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哉美矣 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
作者 | 李建中著 编者 |
---|---|
出版 | 文史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4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547804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8277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1
绪论1
上编文心流变史11
壹、两汉文艺心理学概观11
一、背景:心的哲学12
二、主体:三大类型15
三、对象:混沌与清晰20
贰、《淮南子》的心论与文论23
一、《淮南子》论「心」24
二、《淮南子》论创作心理29
三、《淮南子》论鉴赏心理33
叁、司马迁的悲剧心理学41
一、史学家的悲剧意识42
二、「悲愤」的移情与诗化46
三、悲剧性格的逆转与升华50
肆、王充的情感心理学55
一、王充论夸张心理56
二、王充论想像心理60
三、王充论情感心理64
伍、诗赋辞论中的心理学思想69
一、重社会心理效应的汉儒诗论69
二、「赋心」、「赋神」与赋之「丽」73
三、屈原论:作家心理学之始77
陸、魏晋文艺心理学概观83
一、苦痛时代的「心学」84
二、从交汇到融合87
三、主旋律的展开89
柒、曹丕的作家心理学93
一、铨衡群彦,品评才性94
二、「文气」与「才性」98
三、个案研究:建安七子的「文气」类型104
捌、玄学心理与阮、嵇乐论113
一、玄心:从玄静到玄览114
二、阮籍乐论的「和」与「乐」119
三、嵇康乐论的主体意识与个性情感122
玖、陆机:得为文之用心129
一、物——意——文130
二、心游·应感·称物逮意135
三、「得用其心」的心理学意义139
拾、葛洪:识文章之微妙145
一、重才轻性,舍粗识精146
二、识鉴之难149
三、识鉴之方154
拾壹、南北朝文艺心理学概观159
一、三教合流160
二、三心共振163
三、双峰对峙167
拾贰、《世说新语》:「文心」与「人心」171
一、文士心曲,才子赞歌172
二、「人心微妙」,褒贬参半178
三、被切割的「自我」184
拾叁、佛学心理与南朝画论189
一、佛心的「神」与「悟」190
二、从「传神」到「畅神」195
三、「澄怀味象」与「应会感神」200
拾肆、钟嵘诗歌心理学205
一、「寓目辄书」206
二、意象评点211
三、「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216
拾伍、《文心雕龙》:汉魏六朝「文心」之归221
一、「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22
二、才性·神思·知音228
三、「擘肌分理,唯务折衷」233
下编文心建构论243
壹、心物篇243
一、交叉于哲学与文学的边缘243
二、对文艺之「本」的心理学解释247
三、对创作鉴赏心理的立体描绘250
贰、才性篇257
一、超越:才性之演进历程258
二、同·异·适:才性关系三论262
三、起点:才性论之历史地位270
叁、哀乐篇275
一、从「舒其愤」到「骋其情」275
二、「长歌当哭」280
三、「蚌病成珠」284
肆、动静篇291
一、动静相济292
二、以静养动296
三、动中之静301
伍、表里篇307
一、「文不逮意」的痛苦308
二、精思著文,雕缛成体313
三、得意忘言,情在词外317
陸、品味篇323
一、心物并重324
二、心物同构330
三、心物一体334
主要参考书目339
后记344
1993《心哉美矣 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建中著 1993 文史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汉魏六朝小说简史
-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 1944
-
- 汉魏六朝诗选
- 1978
-
- 中国科学院年鉴 1997
- 1998年04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
- 美学知识问答
- 1987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 汉魏六朝小说史
- 1989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新序选注
- 1983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汉魏六朝文学
- 1929 商务印书馆
-
- 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 198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汉魏六朝赋选
- 198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 198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 198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苏轼诗选
- 1957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汉魏六朝散文选注
- 198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