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儒学论衡》
作者 | 郑家栋著 编者 |
---|---|
出版 |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页数 | 283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551926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232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序……………………………………………………………李泽厚没有圣贤的时代——代序论………………………………………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1
一、梁、熊、冯的有关思想2
二、牟宗三先生重建道统的三个环节7
三、从儒家的道统论到新儒家的道统论24
理性与理想:新儒家重建传统的方法论原则38
一、存在与价值39
二、理性与理想42
三、理性的抽象与具体45
四、问题与思考46
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51
一、确定我们自身的存在51
二、“内圣强而外王弱”54
三、内圣开出新境界59
一、生命承当让位于理性探求68
新儒家:一个走向消解的群体68
二、来自史学界的批评及其意义72
三、“新儒学”与“新儒家”的区分74
四、儒家角色的转换:从精神世界到思想资源78
现代新儒学的逻辑推展及其引发的问题82
一、梁漱溟:生命意义与文化选择之间的张力82
二、熊十力:终极层面的探求与天人统一观的重建90
三、冯友兰:宇宙“不是道德底”101
四、牟宗三:新儒家哲学的逻辑归结111
1、从康德的自由意志到儒家的心体性体118
2、良知坎陷与“从上面说下来”120
3、从熊十力的体用不二到牟宗三的“一心二门”124
4、传统体用哲学的现代终结127
五、关乎新儒学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130
1、内在与超越两不足130
2、有本体无功夫132
3、“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张力134
冯友兰与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新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限制141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结合点142
二、新理学体系的内在矛盾150
三、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接著宋明理学讲?157
四、接著冯先生讲165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问题171
一、中国近现代宗教论争中的非宗教主题171
1、政治主题172
2、道德主题173
3、文化主题176
二、伦理代宗教的功能论177
三、哲学代宗教的理性论184
四、即道德即宗教的超越论190
1、来自超越层面的挑战190
2、性与天道:儒家关于宗教性存有的认识及牟宗三的阐释196
3、“仁”的宗教性义涵208
五、从宗教性层面看当代儒学的问题与出路215
1、人与中国人:儒家思想中的普遍与特殊219
2、宗教化与知识化的矛盾221
3、作为生死智慧的儒教224
佛教中国化?——从熊十力、吕澄的论学书简谈起234
一、论辩缘起及有关情况235
二、论辩的焦点与主要内容238
三、“佛教中国化”与“唯识学中国化”245
大陆近年来的新儒学研究与我的一点认识257
一、缘起与进展情况257
二、“新儒家”概念的差异与冯友兰哲学的定位260
三、“他们的理解能够相应吗?”264
四、新儒家的使命及其限制267
附录:张岱年先生关于新儒学研究的一封信273
大陆新儒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及其意涵277
1995《当代新儒学论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家栋著 1995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先秦儒学新论
- 1991 成都:巴蜀书社
-
- 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 1
-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当代新儒家
-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寂寞中的复兴 论当代新儒家
- 199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现代新儒学概论
-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 2
-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梁漱溟传
- 1993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现代新儒学的根基 熊十力新儒学论著辑要
- 1996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新儒学价值论
- 1995 慈惠堂出版社
-
- 理性与生命 当代新儒学文萃
- 199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当代儒学思辨录
- 1998 鹅湖出版社
-
- 当代新儒学论文集 外王篇
- 1991 北京:文津出版社
-
- 当代新儒学论文集 总论篇
- 1991 北京:文津出版社
-
- 现代哲学论衡
- 1985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现代儒学论衡
- 1987 业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