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遗传改良》

第一章猪的染色体1

第一节家猪的核型与带型1

一、家猪的染色体数目1

二、家猪的核型1

三、家猪染色体的带型1

第二节猪染色体畸变及其与遗传疾患和经济性状的联系3

一、家猪染色体畸变类型3

二、间性猪的染色体4

三、猪早期胚的染色体畸交4

四、染色体畸变对经济性状的影响5

第三节野猪的染色体6

一、野猪的染色体数目与带型6

二、野猪与家猪的杂交研究6

第四节猪的基因定位6

一、猪基因定位的研究方法6

二、猪基因图和基因的比较定位研究8

三、猪基因定位研究展望及应用前景9

主要参考文献10

第二章猪的血型与蛋白多态性12

第一节猪的红细胞抗原型与蛋白质型12

一、猪红细胞抗原型12

二、猪蛋白质型14

三、应用16

第二节猪的白细胞抗原型19

一、猪白细胞抗原及其特异性19

二、SLA复合体的定位及其连锁群20

三、SLA复合体的遗传结构20

四、SLA单倍型21

五、SLA复合体与抗病性和经济性状22

六、今后的研究趋势25

主要参考文献25

第三章猪多产性的遗传控制28

第一节 简要回顾28

第二节猪多产性的遗传29

一、遗传力与胎次间的遗传相关29

二、母体效应32

三、初生窝仔数与其它性状的遗传相关34

第三节猪多产性的选择法与选择试验35

一、选择的基本方法35

二、超多产选择法36

三、选择试验36

第四节改良猪多产性的潜力与发展趋势38

一、多产性的各种选择法改良速度的理论预测38

二、间接选择、染色体畸变的监测与SLA复合体的利用40

三、多产性与生长胴体性状的协同选择43

四、BLUP法的应用44

五、我国高产仔品种猪的利用45

六、胚移的应用48

主要参考文献48

第四章猪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遗传控制50

第一节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的遗传50

一、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度量指标50

二、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遗传51

第二节猪饲料效率和生长速度的选择试验52

一、饲料效率的选择试验52

二、生长速度的选择试验55

第三节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猪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影响61

