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试用教科书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作者 | 华东化工学院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708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5766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下册385
第三篇传质(扩散)过程385
第九章传质过程导论385
第一节基本概念385
9-1均相物系分离方法的分类385
9-2均相物系分离方法的选择386
第二节扩散原理387
9-3流体中的分子扩散387
9-4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388
9-5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389
9-6扩散系数390
9-7对流扩散393
9-8扩散相似395
第三节相际物质传递396
9-9相组成的表示方法396
9-10相际平衡397
9-11传质方程式399
第十章气体的吸收402
第一节基本概念402
10-1气体吸收的基本概念402
第二节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溶解度402
10-2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溶解度402
第三节吸收过程的机理403
10-3吸收过程的机理403
第四节吸收速率方程式405
10-4吸收速率方程式405
第五节填料吸收塔的计算411
10-5填料411
10-6物料衡算413
10-7吸收剂的单位耗用量414
10-8填料塔的直径415
10-9填料层的高度417
10-10填料塔的流体阻力426
第六节传质理论的进展428
10-11双膜理论的局限性428
10-12溶质渗透理论430
10-13表面更新理论430
10-14滞流边界层理论431
10-15界面动力状态理论431
第七节吸收系数的数据433
10-16吸收系数的数据433
第八节吸收剂蒸气压的影响435
10-17吸收剂蒸气压的影响435
第九节不等温吸收435
10-18不等温吸收435
第十节有化学反应的吸收435
10-19有化学反应的吸收435
第十一节泡罩塔塔板数的确定436
10-20泡罩吸收塔塔板数的确定436
第十二节脱吸(提馏)437
10-21脱吸(提馏)过程437
第十三节吸收设备的分类与构造438
10-22吸收设备的分类438
10-23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439
10-24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形成相界面的吸收设备441
10-25具有外部能量引入的吸收设备451
10-26各式吸收设备的比较453
第十四节吸收设备流程455
10-27吸收设备流程455
第十一章液体的蒸馏459
第一节基本概念459
11-1组分完全互溶液体混合物的相平衡459
11-2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464
第二节精馏465
11-3精馏原理465
11-4间歇精馏与连续精馏流程467
第三节双组分混合液精馏塔操作的分析468
11-5基本假设468
11-6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469
11-7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470
11-8进料情况对操作线的影响470
11-9操作线的作法与应用471
第四节分离双组分混合液的连续精馏塔的计算473
11-10理论塔板数、塔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473
11-11回流比、塔板数与加热蒸汽消耗量之间的关系477
11-12连续精馏塔的热量衡算479
11-13用热图计算精馏塔481
第五节间歇蒸馏483
11-14简单蒸馏的原理及其计算483
11-15间歇精馏的计算485
第六节特殊方法蒸馏487
11-16蒸汽蒸馏488
11-17萃取蒸馏与恒沸蒸馏490
11-18分子蒸馏491
第七节多组分混合液的精馏492
11-19多组份混合液的精馏的基本概念492
11-20多组份系统精馏的计算493
第八节蒸馏与精馏设备及其计算497
11-21蒸馏釜498
11-22泡罩塔498
第十二章溶剂萃取507
12-1概述507
甲液-液萃取507
第一节液-液萃取操作的基本原理507
12-2相平衡508
12-3萃取过程在三元相图上的表达510
12-4萃取剂的选择511
12-5萃取操作流程简述512
第二节液-液萃取设备及其计算514
12-6基本概念514
12-7设备的分类514
12-8液-液萃取设备简介517
12-9萃取设备的计算520
12-10塔式萃取设备的计算525
乙固-液萃取528
第三节固-液萃取设备及其计算528
12-11固-液萃取设备与操作528
12-12固-液萃取设备的计算531
12-13固-液萃取的三元相图计算法535
第十三章吸附及离子交换539
甲吸附539
第一节吸附的基本概念539
13-1总说539
第二节吸附理论540
13-2两相间的平衡关系540
13-3吸附速率542
13-4吸附剂的脱吸543
第三节吸附设备及流程543
13-5接触式吸附器543
13-6固定填充床吸附器544
13-7流动填充床吸附器(超吸附)546
乙离子交换547
第四节离子交换的基本概念547
13-8总说547
13-9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548
第五节离子交换理论549
13-10离子交换的平衡关系549
13-11离子交换速率551
第十四章固体的干燥(附气体的增湿与减湿)553
第一节概论553
14-1去湿方法和干燥方式553
14-2干燥过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553
第二节水蒸汽-空气混合物的性质及I—x图554
14-3水蒸汽-空气混合物的性质554
14-4空气湿含量或湿度的测定557
14-5湿空气的I—x图557
14-6I—x图的用法561
第三节干燥静力学562
14-7空气干燥器的操作原理562
14-8空气干燥器的物料衡算562
14-9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563
14-10干燥过程的分析566
14-11理论干燥过程与实际干燥过程的图解法567
14-12空气干燥器的其他操作方式569
第四节干燥动力学571
14-13物料中所含水份的性质571
14-14结合水份与非结合水份572
14-15固体物料干燥的机理572
14-16干燥速度573
14-17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574
