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美学史》求取 ⇩

我的美学史观3

(代前言)3

第一节美学史的两大板块3

目 录3

第二节“史”的真正涵义5

第三节美学史的结构11

第四节美学史的具体显示途径14

第五节美学史撰写的方法论18

在前代美学史的延伸下28

第一节从经学到玄学、神学到人学28

第一章28

第二节从汉代的审美观念到六朝的审美意识34

第三节从先秦两汉的铺扬风貌到六朝的精约机制40

第四节作为前代美学史中介的西晋之于东晋50

第二章75

历史动因:时代屏幕与合力75

第一节庄园经济·美学形制75

一 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75

二 庄园经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83

第二节哲学思潮·美学机体90

一 玄学的渊源及其发展90

二 六朝哲学思潮中涌发的美学范畴99

第三节名士风流·美学进程120

一 六朝士风与前代士风121

二 六朝士风之特征及其与美学之复合关系131

第四节隐逸情调·美学风貌151

一 中国隐逸的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151

二 隐逸生活与美学之间的多重关系组合160

第五节佛学世界·美学之光168

一 六朝佛教之特点169

二 玄佛更迭现象174

三 佛学和美学形态181

一 豪奢生活与金粉美学201

第六节社会风习·美学状况201

二 民俗习尚与通俗美学214

三 士庶之分与贵族美学223

第三章234

历史坐标:人的自我发现、自然的被发现234

第一节对人和情感世界的发现与重新确认234

第二节自然山水意识的萌发与确定253

第四章279

史的图式:范畴279

第一节“妙”论279

一 “妙”之解义279

二 “妙”之表现284

三“妙”之地位290

第二节“言意”辨295

一 “言意”哲学渊源295

二 “言意”美学表现305

第三节“丽”说312

一 “丽”是美的感性表征312

二“丽”在六朝的特殊形态314

三 从“丽则”→“丽而不浮”→“丽而不淫”的美学历程320

第四节“气韵”谈325

一 “气韵”美学范畴的形成历程325

二 “气韵”与相关美学范畴之关系330

三 “气韵”美学范畴的美学史影响334

第五章341

史的现象:门类美学341

第一节绘画美学341

一 六朝绘画美学与前代之关系341

二 顾恺之的杰出成就及其画论345

三 宗炳的山水画论及其意义355

四 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362

五 王微的《叙画》价值365

六 谢赫的“六法”贡献369

七 姚最的《续画品》374

八萧绎的绘画成绩378

九 六朝绘画美学的影响379

第二节书法美学383

一 群星灿烂的书家383

二 龙飞凤舞的“二王”风韵390

三 书法美学论400

四 南北朝书法之分股与合流415

第三节乐舞美学420

一 六朝乐舞美学演变之概况421

二 六朝乐舞美学之状况、形态、特征445

三 六朝乐舞之审美格调、美学思想461

四 六朝乐舞的诗赋描述469

五 南北朝乐舞之比较及影响480

第四节雕刻美学489

一基本状况489

二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495

三人物砖刻的世俗情味502

第五节园林美学504

一 六朝园林文化—审美心理的形成505

二 六朝园林的三大系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佛家园林(附及道观园林)516

三 六朝园林景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537

四 南北园林之异同563

一 徜徉于仙都神域的郭璞569

第六节文学美学(诗歌部门)569

1 游仙诗的基本现象570

2 游仙诗的审美特征575

二 千载放人陶渊明580

1 一个重要的审美现象580

2 委运任化的审美态度583

3 生命美学意识的又一形式585

4 田园诗美的开拓者589

5 在平淡风格美中的深刻意味594

1 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质的悲剧性597

诗人597

谢灵运597

三 推助山水诗和消歇玄言诗的转捩人物——597

2 谢灵运山水诗的美学成就及其史的地位603

3 “陶”“谢”比较612

四 身前名噪而身后寂寞的颜延之614

1 颜诗概貌614

2 颜诗命运探源621

五 慷慨任气、磊落使才的鲍照628

1 从《南史》所载,识得鲍照全人628

2 七言和杂言诗的主体气韵631

3 开边塞诗之美学新风635

4 一个多样的情感世界638

5 雄健俊逸的美学风格642

六 清丽秀润谢朓诗647

1 清丽的诗美风貌647

2 继往开来的诗美学史地位652

七 沈约和永明体诗人654

1 沈约诗美特色655

2 永明体的贡献660

八萧氏父子四人论665

