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秘验》求取 ⇩

上卷 针灸要旨1

第一章 针灸六要1

一、辨证精1

二、取穴准2

三、手法明3

四、善妙用4

五、病适应4

六、贵于恒5

第二章 选穴准则6

一、虚实6

(一)经络虚实的病候6

(二)经络的触诊7

(三)经络的电测定法9

(四)知热感度测定法10

(五)经络脉诊11

(六)望诊12

(七)针刺效应检查12

二、病因13

三、病机、病位16

四、随症取穴17

第三章 配穴纲要18

第一节 七方十剂18

一、针灸处方的七方18

(一)大方18

(二)小方18

(三)缓方18

(四)急方19

(五)奇方19

(六)偶方19

(七)复方19

二、针灸处方十二剂20

(一)补可扶弱20

(二)重可镇逆20

(三)轻可去实20

(四)宣可决壅21

(五)通可行滞21

(六)涩可固脱21

(七)滑可去著21

(八)泻可去闭22

(九)湿可胜燥22

(十)燥可胜湿22

(十一)热可祛寒22

(十二)寒可制热23

第二节 我们常用的配穴方法24

一、点面结合24

(一)一点举例25

1. 督脉25

2. 任脉27

(二)二穴举例28

(三)三线举例30

(四)四面31

二、循经取穴32

(一)辨证循经取穴33

(二)首尾循经取穴33

(三)两端循经取穴34

(四)远端循经取穴35

(五)表里循经取穴36

(六)原络循经取穴37

(七)募穴循经配穴37

(八)郄穴循经配穴38

三、验方取穴39

四、表里取穴39

五、五行生克取穴40

六、交经缪刺40

(一)局部缪刺40

(二)左右缪刺41

(三)平行缪刺41

(四)前后缪刺41

(五)上下缪刺42

七、前后取穴42

八、上下取穴43

第四章 针刺手技44

第一节 手技训练44

一、练习针刺方法44

(一)练臂运掌44

(二)练气运指45

(三)刺入法46

(四)提针法46

二、气功练指的练习方法48

三、各种刺法的锻炼48

1. 轻刺的基本技能训练48

2. 点刺50

3. 浅刺50

4. 深刺50

5. 快刺51

6. 慢刺51

7. 直刺51

8. 斜刺51

9. 旁刺52

10. 横刺52

11. 反刺52

12. 倒刺52

13. 多刺53

14. 少刺53

15. 重刺53

第二节 进针手技53

第三节 起针手技54

第四节 补泻手技56

一、补泻真谛57

二、针刺与得气58

三、针刺得气手法59

(一)探刺寻找59

(二)上下按压旋捻60

(三)催气手法60

(四)使针感上下传导法60

四、补泻手法六种61

(一)迎随补泻61

(二)开合补泻61

(三)呼吸补泻62

(四)提插补泻62

(五)旋捻补泻62

(六)烧山火与透天凉63

五、补泻手法的适应症63

六、补泻手法的条件64

七、补泻疗效的检验法64

(一)俞穴的特异作用65

(二)左右穴的选择65

(三)针灸刺激量的选择66

(四)治疗刺激量的应用68

八、针感心悟68

九、补泻之先后68

第五节 无痛扎针法69

一、扣击搔刮法69

二、无痛刺入法69

三、快速进针法70

四、准确迅速法70

五、怎样针刺能使患者不痛71

第六节 练指力与气功的关系72

第七节 针灸应注意的穴位73

(一)头颈部73

(二)肩部74

(三)腋部74

(四)胸背部74

(五)腰腹部74

(六)四肢75

第五章 灸法要诀76

第一节 灸疗的工具76

第二节 艾绒的制法77

第三节 灸法的适应症77

第四节 灸的种类78

(一)艾炷灸78

(二)隔姜灸78

(三)艾条灸79

(四)温针灸79

第五节 灸法治疗心得79

一、灸的效能80

二、灸法必须对症83

三、灸术须知83

四、对症灸方选84

五、长寿灸法86

第六章 针具妙用87

第一节 毫针87

第二节 圆利针89

第三节 三棱针89

1. 操作方法89

2. 应用范围90

3. 常见病的点刺部位90

4. 注意事项91

5. 具体操作举例91

第四节 梅花针92

第五节 皮内针93

1. 治标法93

2. 治本法93

3. 埋藏法94

第六节 揿针94

第七节 芒针94

第八节 角针95

第九节 陶针95

第十节 火针96

第十一节 ?针96

第十二节 小儿针97

第十三节 挑刺法97

