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峰文集 3 中国美学卷》求取 ⇩

中国美学论稿1

第一编1

一、先秦诸子的美学开拓1

(一)孔子学派论艺术美的价值1

(二)老庄道家的自然与艺术关系论5

(三)墨家学派视野中的艺术美8

(四)韩非法家学派对艺术美的态度10

二、老子尚“无”的美学思想14

(一)美的存在——无在之在14

(二)美的表现——不美之美17

(三)美的作用——无用之用19

(四)审美主体——无我之我23

三、庄子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27

(一)美的根源在于道27

(二)美的生命在于朴素29

(三)美的创造主体的心态在于虚静33

(四)美的高超状态在于看不见形式37

四、《周易》中的义象美学思想43

(一)《易》象的具象与抽象43

(二)《易》象与象义45

(三)天人交感的美的形态的发现50

第二编53

一、西汉文艺美学思想简论53

(一)情感表现在艺术中的意义53

(二)艺术表现的“神形论”的萌芽58

(三)批评欣赏论的发展与深化61

二、王充的求真致实的美学思想65

(一)为求“真美”而反对虚妄造作65

(二)强调“世用”而反对“调笔弄墨”69

(三)尊崇独创反对既成定式72

第三编77

一、曹丕在美学理论和诗体开创上的贡献77

(一)关于《典论·论文》的美学贡献77

(二)关于《燕歌行》的诗式与诗情81

二、嵇康的道家美学思想85

(一)儒家的乐论传统与嵇康的反传统85

(二)本于老庄“天地合德”的音乐观88

(三)声情二元论的矛盾91

(四)思想批判性与形式主义的片面性93

三、陆机的创作审美论96

(一)创作过程中渗透在对象中的主体特点96

(二)瞻物、凝思、赋形的创作过程98

(三)形式的创造以称物尽意为依据100

(四)对于诗画不同审美性质的分析102

四、葛洪的美学思想104

(一)美的本质的规定性104

(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统一性107

(三)审美的基本条件与趣味的差异性110

五、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115

(一)“以形写神”论的历史追溯115

(二)写人贵在写神117

(三)“迁想妙得”的思维创造方法122

六、《文心雕龙》中的基本美学思想126

(一)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分定126

(二)神与物的关系及形象体现131

(三)艺术主体的审美修养136

第四编143

一、佛禅的明心见性与审美感悟143

(一)明心见性与审美直观直觉144

(二)佛禅的“现量”与审美感悟146

(三)不执于有无与艺术想象世界的创造150

(四)借自然以见性与人化的自然153

二、司空图的超越美学156

(一)超越俗我的主体论156

(二)超越实存的创造论161

(三)超越象外的表现论166

三、苏轼的综合文艺美学思想172

(一)物与意:对象与审美表现的关系172

(二)形与神:具象形态与内在神韵的关系176

(三)文与质:形式与内容的华实相副关系182

四、严羽的主体论美学思想190

(一)《沧浪诗话》简说190

(二)解“妙悟”192

(三)解“兴趣”195

(四)解“气象”198

第五编201

一、明清小说序跋中的美学思想201

(一)确立小说的历史地位201

(二)阐发小说的自身特点205

(三)展现对世态人情的感愤214

(四)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218

(五)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220

二、叶燮美学理论的独特贡献223

(一)什么是美的对待存在223

(二)什么是美的艺术228

(三)什么是艺术审美主体的价值234

三、曹雪芹的幻想世界241

(一)曹雪芹的幻想241

(二)曹雪芹幻想世界的现实反向243

(三)曹雪芹幻想世界的理想人物246

(四)曹雪芹幻想世界的历史分析250

(五)曹雪芹幻想世界的意义253

四、曹雪芹的文艺美学思想255

(一)主题的叛逆性255

(二)生活的真实性258

(三)事体的情理性261

(四)艺术的独创性264

第六编268

一、审美意象的超象显现268

(一)意象关系与超象表现268

(二)超象显现的规律意义272

(三)中西超象显现理论的渊源考察275

二、中国画论中的现实主义思想281

(一)面向现实与反映现实281

(二)对现实的选取与改制285

(三)实现逼真的艺术手段288

(四)形神论与内在真实的追求291

三、鲁迅的现实主义审美观295

(一)最后的现实主义选择295

(二)首倡现实主义写实论299

(三)表现对象的现实真实301

(四)把事实的真实提高到典型的真实304

(五)怎样在人中间发现人307

(六)现实主义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310

后记313

古典抒情诗鉴赏317

序言317

屈原的《橘颂》322

刘邦的《大风歌》324

梁鸿的《五噫歌》326

乐府古辞中的《伤歌行》328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330

曹操的《龟虽寿》332

曹丕的《燕歌行》334

曹植的《赠丁仪》336

曹植的《杂诗》338

阮籍的《咏怀》340

陆机的《猛虎行》342

左思的《咏史》344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347

陶渊明的《挽歌辞》349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351

鲍照的《拟行路难》354

谢朓的《赠西府同僚》356

庾信的《拟咏怀》358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60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36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364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367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370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372