1 “四萧”的共同特点666

2 对“四萧”诗的正确估价672

九香艳之风中的清幽之气677

1 善作摹仿的江淹678

2 阴柔何逊诗681

3 清拔古气吴均体683

4 流丽阴铿诗686

第七节文学美学(骈赋散文部门)690

一东晋文风690

1 壮辞飞动的郭璞《江赋》690

2 王羲之、孙绰:隽永而有玄味692

3 平淡自然陶潜文695

二刘宋文坛700

1 傅亮手笔:苍劲而有深意700

2 谢灵运《山居赋》乃山水园林赋之佳构701

3 知音之作——颜延之的《陶征士诔》702

4 “以高丽见奇”的谢惠连《雪赋》704

5 幽美而飘逸的谢庄《月赋》705

6 南朝骈赋巨擘——鲍照707

7 范晔《后汉书》的历史散文美学特征713

三齐梁陈风貌716

1 笔挟秋霜的孔稚珪《北山移文》716

2 摇撼心旌的江淹“恨”、“别”二赋719

3 颇具魏晋风度的刘峻《广绝交论》723

4 情理并茂的丘迟《与陈伯之书》725

5 风味独特的吴、陶书信小札726

6 徐陵情怀楚楚的《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和整饬艳丽的《玉台新咏序》728

第八节文学美学(小说部门)730

一 六朝小说审美观念730

二 志怪小说的粗略风貌734

三 志人小说的审美特征741

第九节文学美学(理论部门)745

一 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理论745

1 刘勰的简略生平745

2 《文心雕龙》的思想机制746

3 《文心雕龙》的理论框架751

4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756

5 《文心雕龙》的风骨、风格论759

6 《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史论770

7 《文心雕龙》的审美鉴赏论775

8 《文心雕龙》的美学史地位780

二 钟嵘《诗品》的美学思想783

1 《诗品》的撰著动因783

2 诗的本体性体认787

3 诗的赋、比、兴审美论793

4 滋味说797

5 钟嵘审美兴趣倾向799

1 文学审美论的主要内容803

三萧统、萧纲、萧绎文学审美论及萧纲、裴子野之争803

2 萧纲与裴子野之争812

3 文学审美论的地位和影响818

第六章826

六朝美学史的总体描述826

第一节基本估价826

第二节对美学史的贡献833

第三节美的发展历程844

第七章851

在延伸下的美学史中851

第一节对六朝美学的选择和吐纳851

第二节六朝美学纵向性、多方位之影响858

1994《六朝美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功正著 1994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六朝财政史(1997 PDF版)
六朝财政史
199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六朝美学(1989 PDF版)
六朝美学
1989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1944 PDF版)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1944
六朝道教史研究(1990.11 PDF版)
六朝道教史研究
1990.11 創文社
六朝辞赋史(1998 PDF版)
六朝辞赋史
1998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六朝史稿(1994 PDF版)
六朝史稿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小说史(1989 PDF版)
汉魏六朝小说史
1989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六朝文学论稿(1986 PDF版)
六朝文学论稿
1986 长沙:岳麓书社
六朝美学(1999 PDF版)
六朝美学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朝史论(1998 PDF版)
六朝史论
1998 北京:中华书局
美国侵朝史(1954 PDF版)
美国侵朝史
195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六朝史(1991 PDF版)
六朝史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1984 PDF版)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198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六朝画家史料(1990 PDF版)
六朝画家史料
1990 北京:文物出版社
六朝美学(1989 PDF版)
六朝美学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