14-18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575
14-19干燥速度曲线的分析576
14-20干燥介质湿含量不变时干燥速度的计算580
第五节干燥设备584
14-21干燥器的分类584
14-22厢式干燥器586
14-23间歇式减压干燥器586
14-24洞道式干燥器588
14-25多带式干燥器589
14-26回转式干燥器591
14-27常压滚筒式干燥器593
14-28圆筒式干燥器595
14-29气流式干燥器595
14-30喷雾式干燥器596
14-31干燥器的比较与选择597
14-32某些新的干燥方法598
第六节干燥器的计算601
14-33干燥器的计算的一般方法601
14-34以传质系数进行计算601
14-35以传热系数进行计算605
14-36以传递单元数及传递单元高度进行计算607
14-37以干燥强度进行计算608
附:气体的增湿与减湿610
第七节增湿与减湿理论610
14-38增湿与减湿过程中的物质传递610
14-39增湿和减湿过程的机理610
第八节增湿器与减湿器612
14-40增湿器612
14-41减湿器613
14-42凉水塔613
第十五章固体流态化技术616
第一节流态化过程的基本概念616
15-1流体速度变化时床层的三个阶段616
15-2狭义流态化与广义流态化619
第二节流化床的流体力学619
15-3流体阻力619
15-4流体的临界速度620
15-5床层的空隙度与速度的关系621
15-6流体的最大速度622
15-7流化床的均匀性622
15-8床内固体颗粒及流体的运动623
第三节流化床中的传热624
15-9流化床中的传热624
15-10流化床与器壁之间的热交换625
15-11流体与流态化固体粒子之间的热交换625
第四节流化床中的传质626
15-12流化床中的传质626
第五节流化床的结构627
15-13流化床壳体627
15-14床内的分布板628
15-15加料器与卸料器628
15-16多层流化床628
第六节固体流态化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630
15-17固体流态化技术的优缺点630
15-18固体流态化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630
第四篇冷冻过程633
第十六章冷冻633
第一节基本概念633
16-1冷冻操作的物理基础633
16-2冷冻系数634
第二节冷冻机与冷冻剂635
16-3冷冻机的分类635
16-4冷冻能力638
16-5冷冻剂639
16-6载冷体640
第三节压缩蒸气冷冻机640
16-7理想压缩蒸气冷冻机640
16-8实际压缩蒸气冷冻机640
16-9温熵图(T—S图)和压焓图(P—I图)643
16-10冷冻操作所需功率644
16-11双级或多级压缩冷冻机646
16-12压缩冷冻机的组成部分647
第四节利用冷冻方法的气体液化及其他649
16-13气体的液化649
16-14用冷冻机加热649
第十七章深度冷冻651
第一节深度冷冻的物理基础651
17-1获得深度冷冻的方法651
17-2节流膨胀653
17-3转化温度656
17-4积分节流效应657
17-5作外功的绝热膨胀657
17-6热力学图表658
17-7循环的冷冻能力659
17-8气体液化的最小功和实际功661
第二节深度冷冻循环662
17-9简单林德循环662
17-10中压林德循环665
17-11氨预冷的林德循环667
17-12克劳德循环670
17-13海兰德循环672
17-14卡皮查循环673
17-15各种深度冷冻循环的比较673
第三节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674
17-16部分冷凝674
17-17精馏675
第四节深度冷冻装置的组成部分676
17-18压缩机和膨胀机676
17-19热交换器和蓄热器677
第五篇机械操作679
第十八章固体的粉碎、筛析与加料法679
第一节粉碎的原理与方法679
18-1基本概念679
18-2粉碎的方法680
18-3动能消耗量680
18-4粉碎规程683
第二节粉碎设备684
18-5粉碎机的分类684
18-6颚式压碎机684
18-7锥形轧碎机686
18-8滚碎机(滚筒轧碎机)687
18-9离心锤击式粉碎机690
18-10盘磨690
18-11球磨与棒磨691
18-12环滚研磨机694
18-13胶体磨695
18-14粉碎流程695
第三节筛析697
18-15筛与筛析697
18-16筛析后平均颗粒大小的计算699
18-17筛的构造700
第四节固体的加料法702
18-18加料器702
附录706
1.某些二元物系在p=1[绝对大气压]时的气—液平衡组成706
2.弦栅填料的特性(木质板条)706
3.冷冻剂的物理性质707
4.冷冻盐水氯化钙和氯化钠的物理性质708
5.范德华方程式中常数a和b之值708
《高等学校试用教科书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华东化工学院编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基本有机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8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孔型设计 (下册)
- 1979年05月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非成象聚光器光学光和太阳能
- 1987年10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 1953 重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 1961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教学参考
- 1964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8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磁记录材料
- 1992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工程力学 下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5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光电子器件
- 197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 1964 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
- 化学过程及设备
- 195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化工过程及设备 下
- 1977 浙江化工学院教育革命组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