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求取 ⇩

上篇 针灸学基础理论1

1.概论1

1.1 针灸学的内容1

1.2 针灸学的治疗特点2

1.2.1 调整阴阳、扶正祛邪2

1.2.2 疗效显著、治病广泛3

1.2.3 预防疾病、易于推广5

1.2.4 经济简便、无副作用5

2.针灸医学史6

2.1 针灸学发展史略6

2.2 对外学术交流10

2.3 中医针灸学在未来医学中的地位11

3.经络学15

3.1 经络学总论15

3.1.1 经络的含义及其体系15

3.1.2 经络学说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17

3.1.3 经络的功能17

3.1.3.1 生理方面17

3.1.3.2 病理方面19

3.1.3.3 诊断方面19

3.1.3.4 治疗方面20

3.1.4 经脉21

3.1.4.1 十二经脉21

3.1.4.2 十二经别27

3.1.4.3 奇经八脉28

3.1.5 络脉29

3.1.5.1 十五络29

3.1.5.2 浮络和孙络29

3.1.5.3 经筋与皮部30

3.1.6 经络实质探讨30

3.2 经络学各论33

3.2.1 十二经脉的循行概述、属络联系与主治病候33

3.2.1.1 手太阴肺经33

3.2.1.2 手阳明大肠经35

3.2.1.3 足阳明胃经36

3.2.1.4 足太阴脾经38

3.2.1.5 手少阴心经39

3.2.1.6 手太阳小肠经41

3.2.1.7 足太阳膀胱经43

3.2.1.8 足少阴肾经44

3.2.1.9 手厥阴心包经45

3.2.1.10 手少阳三焦经47

3.2.1.11 足少阳胆经49

3.2.1.12 足厥阴肝经51

3.2.2 奇经八脉的循行概述、联系器官、交会经脉(腧穴)与主治病候53

3.2.2.1 督脉53

3.2.2.2 任脉55

3.2.2.3 冲脉56

3.2.2.4 带脉57

3.2.2.5 阳跷脉58

3.2.2.6 阴跷脉59

3.2.2.7 阳维脉60

3.2.2.8 阴维脉60

3.2.3 十四经主治概要62

4.腧穴学64

4.1 腧穴学总论64

4.1.1 腧穴的基本性能64

4.1.2 腧穴的命名含义66

4.1.2.1 以形象命名的腧穴67

4.1.2.2 以会意命名的腧穴67

4.1.2.3 以解剖部位命名的腧穴67

4.1.2.4 以治疗效能命名的腧穴67

4.1.2.5 以中医医理命名的腧穴68

4.1.3 腧穴的分类及临床应用69

4.1.3.1 按经脉分类69

4.1.3.2 按穴性分类71

4.1.3.3 按治疗分类77

4.1.3.4 按部位分类81

4.1.4 腧穴的定位81

4.1.4.1 骨度分寸法82

4.1.4.2 手指比量法84

4.1.4.3 体表标志法84

4.1.4.4 简便取穴法85

4.1.5 腧穴的主治规律85

4.1.5.1 按腧穴所属经脉而论86

4.1.5.2 按腧穴所在部位而论86

4.1.5.3 按腧穴特殊功能而论86

4.1.6 主要神经干与腧穴分布87

4.1.6.1 头部及颈项部87

4.1.6.2 上肢部88

4.1.6.3 下肢部89

4.2 腧穴学各论90

4.2.1 手太阴肺经90

4.2.1.1 综述90

4.2.1.2 经穴歌91

4.2.1.3 常用腧穴部位91

4.2.1.4 重点腧穴 尺泽 列缺 少商91

4.2.1.5 常用腧穴 孔最 太渊 鱼际95

4.2.1.6 备选腧穴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经渠97

4.2.2 手阳明大肠经98

4.2.2.1 综述98

4.2.2.2 经穴歌98

4.2.2.3 常用腧穴部位98

4.2.2.4 重点腧穴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99

4.2.2.5 常用腧穴 商阳 三间 阳溪 手五里 臂臑 天鼎 禾窌107

4.2.2.6 备选腧穴 二间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肘窌 巨骨 扶突110

4.2.3 足阳明胃经111

4.2.3.1 综述111

4.2.3.2 经穴歌111

4.2.3.3 常用腧穴部位112

4.2.3.4 重点腧穴 四白 地仓 下关 天枢 足三里 上巨虚 丰隆 内庭113

4.2.3.5 常用腧穴 承泣 颊车 头维 人迎 梁门 水道 归来 髀关 伏兔 梁丘 犊鼻 下巨虚 条口 解溪 陷谷123

