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求取 ⇩

绪论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0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12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

第一章辩证的唯物主义15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15

一、什么是物质15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17

三、物质是运动的19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22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4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24

二、意识的本质26

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29

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32

第三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

二、怎样作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8

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40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43

第一节事物的普遍联系43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43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7

第二节事物的永恒发展48

一、事物的永恒发展48

二、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50

三、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3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6

第三节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7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7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外部条件61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3

四、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69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72

第一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2

一、实践的概念72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74

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77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79

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79

二、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81

第三节真理84

一、客观真理84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7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修正错误88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92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92

一、社会基本矛盾92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94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99

第二节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103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103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106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的特点108

四、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12

第三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1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4

二、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117

三、党的群众路线119

四、恢复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122

第二篇资本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126

第五章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26

第一节商品126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26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30

三、商品的价值量132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35

第二节货币138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38

二、货币的职能140

第三节价值规律144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4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46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48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148

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52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56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156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56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58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60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60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63

三、资本主义工资165

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171

一、剩余价值率171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73

三、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177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79

第七章资本积累。经济危机182

第一节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182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82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人口相对过剩185

三、无产阶级贫困化188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94

一、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194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98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201

四、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204

第八章现代资本主义207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07

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207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209

三、资本输出211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213

五、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213

第二节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15

一、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215

二、垄断有了新的发展216

三、垄断资本进一步国际化218

四、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某些改良措施219

五、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222

第三节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223

一、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223

二、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227

第九章资产阶级国家230

第一节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和职能230

一、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230

二、资产阶级国家的职能231

第二节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形式235

一、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形式235

二、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236

三、资产阶级政党制度240

第三节资产阶级的民主242

一、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242

二、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民主245

第三篇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249

第十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249

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49

一、列宁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把理论变为现实249

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51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255

第二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256

一、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56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58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259

第三节挫败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263

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263

二、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手段和途径266

三、挫败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270

第十一章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75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275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275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277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79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7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82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8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85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87

第四节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289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289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292

第十二章坚持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95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95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95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96

第二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改革所有制结构29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298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其它所有制经济304

第三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分配方式30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309

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补充形式313

三、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纠正社会主义分配不公的现象315

第十三章逐步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319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19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319

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22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324

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325

第二节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327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7

二、深化改革,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328

第三节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32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332

二、完善和发展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335

第四节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38

一、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338

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设341

第十四章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45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345

一、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345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346

第二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348

一、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348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353

第三节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6

一、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发展356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7

第十五章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360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60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360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36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66

四、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69

第二节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7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7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374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376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78

一、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378

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380

第十六章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385

第一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385

一、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385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387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和性质389

第二节“一国两制”,促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391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392

二、“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根据和意义395

第三节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397

一、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397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400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03

第十七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07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0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0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410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412

一、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412

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421

第三节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425

一、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425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27

第十八章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430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43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30

二、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433

第二节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436

一、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436

二、正确认识党风现状,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438

结束语443

一、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43

二、广大职工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446

1991《马克思主义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可泰,许万珍主编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