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求取 ⇩

绪论1

目录1

上篇实验针灸学讲义7

第一章穴位的功能与结构7

第一节穴位的功能7

一、感受刺激7

二、反应病症8

第二节穴位结构10

一、穴位感受装置12

二、穴位效应装置12

[附]耳穴的源流与功能14

第一节 穴位电学探测20

一、穴位电阻探测20

第二章穴位探测20

二、穴位电位探测25

第二节穴位的影像显示27

一、碘化银显示27

二、P-K试剂显示27

三、电泳漆显示27

四、蓝斑显示27

五、红外热像显示27

六、龙胆紫-依来铬黑T染色27

第三章穴位功能特异性29

第一节 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29

一、穴位主治功能的特异性29

二、穴位针麻效应的特异性31

三、穴位反应病症的特异性33

二、穴位针麻效应的相对性34

一、穴位主治功能的相对性34

第二节 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相对性34

三、穴位病理反应的相对性35

第三节 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理论依据35

第四章得气的生理解剖基础39

第一节得气的一般概念39

一、得气的含义39

二、得气的临床意义39

第二节针感的性质和得气部位的定位40

一、针感的性质40

二、得气部位的定位法41

第三节得气的生理解剖基础42

一、针感的生理解剖基础42

二、手下感的生理解剖基础47

一、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49

第五章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与理化基础49

第一节 毫针针法的刺激参数49

二、毫针针刺物理参数的测定50

三、不同毫针针法物理量变化的特点53

四、不同术式毫针针刺的效应55

第二节 艾灸的刺激参数58

一、艾灸的刺激参数58

二、艾灸温度变化的测量60

三、不同灸法温度曲线的特点61

四、灸量与灸效的关系63

第三节 电针的刺激参数63

一、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和电针仪的工作原理63

二、电针仪的输出参数65

三、不同参数电针的针刺效应67

四、电针刺激与手法运针刺激的比较68

第四节激光穴位照射69

一、激光的发生和激光针疗仪的种类69

二、人体对激光的吸收、穿透和反射71

三、激光作用的生物效应及其理化基础73

 [附]电针仪75

一、电针仪的发展史76

二、电针仪的类型76

三、评价电针仪质量的依据78

第六章针灸作用的个体差异80

第一节个体差异的体质学说80

一、阴阳五行学说80

二、体液学说80

四、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81

三、体型学说81

第二节个本差异对针灸针麻效果的影响82

一、个体差异对正常人针刺后痛阈变化的影响82

二、个体差异对针灸针麻效果的影响82

三、针麻效果个体差异在植物神经功能上的反应83

四、针麻效果的术前预测83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状态与针灸效应85

第四节 心理因素在针灸医疗中的作用87

一、经典中医文献对“形”、“神”的论述87

二、心理因素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的生理学基础89

三、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90

四、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92

五、心理因素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92

第一节人体节律与针灸效应97

一、中医的天人相应观与人体节律97

第七章时间因素与针灸效应97

二、人体的生理节律98

三、人体的病理节律103

四、人体节律与针灸效应104

第二节 针灸效应的时间过程105

一、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105

二、针灸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的影响106

三、关于针刺镇痛作用时间效应的几个问题107

第八章针刺镇痛作用109

第一节 痛觉和痛觉测定109

一、疼痛的一般概念109

二、测定疼痛的指标和方法110

一、经络说112

二、特异说112

第二节痛觉学说112

三、型式说113

四、闸门控制说114

第三节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的作用和作用规律115

一、针刺镇痛作用和作用规律116

二、针刺麻醉作用及其基本特点119

第四节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121

一、针刺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121

二、针刺镇痛作用的中枢机理123

第九章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130

第一节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30

一、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130

二、针灸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131

第二节 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133

一、针灸的抗炎作用133

第三节 针灸调控防卫免疫功能的机理134

一、针灸调控免疫功能的机理134

二、针灸的退热作用134

二、针灸影响发热反应的途径136

第十章针灸调整作用138

第一节针灸调整作用的基本特点138

一、良性、双向性138

二、整体性、综合性138

三、功能性、早期性139

第二节 针灸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140

一、针灸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140

二、针灸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途径141

第三节针灸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142

一、针灸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142

二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143

一、针灸抗休克的临床疗效144

第四节针灸抗休克作用144

二、针灸对休克的治疗作用145

三、针灸治疗休克的作用机制146

第五节 针灸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147

一、针灸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147

二、针灸对胃运动和胃电影响的传入和传出途径148

三、参与针灸调节胃运动和胃电活动的中枢神经核团和递质149

第六节 针灸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152

第七节针灸对胆石症的治疗作用153

一、针灸对胆石症的治疗作用153

二、针灸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154

第八节针灸对哮喘的治疗作用154

一、针灸对哮喘的治疗作用155

二、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途径156

第九节 艾灸对胎位不正的纠正作用156

一、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157

第十节针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作用157

一、艾灸纠正胎位不正的临床疗效157

二、艾灸纠正胎位不正的作用原理157

