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述要 甲编 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求取 ⇩

第一章 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总论1

第一节 上古至先秦时期1

三、民族发展方面4

二、制度方面4

第二节 秦汉时期4

一、疆域方面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5

六、宗教方面5

四、政治思想方面5

五、学术思想方面5

四、学术文化方面6

三、民族发展方面6

一、政治演变方面6

二、社会结构方面6

一、石器时代的文化分期7

第一节 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7

第二章 史前时期7

二、中国古代的原始人群——中华民族的祖先8

地图10

1.中国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10

第二节 神话与传疑时代的「三皇五帝」12

一、神话时代的盘古三皇12

二、传疑时代的五帝12

第三节 夏朝史迹略述13

一、夏朝的兴亡13

二、夏朝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关系14

三、夏代文化15

第三章 商代——中华民族信史的开始17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17

一、商之先世和灭夏建国17

二、汤成功建立商朝的因素17

三、盘庚迁殷18

四、武丁时期18

五、纣王败政19

2.商代形势图20

第二节 商代的文化21

一、物质文明的成就21

二、精神文明的成就23

一、甲骨文的出土经过25

二、甲骨与占卜的关系25

三、甲骨文对研究古代历史的价值25

第三节 甲骨文对研究古代历史的贡献25

第四章 周族的兴起和西周封建制度的确立27

一、周之建国27

二、武王伐纣27

第一节 武王伐纣及周初大分封27

三、武王成功克殷原因分析28

四、西周两次分封诸侯经过及影响29

五、周公的成就及贡献30

3.周代封国位置略图31

一、成康之治33

三、宣王中兴33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演变及其衰亡33

二、共和行政33

四、幽王失国34

一、封建制度的内容35

第五章 周代的社会制度35

第一节 封建制度35

二、封建制度的影响36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37

三、封建制度之破坏37

第二节 宗法制度37

二、宗法制度的内容38

一、井田制度的内容40

三、宗法制度的影响40

第三节 井田及赋税制度40

二、井田制度的优点41

三、井田制度破坏原因42

第四节 官制42

一、「三公」、「三孤」43

二、「六卿」43

第一节 周平王东迁44

二、平王迁都洛邑原因44

一、西周之衰亡44

第六章 东周及春秋时代44

三、周平王东迁後的影响45

第二节 春秋时代45

一、春秋霸政产生的原因45

二、霸主职责探讨46

三、春秋霸政事略46

四、春秋时代的历史作用49

4.春秋霸政形势略图50

五、弭兵大会51

第七章 战国时代52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形成52

一、「战国时代」之由来52

二、「战国时代」的特徵53

第二节 七国的兼并史迹54

一、「战国七雄」争霸概况54

5.战国七雄形势略图55

二、「合纵连横」57

第三节 秦的崛起与变法图强58

一、商鞅变法58

二、秦惠王引用张仪61

三、秦昭王重用白起、范睢62

四、秦王政擢用李斯、尉缭62

6.秦国由孝公至昭王末年疆域扩展略图63

第四节 秦统一六国经过及成功因素分析64

一、秦统一六国经过64

7.秦统一六国图65

二、秦成功统一天下原因66

第八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68

一、政治方面6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变迁68

二、经济方面69

三、社会方面70

8.春秋战国时期都邑位置图71

四、军事方面72

第二节 「百家争鸣」——「九流十家」的学说73

一、诸子百家学说勃兴原因73

二、「九流十家」74

三、儒家思想大要74

四、道家思想大要77

五、墨家思想大要79

六、法家思想大要81

七、纵横家思想大要82

八、阴阳家思想大要83

九、名家思想大要83

十二、小说家84

第三节 诸子百家学说衰落原因84

十、农家思想大要84

一、政治方面84

十一、杂家84

二、学术方面85

第四节 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成就86

一、史学86

二、文学87

三、艺术87

四、科学88

第九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91