4.2.3.6 备选腧穴 巨窌 大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外陵 大巨 气冲 阴市 冲阳 厉兑130

4.2.4 足太阴脾经131

4.2.4.1 综述131

4.2.4.2 经穴歌132

4.2.4.3 常用腧穴部位132

4.2.4.4 重点腧穴 公孙 三阴交 阴陵泉132

4.2.4.5 常用腧穴 隐白 血海 冲门 大横138

4.2.4.6 备选腧穴 大都 太白 商丘 漏谷 地机 箕门 府舍 腹结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140

4.2.5 手少阴心经141

4.2.5.1 综述141

4.2.5.2 经穴歌141

4.2.5.3 常用腧穴部位142

4.2.5.4 重点腧穴 神门142

4.2.5.5 常用腧穴 极泉 青灵 少海 通里 少府143

4.2.5.6 备选腧穴 灵道 阴郄 少冲145

4.2.6 手太阳小肠经145

4.2.6.1 概述145

42.6.2 经穴歌145

4.2.6.3 常用腧穴部位146

4.2.6.4 重点腧穴 后溪 颧窌 听宫146

4.2.6.5 常用腧穴 少泽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容149

4.2.6.6 备选腧穴 前谷 腕骨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151

4.2.7 足太阳膀胱经152

4.2.7.1 综述152

4.2.7.2 经穴歌153

4.2.7.3 常用腧穴部位153

4.2.7.4 重点腧穴 攒竹 天柱 膈俞 肾俞 八窌 秩边 委中 昆仑 至阴153

4.2.7.5 常用腧穴 睛明 玉枕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膏肓俞 志室 殷门 承山 申脉 束骨167

4.2.7.6 备选腧穴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大杼 风门 督俞 三焦俞 气海俞 关元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会阳 承扶 浮郄 委阳 附分 魄户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胞肓 合阳 承筋 飞扬 跗阳 仆参 金门 京骨 通谷177

4.2.8 足少阴肾经181

4.2.8.1 综述181

4.2.8.2 经穴歌181

4.2.8.3 常用腧穴部位182

4.2.8.4 重点腧穴 太溪 照海182

4.2.8.5 常用腧穴 涌泉 复溜 阴谷184

4.2.8.6 备选腧穴 然谷 大钟 水泉 交信 筑宾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187

4.2.9 手厥阴心包经189

4.2.9.1 综述189

4.2.9.2 经穴歌189

2.2.9.3 常用腧穴部位189

4.2.9.4 重点腧穴 内关 郄门190

4.2.9.5 常用腧穴 曲泽 间使 大陵 劳宫194

4.2.9.6 备选腧穴 天池 天泉 中冲196

4.2.10 手少阳三焦经196

4.2.10.1 综述196

4.2.10.2 经穴歌197

4.2.10.3 常用腧穴部位197

4.2.10.4 重点腧穴 中渚 外关 翳风197

4.2.10.5 常用腧穴 阳池 支沟 四渎 天井 消泺 肩窌 瘈脉 角孙 耳门 丝竹空202

4.2.10.6 备选腧穴 关冲 液门 会宗 三阳络 清冷渊 臑会 天窌 天牖 颅息 和窌205

4.2.11 足少阳胆经206

4.2.11.1 综述206

4.2.11.2 经穴歌207

4.2.11.3 常用腧穴部位208

4.2.11.4 重点腧穴 风池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足临泣208

4.2.11.5 常用腧穴 瞳子窌 听会 率谷 阳白 带脉 居髎 风市 膝阳关 足光明 丘墟 侠溪217

4.2.11.6 备选腧穴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光 脑空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五枢 维道 中渎 阳交 外丘 阳辅 地五会 足窍阴221

