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与政府 P774》求取 ⇩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宪法的几个基本概念1

第一节 宪法的意义1

一、宪法的内容特殊2

二、宪法为最高法4

三、宪法的重要与必要5

第二节 宪法的种类6

一、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居定宪法6

二、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7

三、柔性宪法与刚性宪法11

四、各种宪法之优劣12

第三节 宪法的发展与成长17

一、宪法成长的条件19

二、宪法成长的方式20

第四节 近代宪法的发展趋势35

一、政治安定的设计36

二、政党地位的承认37

三、人民权利的维护与保障39

四、国际和平的渴望与追求41

五、司法审评制度的普及43

六、点缀政治橱窗44

第五节 研究宪法的方法与态度45

附:(一)本章摘要46

(二)本章习题52

第二章 中国的立宪故事55

第一节 由革命到护法55

一、清末、宪政思潮的冲击55

二、宪政史的两颗幼苗55

三、国父退位与袁世凯登基56

四、贿选的污点58

第二节 北伐、训政、约法62

一、五五宪草的由来63

第三节 五五宪草的制定63

二、五五宪草的评价65

三、五五宪草与现行宪法65

第四节 历史性的政治协商会议66

第五节 中华民国宪法的诞生70

一、制宪的经过70

二、行宪的准备71

三、宪政的实施72

一、是 国父政治思想的结晶74

第六节 对中华民国宪法应有的认识74

二、隐藏了浓厚的妥协、互让与容忍76

附:(一)本章摘要82

(二)本章习题86

第二篇 本论88

第一章 宪法的前言与总纲88

第一节 宪法的前言88

一、国体91

第二节 宪法的总纲91

二、主权93

三、国民95

四、领土97

五、民族98

六、国旗101

七、国都102

附:(一)本章摘要105

(二)本章习题107

第二章 人民的权利义务108

第一节 总说108

第二节 平等权与自由权109

一、平等权109

二、自由权110

(一)人身自由110

(二)不受军事审判自由113

(三)居住迁徙自由114

(四)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自由115

(五)秘密通讯自由119

(六)信仰宗教自由119

(七)集会结社自由120

第三节 受益权123

一、生存权、工作权、财产权123

二、请愿权、诉愿权、诉讼权123

三、受国民教育权128

第四节 参政权129

一、公民权129

(一)公民权的内容130

(二)公民权资格的限制130

(三)公民权的抛弃131

(四)选举权的种种理论132

(五)罢免权的功能134

(六)创制权的评价135

二、应考试服公职权136

第五节 人民的义务138

一、纳税的义务139

二、服兵役的义务139

附:(一)本章摘要140

(二)本章习题146

第三章 国民大会148

第一节 国民大会的理论背景148

第二节 国民大会的性质及其组织153

一、国民大会的性质153

二、国民大会的组成154

三、对职业代表制的评价156

(一)赞成职业代表制的理论156

(二)职业代表制所遭致的批评157

(三)职业代表制已为历史陈迹158

(四)区域代表亦有职业性158

(一)选举权的界线163

一、选举权163

第三节 国民大会的职权163

(二)直接选举乎?间接选举乎?164

二、罢免权165

(一)罢免权的范围165

(二)罢免权的限制165

(三)罢免案的程序166

三、创制权、复决权166

(二)任期过长168

五、造成国民大会职权虚弱的原因168

四、修宪权168

(一)人数众多169

(三)制宪者深受欧美制度的影响169

第四节 国民大会任期、会期与保障172

一、国民大会任期172

二、任期中的蛇足173

三、国大代表能否兼任官吏174

(一)定期会175

四、国民大会的集会175

(二)临时会176

(三)召集人177

(四)集会地点177

五、国民大会代表的保障178

(一)言论免责权178

(二)身体自由的保护179

六、国民大会的组织180

附:本章摘要182

本章习题185

第四章 总统188

第一节 总统的地位及职权189

一、总统的地位189

(一)国家元首说189

(二)行政首长说190

二、总统的职权191

1.何谓法律、命令192

(一)统帅权192

2.何以必需元首公布193

3.副署制的作用193

4.总统有无拒绝公布权194

(三)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权195

(二)公布法令权195

(四)宣布戒严权198

(五)赦免权198

(六)任免权200

(七)荣典权200

(八)紧急命令权201

(九)院际争议仲裁权202

(十)紧急处分权203

(十一)设置动员战知己机构权204

(十二)调整中央行政及人事机构权204

(十三)充实中央民意代表机构权205

第二节 总统的选举、罢免及任期210

一、总统之选举与罢免210

(一)侯选人210

(二)选举人210

(三)选举之程序210

二、总统的罢免212

三、总统的任期213

四、总统的宣誓215

五、总统的继任人215

(一)总统缺位时,由何人继任216

(二)总统、副总统缺位时之代理216

(三)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之代理217