第一节 秦始皇统一六国後的改革措施91

一、政治改革措施91

二、军事改革措施92

9.秦郡分布图93

三、经济改革措施94

四、交通建设措施95

10.秦代建设分布图96

五、文化改革措施97

第二节 秦始皇的对外武功97

一、南平闽越97

二、北逐匈奴98

第三节 秦朝的政制98

一、中央政制100

二、地方政制100

第四节 秦始皇的评价101

一、秦始皇的伟大功绩103

二、秦始皇的急政暴虐103

第五节 秦朝之覆亡105

一、秦二世之失政105

二、大泽乡起义105

三、秦亡的经过106

四、秦朝速亡原因分析107

二、反秦势力的扩大109

第十章 楚汉相争109

一、「张楚」的建立109

第一节 秦末群雄的兴起109

四、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分析110

三、六国的复兴与张楚的覆亡110

11.秦末群雄起事略图111

第二节 楚汉相争始末112

一、巨鹿之战112

二、刘邦入关113

三、项羽分封113

四、楚汉相争114

第三节 刘邦取胜、项羽致败原因分析115

一、立志方面115

12.楚汉相争形势略图116

三、用人方面117

四、分封方面117

二、性格方面117

五、民心向背118

第十一章 西汉初年的政局119

第一节 汉高祖分封诸王政策119

二、汉高祖分封诸王原因119

二、汉初异姓王的兴灭119

三、汉初分封政策的影响120

第二节 吕后掌政121

一、吕后掌政121

二、吕后的功过121

三、诸吕乱政与「周勃安刘」122

第三节 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治」122

一、汉初施行「黄老治术」的原因122

二、「黄老治术」的成就——「文景之治」124

三、汉初「黄老之治」的影响125

第四节 「吴楚七国之乱」——中央与地方王国的冲突126

一、「吴楚七国之乱」起因126

三、「吴楚七国之乱」的结果128

二、「吴楚七国之乱」的经过128

第十二章 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汉武帝时代130

第一节 武帝崇儒罢黜百家130

一、武帝崇儒罢黜百家的原因130

二、武帝崇儒的措施132

三、武帝崇儒的影响133

第二节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34

一、政治方面134

二、经济方面135

第三节 汉武帝的晚年136

二、「轮台之诏」137

一、「巫蛊之祸」137

第四节 汉武帝的评价137

一、建设性方面138

二、破坏性方面138

第一节 昭宣之治140

一、霍光辅政140

第十三章 西汉由极盛到衰亡140

二、昭宣之治141

第三节 外戚当权——成、哀、平三朝的政局145

一、外戚当权145

第二节 元帝中衰145

二、政治腐败146

三、土地兼并146

四、贫农暴乱147

第四节 人心思变——王莽篡汉148

一、王莽的为人148

二、「五德终始说」与禅让149

三、天降符瑞与王莽篡汉经过151

一、经济改革152

第一节 王莽篡汉後的托古改制152

第十四章 新朝的变革152

二、政治改革154

一、经济破产155

第二节 王莽改制的结果155

四、农民起事156

二、政制紊乱156

三、四夷反叛156

一、王莽改制失败原因157

第三节 王莽改制失败原因及影响157

二、王莽改制失败影响158

第十五章 东汉政权的建立159

第一节 群雄并起与新莽政权的覆亡159

一、豪杰并起159

三、更始覆亡160

二、昆阳之战160

13.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形势略图161

四、光武帝削平群雄162

五、刘秀成功统一天下原因分析163

第二节 光武中兴164

一、改革治术,巩固皇权164

二、奖励士风,砥砺名节165

四、崇尚节俭,休养生息165

三、提倡儒术,笼络士人165

五、对外经略,抚服四边166

二、政治方面167

三、经济方面167

第三节 明章之治167

一、学术方面167

一、外戚与宦官之争169

第十六章 东汉的衰乱及覆亡169

第一节 中央治权的争夺169

二、外戚与宦官斗争之经过170

四、党锢之祸172

三、外戚与宦官相争之影响172

第二节 地方政治的解体174

一、黄巾民变174

14.黄巾民变形势图176

第三节 东汉之覆亡177

二、西羌之乱177

一、东汉覆亡原因分析177

二、东汉覆亡经过178

第一节 两汉对匈奴政策179

一、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179

二、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挞伐179

第十七章 两汉的对外政策179

四、东汉初期对匈奴的战争181

三、宣帝时期匈奴之降服181

第二节 两汉与西域的交往182

一、张骞通西域182

五、两汉击败匈奴的影响182

15.两汉出击匈奴略图183

16.张骞出使西域图185

二、班超通西域186

17.班超出使西域图187

三、两汉通西域的影响188

18.汉代中西交通路线图189

第三节 两汉对朝鲜、日本、东瓯、两越、西南地区的开发190

