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明教程》

前言1

第一单元(学习“两版序言、结论、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1

代绪论”)1

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和要求1

目录1

第一讲学习“两版序言、结论、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2

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写作的历史背3

3

主义” 214

第八讲学习“第六章经验批判主义和历史唯物4

马赫主义的?6

二、俄国修正主义者的哲学根据,列宁是怎样批判6

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意义11

哲学14

一、为什么要考查马赫主义的理论渊源——贝克莱14

主义的”14

和某些唯心主义者在1710年是怎样驳斥唯物14

第二讲学习“代绪论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在1908年14

二、对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15

三、对休谟不可知论哲学的批判20

四、狄德罗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21

五、马赫主义与贝克莱主义的关系23

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24

第二单元(学习第一、二、三章)27

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和要求27

第三讲学习“第一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28

物主义的认识论(一)”28

一、感觉和感觉的复合29

二、“世界要素的发现”40

三、原则同格和“素朴实在论”44

四、在人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47

五、人是否用头脑思想?51

六、关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论54

本讲重点、难点与问题研究55

一、列宁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的考察及其方55

法论的意义55

二、列宁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及其意义62

三、关于列宁的主体客体思想64

四、关于深化主体客体的研究问题74

第三讲思考与练习80

第四讲学习“第二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82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82

一、“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82

四、列宁对内在论者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184

改”88

二、论“超越”,或弗·巴扎罗夫对恩格斯学说的“修88

三、路·费尔巴哈和约·狄慈根论自在之物91

四、有没有客观真理?94

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亚·波格丹诺夫所发98

现的恩格斯的折中主义98

六、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102

本讲重点、难点与问题研究106

一、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对恩格斯的认识论原理的歪106

曲。列宁对世界可知性原理的论述及其方法论的106

意义106

二、列宁论真理的两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110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的问题123

第四讲思考与练习136

一、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138

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138

第五讲学习“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138

二、普列汉诺夫对“经验”概念的错误理解143

三、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145

四、“思维经济原则”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148

五、空间和时间151

六、自由和必然156

本讲重点、难点与问题研究160

一、什么是经验?列宁对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经验160

论的批判160

二、什么是物质?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论162

述及其方法论的意义162

第五讲思考与练习175

第三单元(学习第四、五章)177

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和要求177

第六讲学习“第四章作为经验批判主义的战友和继178

承者的哲学唯心主义者”178

一、列宁写作第四章的目的和任务179

方法论的意义181

二、列宁对马赫主义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考察及其181

三、列宁对尤什凯维奇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意义183

五、列宁对马赫的学生和追随者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186

意义186

六、列宁对马赫主义与符号论和庸俗唯物主义等191

关系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意义191

第六讲思考与练习196

第七讲学习“第五章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197

唯心主义”197

一、列宁写作第五章的目的和任务198

二、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和199

物理学的“危机”的考察199

三、列宁对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基本错误的批判202

四、列宁对现代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205

争情况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意义205

五、“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207

六、列宁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的原理的阐发与209

运用及其方法论的意义209

第七讲思考与练习211

第四单元(学习第六章)213

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和要求213

一、列宁写作第六章的目的和任务214

的考察及其方法论的意义217

二、列宁对马赫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217

三、列宁对俄国马赫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的考察及219

其方法论的意义219

四、列宁对哲学党性原则的论述及其方法论的意义226

第八讲思考与练习231

重点、难点与问题研究233

一、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233

主义》的攻击233

二、马赫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根源23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总复习244

一、各单元填空答案245

二、名词解释246

三、简答(论述)254

四、人名272

1992《《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明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长畅著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