(四)总统任满后次任总统未就职时之代理218

第三节 总统不受司法管辖220

第四节 总统的幕僚群221

一、国家安全会议221

二、资政、国策顾问222

三、战略顾问委员会222

四、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222

五、秘书长、参军长223

六、总统府的直属机关223

附:(一)本章摘要224

(二)各国元首分析统计231

(三)本章习题248

第五章 行政院248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机关248

一、行政的意义248

二、行政机关249

第二节 行政院的地位250

一、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250

二、行政院是不是内阁251

第三节 行政院的组织255

一、行政院之构成份子255

二、行政院之产生256

(一)总统对行政院长可否免职257

(二)总统任命行政院长有无选择权259

(三)总统任命原任行政院长应否送立法院同意260

三、行政院会议261

第四节 行政院之职权266

一、行政院之职权267

二、行政院长之职权267

三、行政院会议之职权267

四、各部会首长之职权268

五、不管部会政务委员之职权268

第五节 行政院与立法院的关系269

第六节 行政院与各部会的关系276

一、宪法所规定的院部关系276

二、院部关系的实际状态277

三、改进院部关系的正确途径277

附:(一)本章摘要279

(二)本章习题285

第六章 立法院287

第一节 立法院之性质、地位、与职权287

一、立法院是不是最高立法机关288

二、立法院是不是国会289

三、立法院是不是政权机关294

四、立法院之职权296

第二节 立法院之组织302

一、立法委员之产生302

二、立法委员之名额303

三、立法委员之任期305

四、立法委员之保障306

(一)言论免责权307

(二)不逮捕特权307

五、立法委员之限制307

(一)不得兼任官吏307

(二)不得兼任国大代表307

六、立法院院长、副院长307

七、一院制、两院制、三院制311

(一)两院制311

(二)一院制313

(三)立法院是一院制?两院制?314

八、各种委员会316

九、立法院秘书长318

附:(一)本章摘要325

(二)本章习题333

第七章 司法院334

第一节 泛论司法权与司法机关334

一、传统的司法观念334

二、司法之成为国家职务334

三、司法机关之必要335

四、司法权就是主持公道335

(一)司法权的中立336

(二)司法权的独立337

第二节 司法院之地位及职权339

一、司法院之地位339

(一)掌理民事、刑事之审判341

二、司法院之职权341

1.何谓行政诉讼342

2.行政诉讼的审理机关342

(二)掌理行政诉讼之审判342

3.行政诉讼的特性343

4.行政诉讼的问题面344

(三)公务员之惩戒345

①惩戒权应由谁行使345

②惩戒的处分347

③惩戒程序348

④惩戒制度的问题面348

(四)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令351

①大法官会议的组成352

②解释必须被动355

③大法官会议机能动作的探讨355

(一)综理院务360

(二)担任大法官会议主席360

一、司法院院长、副院长360

第三节 司法院之组织360

(三)解决自治法所遭致之障碍361

(四)出席院际会议361

(五)列席立法院会议361

二、法官361

三、司法院之附属机关363

(一)各级法院363

(二)行政法院364

(三)公务员惩戒委员会364

(四)大法官会议364

第四节 司法院的提案权366

附:(一)本章摘要370

(二)本章习题373

一、我国古代考试制度375

第八章 考试院375

第一节 考试制度之发展375

二、我国考试制度对外之影响379

三、国父所主张的考试制度380

(一)考试制度的创新380

(二)考试权的独立性381

第二节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384

一、考试院之地位及职权384

1.最高考试机关说385

2.最高人事机关说385

(一)考试院的地位385

(二)考试院的职权386

1.考试权388

2.铨叙权392

(三)秘书长398

(四)考选部与铨叙部398

第三节 公务人员之选拔398

一、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399

二、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399

附:(一)本章摘要402

(二)本章习题407

第九章 监察院409

第一节 五权宪法中之监察权409

一、济三权宪法之穷409

二、补英美监察权之不足410

第二节 监察权之意义与功能411

一、监察权之意义411

二、监察权之功能412

(一)防止权力的腐化412

(二)予违法失职者以惩戒与制裁413

(三)给受损害者以救济414

第三节 宪法上的监察制度416

(一)监察院之地位417

一、监察院之地位与职权419

(二)监察院之职权419

1.宪法规定的职权419

(1)同意权419

(2)审计权421

(3)调查权423

(4)弹劾权426

(5)纠举权432

(6)纠正权436

2.法律授予之职权--监试权439

二、监察院之组织440

(一)监察委员440

1.监察委员之产生440

2.监察委员之任期440

3.监察委员之限制441

4.监察委员之保障442