4.2.12 足厥阴肝经223

4.2.12.1 综述223

4.2.12.2 经穴歌224

4.2.12.3 常用腧穴部位224

4.2.12.4 重点腧穴 太冲 期门225

4.2.12.5 常用腧穴 行间 中封 蠡沟 曲泉 章门227

4.2.12.6 备选腧穴 大敦 中都 膝关 阴包 阴廉 急脉230

4.2.13 督脉231

4.2.13.1 综述231

4.2.13.2 经穴歌231

4.2.13.3 常用腧穴部位232

4.2.13.4 重点腧穴 水沟(人中) 百会 大椎 命门232

4.2.13.5 常用腧穴 长强 (腰)阳关 筋缩 至阳 哑门 上星 素窌241

4.2.13.6 备选腧穴 腰俞 悬枢 脊中 中枢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前顶 囟会 神庭 兑端 龈交245

4.2.14 任脉247

4.2.14.1 综述247

4.2.14.2 经穴歌247

4.2.14.3 常用腧穴部位248

4.2.14.4 重点腧穴 中极 关元 气海 中脘 膻中 天突 廉泉248

4.2.14.5 常用腧穴 水分 巨阙 璇玑 承浆248

4.2.14.6 备选腧穴 会阴 曲骨 石门 阴交260

神阙 下脘 建里 上脘 鸠尾 中庭玉堂紫宫华盖262

4.2.15 经外奇穴263

4.2.15.1 综述263

4.2.15.2 常用腧穴部位263

4.2.15.3 重点腧穴 印堂 太阳 夹脊264

4.2.15.4 常用腧穴 球后 夹承浆 金津玉液 牵正 安眠 翳明 四神聪 落枕 四缝 八邪 十宣 胆囊穴 阑尾穴 下垂点 八风 提托 子宫 十七椎下 百劳 定喘 颈臂268

4.2.15.5 备选腧穴 鱼腰 肩内陵 肩三针 伸指 臂中 二白 大骨空 小骨空 提胃 胃上 气门 血压点 巨阙俞 胃管下俞 痞根 腰眼 腰奇 鹤顶 膝眼 纠内翻 纠外翻 里内庭275

