社
-
- 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
- 1999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
- 小麦三高栽培实用技术
- 1998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春小麦栽培技术
- 1988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三麦栽培技术
- 197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麦、菜轮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1998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