2.有无任期445

(二)监察院长、副院长445

1.院长副院长如何产生445

3.重要职权446

(三)委员会446

(四)秘书长447

(五)审计部447

附:(一)本章摘要454

(二)本章习题458

第一节 国民大会与中央政府之关系460

一、国民大会与总统之关系460

第十章 国民大会、总统、五院间之关系网460

二、国民大会与行政院之关系461

三、国民大会与立法院之关系462

四、国民大会与司法院之关系463

五、国民大会与考试院之关系463

六、国民大会与监察院之关系464

第二节 总统与国民大会、五院之关系464

一、总统与国民大会之关系464

二、总统与行政院之关系464

三、总统与立法院之关系465

五、总统与考试院之关系466

四、总统与司法院之关系466

六、总统与监察院之关系467

七、总统与国民大会及五院之共同关系467

第三节 行政院与国民大会、总统及各院之关系468

一、行政院与国民大会之关系468

二、行政院与总统之关系468

三、行政院与立法院之关系468

四、行政院与司法院之关系469

五、行政院与考试院之关系469

第四节 立法院与国民大会、总统及各院之关系470

一、立法院与国民大会之关系470

五、立法院与考试院之关系471

四、立法院与司法院之关系471

六、立法院与监察院之有关系471

三、立法院与行政院之关系471

二、立法院与总统之关系471

二、司法院与考试院之关系473

一、司法院与国民大会、总统、行政院、立法院之关系473

三、司法院与监察院之关系473

第五节 司法院与国民大会、总统及各院之关系473

二、考试院与监察院之关系474

一、考试院与国民大会、总统、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之关系474

三、考试院与国民大会及中央政府之共同关系474

第六节 考试院与国民大会、总统及各院之关系474

一、监察院与国民大会、总统、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之关系475

二、监察院与各院之共同关系475

第七节 监察院与国民大会、总统及各院之关系475

附:(一)本章摘要476

(二)本章习题485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487

第一节 纯中央事务488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共有之事务490

(二)公共卫生491

(一)教育491

(三)道路491

一、保育事务491

(四)公营事业492

(五)社会事业492

二、警察事务493

一、自治事务之涵养496

二、宪法上的省县自治事务496

第三节 省县自治事务496

三、中山先生的均权思想498

第四节 国家事务与省县自治事务之透视501

一、自治事务、交办事务、委办事务之界定501

二、施政准则与自治精神502

三、划清自治事务与委办事务之界线502

附:(一)本章摘要504

(二)本章习题506

第一节 省508

一、省的历史508

第十二章 地方制度508

1.省民代表大会的性质509

(一)省民代表大会509

2.省民代表大会的职权509

二、宪法上的省509

(二)省议会510

1.省议会之组织511

2.省议会之职权512

3.省议会与省政府间之关系514

(三)省政府515

1.省政府组织法所规定的省政府516

2.台湾省政府516

3.台北市政府518

第二节 县521

一、县的沿革521

(一)封建的县制522

1.秦汉之县制522

2.隋唐之县制522

3.宋之县制522

4.元明清之县制523

(二)民治的县制524

1.民治思想的萌芽时期525

2.扶植地方自治实验时期527

3.实行新县制时期528

二、宪法上的县制529

(一)县为自治单位529

(二)县民代表大会530

(三)县民直接行使四权531

2.台湾省的县议会532

1.宪法中的县议会532

(1)县议会的组织532

(四)县议会532

(2)县议会的任期534

(3)县议员的资格534

(4)县议会之职权538

(5)县议会的会期与议事541

(6)县议会与县政府的关系542

(7)府会关系的澄清545

(五)县政府552

1.宪法中的县政府553

2.台湾省的县政府组织553

(1)光复初期的县政府554

(2)实施地方自治初期的县政府556

(3)现行县市政府组织架构560

甲、五十年代的县市政府560

乙、六十年代的县市政府567

丙、七十年代的县市政府572

一、乡镇县辖市区的地位578

(一)一变再变的乡镇地位578

第三节 乡镇县辖市区578

(二)自治纲要中的乡镇县辖市区579

(三)乡镇县辖市地位的争议579

1.代表的产生582

(一)乡镇县辖市民代表会582

(1)名额计算582

二、乡镇县辖市的意思机关582

(2)选举方式583

2.代表的任期及代表会的职权583

(二)代表会与乡镇市公所之关系584

三、乡镇县辖市的执行机关584

(一)乡镇公所585

(二)县辖市公所585

第四节 省、县、乡镇县辖市间之关系586

一、省与县市之关系586

(1)议决案的审查587

1.监督的型态587

(2)财政的控制587

(一)省对县市之关系587

(3)人事的监督589

(4)其他监督的途径590

乙、智识的灌输591

甲、技术的援助591

丙、物资的赠与591

(二)改进省县关系的途径591

(2)服务的内容591

(1)服务的观念591

2 服务的意义与内容591

1.划清自治事务与委办事务592

2.确立省县财政关系594

3.明定指挥与监督系统595