一、经略朝鲜190

三、平定东瓯南越191

二、日本来朝191

四、通西南夷192

19.汉代经略南方简图193

二、鲜卑的崛起194

第四节 乌桓与鲜卑的崛起194

一、乌桓的兴灭194

第一节 中央政制195

第十八章 汉代的制度195

一、「上公」196

二、「三公」196

三、「九卿」197

第二节 地方政制198

四、大司马198

六、尚书台198

五、大将军198

二、郡——国199

三、县199

一、京畿地区199

四、乡——亭——里200

五、地方监察200

第三节 教育制度201

一、太学201

二、郡国学202

第四节 选举制度202

二、察举制度203

一、汉初入仕概况203

四、两汉选举制度的影响204

三、徵辟制度204

一、两汉的赋税制度概观205

第五节 赋税制度205

二、租税的分类206

三、直接税206

四、间接税207

五、汉代田赋的得益者207

第六节 兵制208

一、军队类别208

二、军队的徵调209

第十九章 秦汉时期的文化210

第一节 哲学思想210

一、《淮南子》210

二、《春秋繁露》210

三、谶纬211

四、《论衡》211

第二节 经学212

二、经学的传授212

一、两汉经学发达原因212

三、经今古文学派之争213

第三节 宗教215

一、佛教的传入215

二、道教的衍生216

第四节 史学217

一、《史记》217

二、《汉书》219

三、《东观汉记》220

四、《汉纪》220

五、《吴越春秋》220

第五节 文学221

一、散文221

二、赋221

三、乐府诗221

四、五言诗222

一、算学222

第六节 科技222

二、天文历算223

三、地震学224

五、农业225

四、医学225

第七节 艺术226

一、绘画226

六、造纸术226

二、雕塑227

第一节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分立局面的形成228

一、袁曹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228

第二十章 三国鼎立228

20.建安初年群雄割据形势图229

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231

21.官渡之战形势图232

22.赤壁之战形势图234

三、曹操之行谊及其历史功绩235

23.三国鼎立形势图236

第二节 魏蜀吴的政治和经济格局237

一、三国政局的发展变化238

二、三国经济的发展及曹魏国力较强的原因239

三、诸葛亮的贡献及其影响240

第三节 魏晋政权的交替——三国分立局面之结束241

二、蜀汉、吴国相继灭亡241

一、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始末241

三、司马氏能统一中国之原因242

一、晋武帝之荒淫与晋初的政治颓风243

第二十一章 西晋的短暂统一243

第一节 西晋立国政策探讨243

二、西晋的政制244

一、八王之乱的成因246

第二节 八王之乱246

二、八王之乱的经过247

三、八王之乱的影响247

一、五胡乱华——永嘉之乱的起因248

第三节 永嘉之乱与西晋灭亡248

24.西晋时期五胡分布图249

二、永嘉之乱——西晋灭亡的经过250

三、西晋速亡的原因250

第二十二章 东晋之兴亡252

第一节 东晋的立国252

一、东晋立国的经过252

二、东晋能偏安江南之原因252

三、晋室南迁之影响253

一、王敦之乱254

第二节 东晋初期的内乱254

二、苏峻之乱255

第三节 东晋的北伐壮举255

一、祖逖誓师北伐255

二、庾亮北伐无功256

三、殷浩北伐失败256

四、桓温三次北伐256

六、东晋屡次北伐失败原因257

五、刘裕二度北伐257

25.东晋北伐路线图258

第四节 淝水之战前的北方各族建立政权概况259

一、五胡十六国概况260

二、淝水战前北方六国的盛衰260

第五节 秦晋淝水之战262

一、淝水之战的背景262

26.五胡十六国简图263

三、秦败晋胜的原因264

二、淝水之战经过264

27.淝水之战形势图265

第六节 淝水之战後南北局势的发展266

四、战後影响266

一、北方鲜卑族拓跋部的兴起267

二、东晋晚期的内乱267

三、刘裕篡晋268

三、皇权无威,叛乱时生269

一、君臣偏安,耽於逸乐269

二、豪门政治,压制人才269

第七节 东晋灭亡的原因269

第一节 南北朝概况270

一、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270

二、南北朝政权的递嬗270

第二十三章 南北朝的政局270

第二节 南朝政局的更替271

一、宋之兴亡272

二、齐之兴亡273

三、梁之兴亡273

四、陈之兴亡274

一、拓跋圭的建国及其贡献275

第三节 北魏的统一北方275

三、五胡十六国国祚短促原因分析276

二、北魏太武帝的统一北方276

第四节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迁都和汉化改革278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278