一、蛋白质水平61

二、饲养方式、能量水平与基因型的交互作用62

第四节 猪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改良64

主要参考文献65

第五章猪胴体瘦肉率的遗传控制67

第一节猪胴体瘦肉率的度量与估计67

一、胴体瘦肉率的度量67

二、胴体剥离法的简化68

三、胴体瘦肉率的估计69

四、胴体瘦肉率估计和替代中的有关问题74

第二节猪的胴体分级与胴体价格75

一、胴体分级75

二、胴体价格76

第三节猪胴体瘦肉率与其它胴体性状的遗传76

一、遗传力76

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76

第四节猪胴体瘦肉率(量)的选择77

一、选择试验的设计77

二、选择试验78

第五节改良猪瘦肉率的其它途径80

一、根据某些酶的活性选择猪胴体性状80

二、基因工程途径81

主要参考文献81

第六章猪的应激综合征与肌肉品质的遗传控制83

第一节 猪的氟烷测验与氟烷阳性率83

第二节猪氟烷敏感性的遗传基础85

一、猪氟烷敏感性的遗传方式85

二、氟烷敏感基因的定位与其连锁群86

三、HalnHaln个体的外显率87

第三节氟烷敏感基因对性能性状的效应88

一、不同表型的比较88

二、氟烷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比较89

第四节HP和HN系的培育与Haln的利用90

一、选择试验与HP和HN系的培育90

二、Haln的利用93

第五节 改良猪肌肉品质的其它选择途径94

第六节 改良猪肌肉品质的研究趋势95

主要参考文献96

第七章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控制99

第一节猪肢蹄结实度的组分与度量方法99

一、肢蹄结实度的组分99

二、肢蹄结实度的度量方法100

第二节 猪肢蹄软弱综合征与单个缺陷性状的发生率102

第三节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103

一、遗传差异103

二、遗传力103

三、遗传相关104

第四节猪肢蹄结实度的选择试验106

一、选择试验设计107

二、选择效果107

第五节 猪肢蹄结实度遗传改良研究展望108

主要参考文献109

第八章猪的毛色遗传与选择111

第一节猪的毛色位点与毛色遗传111

一、猪的主要毛色类型111

二、猪的毛色基因位点111

三、猪的毛色遗传112

第二节猪毛色的选择114

一、猪毛色的选择方法及其分析114

二、猪的毛色测交116

三、毛色的一般选择与测交对毛色基因的联合作用118

四、猪的毛色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及效果119

主要参考文献120

第九章猪的遗传疾患121

第一节 猪遗传疾患的危害121

第二节 猪的主要遗传疾患122

第三节遗传疾患的识别与遗传方式的判定128

一、遗传疾患的识别128

二、遗传方式的判定129

第四节猪遗传疾患的排除对策133

一、猪遗传疾患的一般淘汰法133

二、测交结合一般淘汰法对疾患基因频率的影响135

三、猪遗传疾患的排除对策136

主要参考文献136

第十章猪的育种目标与选择原则138

第一节猪育种目标的确定和经济评估138

一、猪的育种目标的确定138

二、经济加权值的估计139

三、简化综合育种值中的性状及其经济加权值的确定141

第二节猪选择性状的讨论142

一、目前的选择性状142

二、未来的选择性状143

第三节猪选择的一般原则144

一、缩小环境方差提高遗传力144

二、加大选择差145

三、缩短世代间隔145

四、考虑遗传与环境的互作145

五、适当注意质量性状的选择145

第四节猪各阶段的选择146

一、断奶阶段146

二、六月龄阶段146

三、六月龄选种后与头胎母猪的选择147

四、经产母猪的选择147

主要参考文献147

第十一章猪育种值的估计与测定方案的最优化149

第一节 根据多种亲属信息估计育种值149

第二节多个性状选择指数的制订152

一、普通选择指数的制订152

二、约束选择指数156

第三节应用BLUP法估计育种值157

一、公猪育种值的估计158

二、利用BLUP法估计猪育种值的讨论160

第四节猪测定方案的最优化163

一、后裔测定方案的最优化163

二、性能测定方案的最优化164

主要参考文献166

第十二章种猪测定制度167

第一节 种猪测定的种类及其发展167

第二节主要国家的种猪测定方案168

一、丹麦的测定方案168

二、英国的测定方案169

三、芬兰的测定方案169

四、瑞典的测定方案170

五、加拿大的测定方案171

第三节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与效率分析172

一、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172

二、种猪测定方案的效率分析174

第四节种猪测定规程175

一、测定规程拟定原则175

二、测定规程175

第五节对我国种猪测定工作的几点考虑176

一、加强种猪测定工作职能的宣传176

二、加强种猪测定的组织工作177

二、我国种猪测定方案的拟定177

主要参考文献177

第十三章猪新品系的培育179

第一节 猪品系培育法的简要回顾与评述179

第二节猪闭锁群育种法中一些问题的讨论183

一、品系基础群的组建183

二、转入闭锁繁育后的一些问题184

三、选择186

四、一年一代与世代重叠问题187

五、品系的保持187

第三节猪高产仔母系的培育188

一、关于在纯种内建系188

二、关于在杂种基础上建系190

主要参考文献191

第十四章商品猪的遗传改良192

第一节利用杂交法生产商品猪的优越性192

一、杂交后代常表现杂种优势192

二、杂交可能产生互补性193

第二节杂种优势的类型193

一、个体杂种优势194

二、母本杂种优势194

三、父本杂种优势194

第三节 杂种公猪195

第四节猪的杂交模式195

一、杂交方式196

二、几个国家猪的杂交模式198

三、我国猪的杂交模式问题200

四、杂交模式的确定202

第五节商品猪生产的繁育体系205

一、宝塔式繁育体系205

二、建设商品猪生产繁育体系的任务207

三、缩小改良时距使商品群迅速受益208

主要参考文献210

第十五章猪遗传进展的传递212

第一节遗传进展传递原理与遗传时距212

一、Bichard方法212

二、Hill方法214

三、James方法217

第二节 猪遗传时距的计算示例218

第三节 遗传进展的传递与猪的育种规划220

主要参考文献220

第十六章猪遗传资源的保存222

第一节猪遗传资源保存工作现状222

一、猪遗传资源保存的意义222

二、世界猪遗传资源保存工作现状223

三、我国猪遗传资源保存工作简况224

第二节中国猪的遗传资源及其评估224

一、中国猪种的优良特性224

二、国外对中国部分猪种的评价226

第三节小群活猪保种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28

一、遗传漂移对保种的影响228

二、群体的有效含量和近交增量229

三、留种方式和性别比例230

四、保种的最佳头数231

五、世代间隔232

六、交配系统232

第四节 小群体活猪保种的关键与原则措施233

第五节 新技术与猪遗传资源的保存234

第六节保种新理论的探索与中国猪遗传资源的保存234

一、保种的概念和保种的新理论234

二、保种对象与目标的确定236

三、保种基地与保种场237

主要参考文献238

第十七章基因工程与猪的遗传改良239

第一节转基因猪239

一、转基因动物研究概述239

二、猪的基因转移240

三、转基因猪外源基因的表达242

第二节RFLP与猪的遗传改良244

一、RFLP方法学244

二、家猪RFLP的用途244

第三节 猪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展望245

主要参考文献246

1994《猪的遗传改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中镇主编 199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盐碱土的改良(1958 PDF版)
盐碱土的改良
195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养殖罗非鱼的品种鉴定和遗传改良( PDF版)
养殖罗非鱼的品种鉴定和遗传改良
家畜的改良( PDF版)
家畜的改良
北京:农业出版社
国外农业科技资料  37  猪的肉质改良(1982 PDF版)
国外农业科技资料 37 猪的肉质改良
1982
家畜改良遗传学( PDF版)
家畜改良遗传学
山西农学院畜牧系遗传繁育教研组
主要针叶树种应用遗传改良论文集(1990 PDF版)
主要针叶树种应用遗传改良论文集
1990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树木生理与遗传改良(1981 PDF版)
树木生理与遗传改良
198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杉木种子园生殖系统和遗传改良的研究(1994 PDF版)
杉木种子园生殖系统和遗传改良的研究
1994 北京林业大学
大麦遗传与改良(1994 PDF版)
大麦遗传与改良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盐碱地的改良(1956 PDF版)
盐碱地的改良
1956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植物体细胞遗传与作物改良(1990 PDF版)
植物体细胞遗传与作物改良
1990 淑馨出版社
改良的种子(1951 PDF版)
改良的种子
1951 商务印书馆
乳牛群的改良(1956 PDF版)
乳牛群的改良
1956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牲畜的改良(1954 PDF版)
牲畜的改良
1954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猪的优良品种(1959 PDF版)
猪的优良品种
195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