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概论》
作者 | 淳于怀春著 编者 |
---|---|
出版 |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9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00709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2956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绪论1
(一)文字符号的创造与人类社会1
第一章 汉字的由来1
第一节 汉字与汉语1
1.1 何为文字1
1.2古人对“文字”的认识1
1.3汉字与汉语的关系3
(二)汉字符号在历史上的作用4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5
2.1 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5
2.2图画文字的产生6
(三)表意汉字的发展与改革10
2.3 中国的图画文字11
(四)研究汉字形体对汉字简化的作用13
2.4汉字的渊源15
3.1 甲骨文的问世22
第三节 汉字的基本符号体系的形成22
3.2关于汉字诞生的年代24
3.3汉字符号本身所反映的时代精神26
3.4汉字符号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32
第二章 汉字形体结构分析37
第四节 古人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37
4.1 “六书”与“六书说”37
4.2许慎“六书”界说40
4.3前人对“六书”的异议52
5.1汉字与词的关系64
第五节 汉字的性质及创造方法64
5.2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65
5.3汉字的创造方法66
第六节 汉字结构分类75
6.1 象形文字75
6.2象意文字84
6.3象音文字105
6.4音意文字118
7.1汉字的初创者128
第七节 汉字初创者与形体发展分段128
第三章 汉字形体演变128
7.2古今文字分段130
第八节 龟甲兽骨文字137
8.1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137
8.2甲骨文字结构特点140
8.3不同时期甲文风格144
第九节 殷周金文147
9.1青铜器的种类147
9.2金文发掘与著录情况148
9.3金文字的结构体态150
第十节 战国文字156
10.1战国文字分类156
10.2战国文字的特点183
第十一节 小篆187
11.1小篆的渊源187
11.2秦隶的由来188
11.3小篆体实物遗存189
11.4小篆形体结构特点191
12.1 隶书的渊源197
第十二节 隶书197
12.2 秦隶的特点及变化198
12.3汉隶的出现与发展204
12.4 与篆隶并行的其他体文字208
第十三节 楷书211
13.1楷书名称延用及其源流213
13.2 楷书始于魏而盛于晋215
13.3唐碑与魏碑218
14.1 行书楷书同出一源221
第十四节 行书221
14.2 行书的特点及其发展222
第十五节 草书224
15.1草书起始于秦224
15.2草书的发展及其不同体态225
第四章 汉字笔划朔源231
第十六节 今隶部首朔源231
第十七节 汉字笔划演变规律初步归纳356
后记367
1989《汉字形体演变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淳于怀春著 1989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汉字演变五百例
- 1992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 汉字改革概论
- 1979
-
- 中国文字形体的演变
- 1939
-
- 汉字演变五佰例 德文版
- 1993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 变形体非协调理论
- 1989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字里乾坤 汉字形体源流
- 1997 北京:文津出版社
-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丛
- 1986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 汉字形义考源
- 1996 武汉:武汉出版社
-
- 变体美术字
- 1991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
- 变体美术字
- 1990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 199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汉字体态论
- 1999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 字义的演变
- 1964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文字形义学概论
- 196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河口演变概论
-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