1. 操作方法97

2. 适应症97

3. 选穴97

第七章 鼻针疗法99

一、理论根据99

二、九穴十九点99

三、针法103

四、注意事项103

五、鼻针医案举要104

下卷 针灸秘验107

第一章 病位分部针灸疗法107

一、头部107

头痛107

1. 偏头痛107

2. 前头痛107

3. 后头痛108

二、面部及五官109

(一)三叉神经痛109

(二)牙痛110

(三)目赤痛110

(四)近视111

(五)眼睑下垂111

(六)针眼111

(七)电光性眼炎111

(八)喉痛111

(九)舌病112

(十)腮内紫疱113

(十一)耳聋、耳鸣113

(十二)音哑113

(十三)头部五官病例举要114

1. 唾液分泌过多症114

2. 音哑115

3. 鼻炎、感冒鼻塞115

4. 眼血管栓塞115

5. 重舌116

6. 咽下麻痹116

7. 颌关节炎116

8. 迎风流泪117

9. 胃火流涎117

10. 嗅觉失灵117

11. 慢性喉炎117

12. 慢性咽炎118

13. 牙宣118

(十四)面瘫118

(十五)面神经痉挛121

(十六)眼肌麻痹122

三、颈部疾患122

(一)项强122

(二)点头痉挛123

(三)震颤斜颈123

(四)颈部痿软震颤123

(五)颈项强痛124

(六)甲状腺机能亢进与甲状腺肿大124

(七)瘰疬125

(八)颈椎病125

(九)颈痿125

四、胸背部126

(一)胸痛126

(二)心阳虚127

(三)心阴虚127

(四)背痛128

(五)乳腺增生128

(六)老年慢性气管炎129

五、腹部130

(一)胃痛130

(二)急性胃肠炎131

(三)呕吐131

(四)膈肌痉挛131

(五)胆囊炎132

(六)胃下垂132

(七)拒食症133

(八)鼻针治胃痛验案134

(九)胆道蛔虫135

(十)便秘135

(十一)阑尾炎135

六、腰臂部136

(一)腰痛136

(二)尿路结石腰痛136

(三)流产后腰痛137

(四)腰间盘脱出137

(五)腰胁痛138

(六)腰痛验方138

七、上肢139

(一)五十肩139

(二)肩周炎140

(三)肩凝140

(四)肩胛痛141

(五)网球肘142

(六)尺神经炎142

(七)正中神经麻痹143

(八)桡神经麻痹143

(九)骨痹143

(十)扭伤臂痛144

(十一)颈椎病导致手指麻木144

(十二)五年厥逆144

(十三)搐搦145

(十四)拇指僵直145

(十五)腱鞘囊肿146

(十六)十宣与手麻木147

(十七)指、趾痛的刺法147

(十八)上臂不举的刺法148

八、下肢149

(一)腿痛(风湿症)149

(二)腿痛(坐骨神经痛)149

(三)腿疼(肌肉萎缩)150

(四)臂部外伤疼痛150

(五)痛痹151

(六)腓神经麻痹151

(七)足跟痛二例152

(八)右腿痛痹152

(九)下肢痿软153

(十)外伤性瘫153

(十一)大巨与下肢不举154

第二章 内科疾病155

一、针灸与保健155

二、疼痛的针治156

(一)循经取穴156

1. 郄穴156

2. 起止穴156

3. 反应点157

(二)辨证取穴157

(三)对症取穴(经验选穴)157

1. 头痛157

2. 胸痛158

3. 胃脘痛158

4. 腹痛158

5. 上臂痛158

6. 项强痛158

7. 背痛158

8. 腰痛158

9. 坐骨神经痛158

10. 膝关节痛158

11. 胆道蛔虫158

12. 胰腺炎158

13. 牙痛159

14. 眼痛159

15. 耳痛159

16. 胸胁痛159

17. 胆石痛159

18. 心绞痛159

19. 脐周痛159

20. 痛经159

21. 疝痛159

22. 肿瘤疼痛159

三、偏瘫160

(一)辨证160

(二)配方选穴160

(三)病因治疗161

(四)刺灸手法的运用161

(五)随证加减161

(六)整体治疗162

(七)辅助疗法与功能锻炼162

四、痿证164

五、顽固性面瘫的后期治疗168

六、热证的刺法170

七、脑炎后遗症的针治172

八、痫证173

九、癫狂175

十、厥证179

十一、惊厥179

十二、针灸与传染病180

(一)恶性疟疾180

(二)乙型脑炎181

(三)感冒183

(四)百日咳183

(五)痢疾183

