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史》
作者 |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1005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8280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古代时期1
1.1人类的生存斗争与针灸起源1
1.2针灸的萌芽5
1.3祝由不能已也11
1.4医道日章12
1.4.1医政制度,俨然确立12
1.4.2周朝医术之鳞爪13
2.春秋战国时期17
2.1春秋战国针灸发展情况17
2.2秦汉以前的针灸特色18
2.2.1《足臂十一脉灸经》19
2.2.2《阴阳十一脉灸经》21
2.2.3《脉法》22
2.2.4《五十二病方》24
2.3秦代前后的针灸流派27
2.3.1《黄帝明堂经》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27
2.3.2《明堂经》30
2.3.3针灸古法之凤毛33
3.秦汉时期37
3.1秦汉针灸发展情况37
3.2秦汉的针灸特色41
3.2.1向《灵枢经》探索41
3.2.2文简、义博、理奥、趣深的《素问》47
3.3秦汉针灸名著57
3.3.1《黄帝八十一难经》——医家古书57
3.3.2《武威医简》59
3.3.3《黄帝针灸虾蟆忌》62
3.3.4周《易》——纳甲法之由来64
3.4秦汉针灸名医67
3.4.1扁鹊67
3.4.2淳于意68
3.4.3张仲景69
3.4.4华佗74
3.4.5涪翁78
3.4.6郭玉78
3.4.7曹翁79
3.4.8吕广81
4.两晋南北朝时期85
4.1两晋南北朝针灸发展情况85
4.2两晋南北朝针灸特色——《针灸甲乙经》86
4.3两晋南北朝针灸名医89
4.3.1葛洪89
4.3.2范汪94
4.3.3陈延之94
4.3.4秦承祖95
4.3.5僧深师96
4.3.6亡名氏十三针法97
4.3.7僧匡98
4.3.8陶弘景99
4.3.9师道兴100
4.4两晋南北朝灸法特色及针灸医学的传播102
5.隋时期104
5.1隋代针灸发展情况104
5.2隋代的针灸特色——杨上善的刺法见解106
6.唐时期111
6.1唐代针灸发展情况111
6.2唐代针灸名著114
6.2.1《明堂灸经》114
6.2.2《新集备急灸经》116
6.2.3《灸法图残卷》118
6.2.4《点烙三十六黄经》123
6.3.1杨玄操128
6.3.2甄权131
6.3.3孙思邈133
6.3.4崔知悌138
6.3.5张文仲140
6.3.6王焘141
6.3.7王冰143
7.宋时期149
7.1中国针灸医学极盛时期149
7.2宋代的针灸特色——《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52
7.3宋代的针灸名著157
7.3.1《铜人针灸经》157
7.3.2西方子《明堂灸经》160
7.3.3《圣济总录》166
7.4宋代针灸名医168
7.4.1许希168
7.4.2丁德用169
7.4.3虞庶170
7.4.4杨康侯170
7.4.5朱眩171
7.4.6庄绰171
7.4.7许叔微181
7.4.8窦材182
7.4.9郭雍183
7.4.10王执中185
7.4.11闻人耆年188
7.5外科灸疗188
8.辽、金、元时期192
8.1辽、金、元针灸发展情况192
8.2辽、金、元针灸名医195
8.2.1马丹阳195
8.2.2刘河间197
8.2.3窦默198
8.2.4何若愚202
8.2.5张从正202
8.2.6李杲204
8.2.7王开208
8.2.8吴宣208
8.2.9罗天益208
8.2.10忽泰必烈211
8.2.11杜思敬212
8.2.12王国瑞212
8.2.13滑寿218
8.2.14朱震亨219
8.2.15葛乾孙221
8.2.16胡元庆222
8.3子午流注224
9.明时期230
9.1明代针灸发展情况230
9.2时代针灸特色——《普济方》236
9.3明代针灸名著237
9.3.1《析骨分经》238
9.3.2《经络汇编》238
9.3.3《铜人明堂之图》238
9.3.4《灵枢经脉翼》238
9.3.5《经络全书》239
9.3.6《奇经八脉考》239
9.3.7《循经考穴编》239
9.4明代针灸名医240
9.4.1陈会241
9.4.2徐凤242
9.4.3凌云243
9.4.4薛立斋247
9.4.5高武249
9.4.6汪机251
9.4.7杨继洲252
9.4.8吴崐255
9.4.9张介宾256
9.4.10朱栋隆260
9.4.11祝定261
9.4.12徐师曾261
9.4.13过龙261
9.4.14邵弁261
9.4.15孙出声262
9.4.16金孔贤262
9.4.17吴延龄262
9.4.18韦编262
9.4.19徐自新262
9.4.20王宗诰262
9.4.21邱浚262
10.清时期265
10.1清代针灸发展情况265
10.2清代针灸特色——《医宗金鉴》268
10.3清代针灸名著——明堂之学270
10.3.1《明堂经络图册》270
10.3.2《中西汇参铜人图说》270
10.3.3《经络歌诀》270
10.3.4《身经通考》271
10.3.5《罗遗编》271
10.3.6《周身经络总诀》271
10.3.7《经络大全》272
10.3.8《医会元要》272
10.3.9《经脉图考》272
10.3.10《十二经动脉表》272
10.3.11《经脉分图》272
10.3.12《凌门传授铜人指穴》273
10.3.13《传悟灵济录》273
10.3.14《考正穴法》273
10.4清代艾灸的发展274
10.4.1采艾之事274
10.4.2灸法的演变274
10.4.3吴亦鼎与灸法275
10.5清代针灸疗法的发展276
10.6清代针灸名医276
10.6.1李守先277
10.6.2李学川277
10.6.3江上外史277
10.6.4释本圆279
10.6.5廖润鸿279
10.6.6邹于隽279
10.6.7张希纯280
10.6.8李昌仁280
10.6.9张镜280
10.6.10孙绍闻280
10.6.11郁汉京280
10.6.12夏云281
10.6.13卫朝栋281
10.6.14冯应麟281
10.6.15张麟图281
10.6.16钟魁伦281
10.6.17陈丕显281
10.6.18王瀛洲282
10.6.19单振泗282
10.6.20赵文栋282
10.6.21何第松282
10.6.22程人坊282
10.6.23张希曾282
10.6.24李万轴283
10.6.25王广运283
10.6.26荩臣283
10.6.27胡天铭283
10.6.28朱珩283
10.6.29李?284
10.6.30张永荫284
10.6.31卢梅284
10.6.32刘润堂284
10.6.33冉广鲤284
10.6.34李成举284
10.6.35邹绍观285
10.6.36吴之英285
10.6.37邱孝先285
10.6.38章汝鼎285
10.6.39卫侣瑗287
10.6.40邵化南288
10.6.41杨遵程288
11.民国时期290
11.1民国的针灸发展情况290
11.2民国针灸名医293
11.2.1黄石屏293
11.2.2孙秉?295
11.2.3承澹安296
11.2.4夏少泉2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00
附录306
历代医官表306
历代灸法一览表308
历代针灸医学发展情况篡要312
针灸年表315
《中医针灸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兽医针灸
-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针灸医籍选 供针灸专业用
- 1986
-
- 中国针灸医学 3篇
- 1936
-
- 中国针灸医学 1篇
- 1936
-
- 中国针灸学史
- 1997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电工学
- 197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中医针灸学
- 1995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 针灸医案选
- 197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针灸医学史
- 1995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