二、县市与乡镇县辖市区之关系596

(一)县政府与乡镇县辖市之关系596

4.提高县市长事权596

(二)市政府与区公所之关系598

(三)县市政府与乡镇市区公所关系之检讨与改进598

(1)县对乡镇的控制过严,扼杀自治生机599

(2)乡镇财源枯竭,影响自治事业发展599

1.现行关系之检讨599

2.改善的可行途径600

(1)划清自治权责600

(2)充裕乡镇财源601

(3)放宽控制幅度602

(4)加强代表会之监督603

附:(一)本章摘要604

(二)本章习题608

第二节 基本国策之内容609

第一节 基本国策之意义609

一、国防609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609

二、外交610

三、国民经济610

四、社会安全613

五、教育文化615

六、连疆地区617

附:(一)本章摘要618

(二)本章习题621

第一节 宪法之解释623

第二节 宪法之修改623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623

第三节 宪法之施行624

附:(一)本章摘要625

(二)本章习题626

第一节 临时条款制定的时代背景627

一、临时条款制定的缘由627

第十五章 动员战乱时期临时条款627

(一)临时条款并非修改宪法630

(二)临时条款具有根本法的性质630

二、临时条款的意含630

(三)临时条款为战时宪法631

(四)临时条款充满紧急处分性631

第二节 临时条款的增订与发展632

二、临时条款的修订633

(一)第一次的修订633

一、临时条款的延长633

(二)第二次的修订634

(三)第三次的修订636

(四)第四次的修订638

第三节 临时条款之实施642

(一)成立国家安全会议642

(三)举办中央公职人员“增补选”643

(四)办理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643

(二)设置人事行政局643

附:(一)本章摘要651

(二)本章习题654

附录656

一、中华民国宪法656

二、动员战乱时期临时条款675

三、动员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677

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680

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82

六、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章)节录687

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694

八、动员战乱时期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707

九、国家赔偿法734

十、历届高普考既大学研究所宪法试题分类解答索引736

六、行政院与监察院之关系4710

《中国宪法与政府 P774》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国宪法与“双头政治”(1987 PDF版)
法国宪法与“双头政治”
1987 梅逊出版社
中国宪法与政府 P774( PDF版)
中国宪法与政府 P774
美国宪法与宪政(1984 PDF版)
美国宪法与宪政
1984
美国宪法与宪政憲( PDF版)
美国宪法与宪政憲
五权宪法与各国宪法(民国35.10 PDF版)
五权宪法与各国宪法
民国35.10 正中书局
中国法精要 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1997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法精要 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
1997年12月第1版 法律出版社
我们的宪法与政府(1982 PDF版)
我们的宪法与政府
1982 正中书局
各国宪法及其政府( PDF版)
各国宪法及其政府
南方印书馆
政府与公民宪法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全景透析(1999 PDF版)
政府与公民宪法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全景透析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宪法(1989 PDF版)
中国宪法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风雨京城  旧中国历次迁都实录(1996 PDF版)
风雨京城 旧中国历次迁都实录
1996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府与政治(1993 PDF版)
中国政府与政治
1993 济南:黄河出版社
中国宪法(1946 PDF版)
中国宪法
1946 中国文化服务社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1997 PDF版)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1985 PDF版)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1985 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