一、颁行均田制及租调制、三长制278

三、孝文帝的汉化改革279

一、北魏的衰乱281

第五节 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281

二、北魏的分裂281

一、北周武帝的改革282

第六节 北周武帝统一北方和杨坚篡周282

三、东魏与西魏的战争282

四、北齐和北周的对峙282

二、北周武帝统一北方284

三、杨坚篡周与南北朝的结局284

第一节 门阀制度285

一、门阀制度形成的原因285

第二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285

二、门阀政治的社会形态——世族庄园286

四、门阀士族的影响287

三、门阀士族的特殊地位287

第二节 清谈风气的流行289

一、清谈形成乃至盛行的背景289

三、清谈风气的影响290

二、清谈的内容290

第三节 北方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91

一、北方经济的发展291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292

一、汉民族大迁徙293

第四节 北方流民的南迁与民族大融合293

二、侨州郡与土断制295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296

第一节 中央政制298

一、丞相与三公列卿298

第二十五章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298

三、御史台299

四、三省299

二、将军299

五、北周的周官九命制300

第二节 地方政制301

二、九品中正制的内容302

第三节 选举制—九品中正制302

一、九品中正制的起源302

三、九品中正制之优劣303

四、九品中正制的影响303

第四节 兵制304

一、两晋及南朝的兵制304

二、北周的府兵制304

第五节 赋税制度306

一、西晋的户调式306

二、东晋与南朝的田赋307

三、北朝的田赋307

一、玄学与清谈的关系308

二、玄学产生之背景308

第二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08

第一节 玄学308

三、玄学之定义310

四、清谈玄学之派别311

一、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原因312

第二节 佛教、道教的发展312

二、佛教的发展313

三、佛教的主要宗派314

四、佛教盛行的影响315

五、道教之发展情形316

六、三教之争317

第三节 史地、文学和艺术319

一、史学319

二、地理320

三、文学321

四、艺术323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325

一、数学325

二、天文历法326

三、机械制造326

五、农学327

四、医学327

一、中国与大秦和中、西亚各国的关系328

第五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28

二、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关系328

三、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关系329

28.法显西行求法路线图330

四、中国与朝鲜、日本的联系331

1.周初两次封建比较332

一、比较表332

附录332

2.春秋与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及军事发展比较333

3.楚汉相争中刘邦成功项羽致败因素比较334

4.汉初与武帝时期治国政策比较335

5.两汉对外政策比较336

6.三国时三大战役比较337

7.赤壁与淝水战役比较338

8.张骞、班超通西域事迹比较339

9.南北朝门阀及士风比较340

10.封建与郡县制比较341

11.两汉与魏晋时期选举制度比较342

12.儒、墨两家思想异同比较343

13.儒、道两家思想比较344

14.孟子与荀子思想比较345

15.古今文经学派的比较346

1.书目选347

二、参考资料347

2.论文选350

1981《国史述要 甲编 上古至魏晋南北朝》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区士麒编著 1981 波文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1959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魏晋南北朝史纲(1983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
1983
魏晋南北朝(1974.08 PDF版)
魏晋南北朝
1974.08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1989年08月第1版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
1989年08月第1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上册)(1979年12月第1版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上册)
1979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上(1979 PDF版)
中国文学史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上
1979
魏晋南北朝史  下(1979.12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下
1979.12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  下(1999 PDF版)
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 下
199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下(1980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下
198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缘(1996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缘
1996 上海:学林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6史  上(1979 PDF版)
魏晋南北朝6史 上
197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1980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
1980 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
中国美学史  魏晋南北朝编  上(1999 PDF版)
中国美学史 魏晋南北朝编 上
199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先秦史论集  徐中舒教授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1989 PDF版)
先秦史论集 徐中舒教授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
1989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1991 PDF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