二、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作用原理158

第十一节 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158

一、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159

二、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160

第十二节针灸对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160

一、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161

二、针灸对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161

第十三节 针灸对癫痫的治疗作用162

一、针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162

二、针灸对癫痫的治疗作用162

第一节循经感传现象165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古代文献记载165

第十一章经络现象165

二、循经感传现象的人群调查166

三、循经感传现象的影响因素167

四、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168

五、循经感传现象的激发169

六、循经感传现象的临床应用170

七、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理171

第二节 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172

一、循经性感觉障碍172

二、可见的经络现象173

第十二章经穴——脏腑相关175

第一节 经穴——脏腑相关现象175

一、牵涉痛175

二、脏腑疾病在人体体表的压痛与硬结反应175

三、内脏疾患体表皮肤电学性质的改变176

第二节 经穴——脏腑相关的经络联系179

一、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180

二、经络是沟通机体内脏——体表的联络系统181

三、经络参与疾病的发病过程并能反映病症183

第三节 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机制184

一、神经系统的节段性支配185

二、内脏和体表传入冲动在各级中枢的会聚212

三、植物神经系统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218

第四节 体液因素在经穴——脏腑相关联系中的作用228

一、体液因素的种类及其来源228

二、体液因素参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229

[附]关于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和假说232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243

第十三章实验指导243

下篇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243

实验二 针刺不同穴位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穴位特异性和电针与手法245

运针针效的差异245

实验三 穴位阻抗探测246

实验四 穴位电化学显示247

实验五 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248

实验六 电针感与手法运针针感及其传入纤维类别的比较249

实验七 手法运针中物理量变化的观测249

实验八 电针参数测定250

实验九 不同灸法的温度曲线特点251

实验十 针刺镇痛作用的个体差异252

实验十一 纳洛酮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253

实验十二 电针耐受253

实验十三 艾灸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254

实验十五 针刺对阳虚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255

实验十四 艾灸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255

实验十六 电针抗炎作用256

实验十七针刺退热作用257

实验十八针灸抗休克作用257

实验十九针刺对心律失常的调整作用258

实验二十 针刺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259

实验二十一 针刺对家兔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的影响259

实验二十二 针刺不同穴位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260

实验二十三 针刺对实验性肺水肿家兔呼吸状态的影响261

实验二十四 针灸对小白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261

实验二十五 电针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262

实验二十六 艾灸至阴穴对家兔子宫活动的影响263

实验二十七针刺抗惊厥作用264

实验二十八 针刺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痫样放电的影响264

实验二十九循经感传的测定265

实验三十 家兔耳壳皮肤电阻变化与实验性胃溃疡的关系266

第十四章实验设计267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267

二、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67

三、实验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268

第十五章常用实验动物的针灸穴位269

第十六章实验结果差异的显著性判断291

一、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291

二、判断两个均数差异的显著性292

三、率的显著性检验295

四、相互比较的两组样本大小300

第十七章科研论文的撰写304

一、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304

二、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305

三、撰写论文的步骤308

1994《实验针灸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文注,王佩主编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针灸学(1981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8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PDF版)
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实验针灸学入门( PDF版)
实验针灸学入门
针灸秘验( PDF版)
针灸秘验
针灸实验录( PDF版)
针灸实验录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1984 PDF版)
实用针灸学
1984 启业书局
实验针灸学( PDF版)
实验针灸学
实用针灸学( PDF版)
实用针灸学
针灸秘验(1985 PDF版)
针灸秘验
1985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针灸学(1994 PDF版)
实验针灸学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实验录(1983 PDF版)
针灸实验录
1983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针灸学入门(1986 PDF版)
实验针灸学入门
1986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