(六)肝炎后期综合症状185

十三、喘息的灸疗185

十四、胃脘痛的辨证与取穴186

十五、腹痛的取穴规律189

十六、癔病的针刺190

十七、针刺降血压192

(一)人迎洞刺193

(二)膈俞皮内针194

(三)耳后降压沟194

(四)太渊脉刺194

(五)眼针降压194

(六)鼻针降压194

(七)太冲泻法195

(八)合谷透后溪195

(九)三里降压195

(十)石门降压195

十八、针灸回升血压198

十九、心律失常的调整199

二十、眩晕201

二十一、痰疾的辨证与刺法203

二十二、呕吐204

二十三、泄泻205

二十四、呃逆的验穴206

二十五、神经衰弱207

二十六、痹症的选穴原则209

二十七、震颤213

二十八、遗尿214

二十九、癃闭214

三十、阳?215

三十一、遗精216

三十二、疝气216

三十三、脱肛217

三十四、血证的刺灸217

第三章 外科疾病219

一、急腹症219

(一)阑尾炎219

(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19

(三)胰腺炎220

(四)肠梗阻221

二、丹毒221

三、疔疮222

四、发际疮225

五、痤疮225

六、瘰疠226

1. 挑刺法227

2. ?穴灸瘰法227

3. 火针法227

4. 截根法227

七、乳痈227

八、荨麻疹228

九、神经性皮炎229

十、湿疹229

十一、痔疮230

1. 挑治法230

2. 灸法231

十二、扭挫伤231

十三、无名肿毒232

十四、冻疮232

十五、截瘫233

十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38

十七、外科临证点滴238

(一)骑竹马之灸239

(二)委中之泻239

(三)曲池之灸239

(四)肺俞与皮肤病239

第四章 妇科疾病240

一、治病与调经240

二、妇科病的针灸法则241

(一)调气血241

(二)和脾胃242

(三)养肝肾242

三、妇科病的四要穴242

(一)关元242

(二)血海243

(三)足三里243

(四)三阴交243

四、痛经244

五、经闭245

六、崩漏246

七、带下246

八、子宫脱垂247

九、妊娠呕吐248

十、胎位不正248

十一、不孕症249

十二、产后缺乳249

十三、脏躁250

第五章 儿科疾病251

一、急、慢惊风251

二、小儿麻痹252

三、小儿腹泻253

四、疳积254

五、小儿针法254

六、杂证验方255

(一)囟门不合255

(二)小儿夜啼255

(三)小儿脐肿255

(四)小儿吐乳255

(五)小儿语迟255

(六)小儿斑疮入眼255

(七)小儿赢瘦食少256

(八)夜尿症256

《针灸秘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针灸实验录(1983 PDF版)
针灸实验录
1983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秘开( PDF版)
针灸秘开
针灸治验汇录( PDF版)
针灸治验汇录
针灸治验录( PDF版)
针灸治验录
针灸秘验( PDF版)
针灸秘验
针灸医学验集( PDF版)
针灸医学验集
针灸实验录( PDF版)
针灸实验录
针灸秘开( PDF版)
针灸秘开
针灸秘开1956.08( PDF版)
针灸秘开1956.08
实验针灸学( PDF版)
实验针灸学
针灸临床集验(1994 PDF版)
针灸临床集验
1994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单穴针灸治验(1998 PDF版)
单穴针灸治验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针灸学(1994 PDF版)
实验针灸学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男科秘验集(1991 PDF版)
针灸男科秘验集
1991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治验汇录(1994 PDF版)
针灸治验汇录
1994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