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针灸学》
作者 |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304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8273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新编针灸学1
序言1
辨症1
辨经认穴2
指针3
指针亦分浅深5
切法6
进针姿势7
进针手势图(附图)8
进针法9
循法12
进针后之补泻法13
泻法14
补法15
注痛法16
退针法18
制针19
修针20
藏针21
审针22
换针22
消针毒23
制艾24
装艾24
搓艾炷25
艾炷大小25
燃艾26
邪气谷气之区别26
从卫取气从营置气解28
论进针后施行手法病者形状不同29
重病宜多针灸29
热病五十九穴(解见内经刺法)30
补泻左右迎随论31
补泻九六次数论32
关市医行针之谬34
针后行灸法35
救滞针法36
论同病同穴同针法而有无效验或迟速之分38
?他书男女阴阳补泻不同说39
五藏合五行各按时日生尅以行补泻说40
气血於四时节气及日月天光之关系45
用针要识营气流注法47
六经气血多少不同49
针病宜识标本先后法50
论毫针利益51
问毫针细如毛发何以能泻实补虚52
论神应经补泻法53
论针灸编成诗歌多乖圣意55
问针药并进有无妨碍56
气血补泻论57
刺伤寒58
刺?疹伤寒63
刺痹66
刺水肿70
刺痢疾77
刺块81
灸块87
刺小儿(附灸法)88
咳嗽刺法90
刺牙痛法93
刺鼻渊97
刺跌打损伤法98
刺咽喉99
针咽喉有真寒假热之辨102
骨度103
仰人骨度图(附图)106
仰人骨度图107
侧人骨度图108
伏人骨度图110
脉度(脉脉同)111
营卫生会(营荣古通用)114
宗营卫三气所生图(附图)119
经别120
营气122
骨空论124
刺热五十九俞132
官针134
小针解(小针之说?九针十二原篇宣参看)141
九针十二原144
气街168
用针八法170
刺邪崇(有鬼穴十三针即俗传之鬼魅十三针也)107
经脉络脉之隐见172
十五络穴173
脉象缓急大小滑淌六变之刺法188
荣俞治外经合治内府189
六府病状及刺法190
三变192
刺分阴阳193
经络之色193
长刺节论194
皮部论199
九针之图200
内经九针203
刺经刺络之别206
逆顺207
泻法离合真邪论211
补法212
调经论213
五法214
泻方补圆214
刺法四要216
解结216
推而上之216
引而下之217
推而散之217
四时人气所在217
逆四时则生乱气218
调病219
人有八虚以候五藏220
阴阳虚实补泻之先后221
手病筋骨之别221
刺要篇222
刺禁223
刺肥人及贪夫231
刺瘦人231
刺常人232
刺壮士232
刺婴儿233
五夺不可泻233
五逆不可刺234
五禁不可刺234
六经气终不可刺(就足之六经言)235
刺腰痛篇237
解见后出血针篇内238
刺疟论242
刺热篇249
膝痛刺法256
刺失音257
刺五邪259
刺痈邪259
刺大邪260
刺小邪260
刺热邪261
刺寒邪261
刺目不瞑而不得卧者262
刺口苦264
刺五脏邪264
刺寒热病266
刺耳聋273
刺齿痛273
辨目色274
诊目痛274
诊龋齿痛274
出血针275
杂病281
刺欠(灵枢口问篇)289
刺哕(哕於月切)290
刺唏 唏,许几切(音喜)哀而不泣也291
刺振寒291
刺噫292
刺嚏292
刺? 鼻音妥下垂貌是首身下?而不能举也293
刺泣涕293
刺太息294
刺涎下294
刺耳鸣295
刺啮舌啮颊啮唇 啮音业295
厥头痛297
厥心痛299
《新编针灸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