下篇 针灸学临床实践277

1.针法灸法学277

1.1 针法灸法学总论277

1.1.1 针具灸料277

1.1.2 针灸前的准备工作279

1.1.2.1 配齐针具、检查针质279

1.1.2.2 严格消毒、避免感染280

1.1.2.3 摆好体位、舒适为度281

1.1.2.4 施术轻柔、文明行医283

1.1.3 针刺深度与角度284

1.1.3.1 针刺深度284

1.1.3.2 针刺角度285

1.1.4 针刺意外287

1.1.4.1 晕针287

1.1.4.2 滞针288

1.1.4.3 弯针288

1.1.4.4 折针289

1.1.4.5 损伤重要脏器289

1.1.5 针灸谨忌291

1.2 针法灸法学各论292

1.2.1 毫针292

1.2.1.1 练针法292

1.2.1.2 进针法294

1.2.1.3 行针法297

1.2.1.4 运针法300

1.2.1.5 针刺补泻手法301

1.2.1.6 留针与出针305

1.2.2 耳针306

1.2.2.1 耳廓表面解剖名称及人体投影307

1.2.2.2 耳穴析解309

1.2.2.3 取穴原则316

1.2.2.4 操作方法317

1.2.2.5 临床应用319

1.2.3 电针326

1.2.3.1 适应范围326

1.2.3.2 配穴原则326

1.2.3.3 操作方法327

1.2.3.4 临床应用328

1.2.4 水针329

1.2.4.1 应用药械329

1.2.4.2 注射部位332

1.2.4.3 操作方法332

1.2.4.4 适应范围333

1.2.4.5 注意事项333

1.2.4.6 临床应用334

1.2.5 刺络拔罐法335

1.2.5.1 刺络拔罐法的内容335

1.2.5.2 适应范围339

1.2.5.3 操作方法339

1.2.5.4 注意事项339

1.2.5.5 临床应用340

1.3 灸法342

1.3.1 灸法治疗的机理与范围342

1.3.2 操作方法及其适应症344

1.3.2.1 艾炷灸344

1.3.2.2 艾条灸348

1.3.2.3 温针灸349

1.3.2.4 温灸器349

1.3.3 灸疗程序及剂量350

1.3.4 临床应用351

2.治疗学352

2.1 治疗学总论352

2.1.1 针灸治疗原则352

2.1.1.1 四诊合参、辨证施术353

2.1.1.2 谨守病机、确立治则358

2.1.1.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59

2.1.1.4 虚补实泻、热疾寒留359

2.1.2 辨证选穴、配伍成方363

2.1.2.1 脏腑辨证选穴363

2.1.2.2 经络辨证选穴364

2.1.2.3 部位辨证选穴368

2.1.2.4 经验辨证选穴369

2.1.2.5 择时候气选穴373

2.1.3 配穴原则380

2.1.3.1 远近配穴法380

2.1.3.2 上下配穴法382

2.1.3.3 左右配穴法383

2.1.3.4 前后配穴法384

2.2 治疗学各论385

2.2.1 疾病证治析解385

2.2.1.1 眼病385

2.2.1.2 鼻炎、副鼻窦炎389

2.2.1.3 急、慢性扁桃体炎392

2.2.1.4 面神经麻痹394

2.2.1.5 神经衰弱398

2.2.1.6 偏瘫401

〔附〕瘫痪检查与肌力、肌张力判定408

2.2.1.7 关节炎410

〔附〕针刺治疗与脊髓节段416

2.2.1.8 小儿消化不良418

2.2.2 诸痛证治举例422

2.2.2.1 头痛422

2.2.2.2 三叉神经痛424

2.2.2.3 牙痛426

2.2.2.4 落枕429

2.2.2.5 肩关节痛431

2.2.2.6 胃痛434

2.2.2.7 腹痛436

2.2.2.8 肾绞痛439

2.2.2.9 心绞痛442

2.2.2.10 胆绞痛444

2.2.2.11 背腰痛448

2.2.2.12 坐骨神经痛451

2.2.3 常见疾病摘要455

2.2.3.1 休克455

2.2.3.2 支气管哮喘457

2.2.3.3 高血压461

2.2.3.4 细菌性痢疾464

2.2.3.5 膈肌痉挛467

2.2.3.6 尿路感染469

2.2.3.7 尿潴留、尿失禁471

2.2.3.8 痛经474

2.2.3.9 耳鸣、耳聋476

2.2.3.10 荨麻疹477

3.针刺麻醉简介479

3.1 针麻选穴480

3.2 术前准备482

3.3 操作方法483

3.4 注意事项483

3.5 临床应用484

附篇 针灸多选题与针灸医古文1.针灸多选题487

1.1 多选题考试的优缺点和基本结构487

1.1.1 多选题考试的优缺点487

1.1.2 多选题的基本结构488

1.2 多选题题型489

1.2.1 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489

1.2.2 B型题(又称配伍多选题)490

1.2.3 C型题(又称比较选择题)491

1.2.4 K型题(又称复合是非题)492

1.3 多选题考试的评分方法493

1.4 针灸多选题举例493

1.5 多选题答案520

2.针灸医古文——《标幽赋》(原文、译文、按语)522

1989《针灸学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永沛编著 1989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针灸学(1957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57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 PDF版)
现代针灸学理论与临床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1984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84 启业书局
实验针灸学( PDF版)
实验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理论与实践(1997 PDF版)
理论与实践
1997
实验针灸学(1994 PDF版)
实验针灸学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针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方针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
199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光学理论与实践(1987 PDF版)
光学理论与实践
1987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护理学理论与实践(1992 PDF版)
护理学理论与实践
1992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实用针灸学(1981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8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针灸学(1978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7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