王翰的《凉州词》37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376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378

崔颢的《黄鹤楼》380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382

王昌龄的《从军行》383

祖咏的《望蓟门》385

李颀的《送魏万之京》387

王维的《渭城曲》389

王维的《西施咏》390

李白的《古风(第十五)》392

李白的《月下独酌》396

李白的《行路难》397

高适的《除夜》399

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401

岑参的《逢入京使》403

岑参的《山房春事》405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406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09

杜甫的《旅夜书怀》411

刘长卿的《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415

刘长卿的《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416

张谓的《同王徵君洞庭有怀》420

钱起的《归雁》421

张继的《枫桥夜泊》423

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425

李端的《宿淮浦忆司空文明》426

司空曙的《江村即事》428

卢纶的《晚次鄂州》429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433

孟郊的《游子吟》435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37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40

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442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445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48

刘禹锡的《游玄都观》450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452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454

白居易的《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因赠》456

元稹的《遣悲怀》458

贾岛的《渡桑乾》460

李贺的《崇义里滞雨》463

李贺的《野歌》465

李贺的《苏小小墓》467

杜牧的《泊秦淮》470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472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474

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477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80

温庭筠的《苏武庙》483

温庭筠的《更漏子》484

许浑的《咸阳城东楼》486

罗隐的《感弄猴人赐朱绂》487

章碣的《焚书坑》489

李煜的《虞美人》490

李煜的《清平乐》492

范仲淹的《渔家傲》493

范仲淹的《御街行》495

张先的《一丛花》497

晏殊的《蝶恋花》501

欧阳修的《戏答元珍》503

欧阳修的《踏莎行》504

梅尧臣的《小村》506

苏舜钦的《城南感怀呈永叔》507

柳永的《雨霖铃》509

柳永的《八声甘州》511

晏几道的《临江仙》514

王安石的《示长安君》517

王安石的《明妃曲》519

苏轼的《水调歌头》523

苏轼的《虞姬墓》527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530

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532

秦观的《满庭芳》535

秦观的《江城子》538

周邦彦的《过秦楼》540

李清照的《一剪梅》543

李清照的《声声慢》545

朱弁的《春阴》548

张元幹的《贺新郎》550

岳飞的《满江红》553

张孝祥的《六州歌头》556

陆游的《书愤》559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562

陆游的《钗头凤》564

刘子翚的《汴京纪事》567

杨万里的《初入淮河》569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572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75

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578

辛弃疾的《摸鱼儿》579

陈亮的《水调歌头》582

朱淑真的《元夜》584

姜夔的《扬州慢》586

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588

吴文英的《风入松》591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594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597

元好问的《迈陂塘》599

萨都剌的《百字令·登石头城》60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03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605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607

高启的《吊岳王墓》609

戚继光的《盘山绝顶》611

张煌言的《八月辞故里》613

吴梅村的《一舸》615

顾炎武的《海上》617

王夫之的《杂诗》619

屈大均的《早发大同》621

吴嘉纪的《过史公墓》623

纳兰性德的《琵琶仙·中秋》624

蒋士铨的《落叶》626

曹雪芹的《好了歌解注》627

赵翼的《读史》631

后记634

《向峰文集 3 中国美学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向峰著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  3  哲学卷  3(1992.03 PDF版)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 3 哲学卷 3
1992.03 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简明英语语法(修订版)(1978 PDF版)
简明英语语法(修订版)
1978
冯雪峰论文集(中)(1981 PDF版)
冯雪峰论文集(中)
1981
向峰文集  6  文艺评论卷( PDF版)
向峰文集 6 文艺评论卷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向峰文集  2  文艺美学卷( PDF版)
向峰文集 2 文艺美学卷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向峰文集  4  文本解读卷( PDF版)
向峰文集 4 文本解读卷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向峰文集  5  诗歌散文卷( PDF版)
向峰文集 5 诗歌散文卷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美国文学  3( PDF版)
美国文学 3
尧峰文钞  3( PDF版)
尧峰文钞 3
峰峰文史资料  第3辑(1999 PDF版)
峰峰文史资料 第3辑
1999
尧峰文钞  3( PDF版)
尧峰文钞 3
五峰集  3( PDF版)
五峰集 3
雪峰文集  第3卷(1981 PDF版)
雪峰文集 第3卷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雪峰论文集  中(1981 PDF版)
冯雪峰论文集 中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峰文集  3(1983 PDF版)
雪峰文集 3
198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