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作者 | 陈振寰审订;广西十五所师范院校协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350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50656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1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3
第三节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5
第二章 文字8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8
甲骨文9
金文8
六国文字13
籀文14
小篆14
隶书14
楷书17
草书和行书17
第二节 汉字的构造19
象形20
指事21
会意22
形声23
第三节 假借字25
本无其字的假借字25
本有其字的假借字26
第四节 古今字 导体字 繁简字29
古今字29
异体字33
繁简字34
第三章 词汇39
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的特点40
单音词占优势40
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43
第二节 词义的演变53
词义的扩大53
词义的缩小56
词义的转移58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62
词的本义62
词的引申义72
第四节 词义的辨析78
第四章 语法(上)88
第一节 名词88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88
名词的意动用法89
名词的使动用法90
名词作状语90
名词作补语92
第二节 动词93
第三节 形容词93
意动用法94
使动用法94
用如一般动词95
第四节 数量词97
数与量的表示法98
数词用如动词101
数词“一”用作副词101
第五节 代词102
一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吾、余、予、朕、台、卬〕103
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103
第三人称〔彼、夫、之、其、厥、渠、焉〕104
己身称〔自、己〕106
旁称〔人、他人〕( )106
〔附〕人称的复数和谦尊〔侪、辈、等、曹、属;寡人、孤、不谷、臣、卑职、小人、鄙人、不才、不侫、愚、仆、妾、婢子,大王、君、王、陛下、子、卿、君、先生、足下、公〕106
指示代词:近指〔此、是、斯、兹、然、尔、若、云〕108
远指〔彼、夫、其〕109
虚指〔某〕109
无定指〔或、莫、无、靡〕109
特殊指示代词〔者、所〕110
〔附〕兼词〔诸、焉〕112
三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安、恶、焉〕113
第六节 副词119
一 程度副词:表比较〔益、弥、愈、尤〕119
表程度高〔殊、甚、颇、良〕119
表程度低〔少、略、稍〕120
二 范围副词:表整体〔皆、俱、具、咸、毕、备、悉、举、率、凡〕121
表单独〔但、惟、唯、徒、止、第、弟〕122
三 时间副词:表过去〔尝、既、已、既已、既而、曾、向〕123
表现在〔今、方、适、会〕123
表将来〔将、行、行将、且〕124
表时序〔初、卒、终、竟、迄〕124
表短促、快速〔立、遽、猝、卒、暴〕125
表连续、频率〔每、常、辄、素、数〕125
表连接、相承〔即、乃、遂〕126
四 肯定否定副词:表肯定〔诚、固、信〕126
表否定〔不、弗、否、毋、无、勿、未、非、匪、莫〕127
五 情态语气副词:表反诘〔宁、岂、庸〕129
表推测〔盖、殆、其〕129
六 谦敬副词:〔请、谨、敬、幸、敢、窃、辱〕130
第七节 介词131
以131
为132
于、於133
与133
乎134
因134
第八节 连词137
而137
以138
与、及139
则139
于是140
如、若、苟140
虽141
然141
虽然、然而、然则142
且142
况143
故、是故、以故、是以、以此143
第九节 助词144
一 语气助词:也145
矣146
焉147
耳、尔147
平、耶、邪、与、欤148
哉148
夫148
盖149
者149
也欤、矣夫、矣哉150
二 结构助词:之150
是152
然、若、如、尔152
第十节 叹 词(噫、嘻、嗟乎、呜呼)153
第五章 语法(下)156
第一节 判断句156
第二节 被动句159
第三节 词序165
定语后置166
宾语前置167
介词后置170
介词结构的位置171
第四节 省略173
主语的省略173
谓语的省略175
宾语的省略176
介词结构中代词的省略177
兼语的省略178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固定结构181
一 表询问〔奈何、若何、如何、奈……何、若……何、如何、如之何、若之何、何若、何如〕181
二 表反问、商榷〔不亦……乎、得无……乎、无乃……乎、何以、何以……为、何……为、何……之为、何之有、何有〕183
三 表比较、选择〔孰与、孰若、岂若〕187
第六节 复句189
一 联合复句:并列关系190
连贯关系190
递进关系191
选择关系191
二 偏正复句:转折关系192
假设关系192
因果关系193
三 多重复句194
四 紧缩复句195
第六章 音韵201
第一节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201
一 声母方面:声、纽202
零声母202
双声203
五音、七音203
清浊205
字母205
二 韵母方面:韵208
迭韵209
韵部209
韵摄210
阴阳210
等呼211
三 声调方面:四声212
入声213
第二节 古音概况214
上古的声纽215
上古的韵母218
中古的声母219
中古的韵母221
近古音226
第三节 反切230
第四节 诗词格律234
节奏235
平仄237
黏对239
拗救241
押韵242
第五节 怎样查古音245
第六节 古书的读音246
第七章 修辞253
第一节 迴避253
避重复254
避误会255
避忌讳256
第二节 用典259
引经259
稽古261
第三节 参互263
互文263
错综264
第四节 倒文266
第五节 对偶268
正对268
反对269
串对269
〔附录一〕汉字部首举例274
〔附录二〕音标表316
〔附录三〕上古声母常用字表318
〔附录四〕上古韵母常用字表321
〔附录五〕古今声母对照字表331
〔附录六〕中古声韵等列表334
〔附录七〕平水韵335
〔附录八〕例词索引337
1980《古代汉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古代汉语
- 1981 宜昌师范专科学校
-
- 古代汉语
- 1979
-
- 古代汉语
- 1976
-
- 古代汉语
- 1981
-
- 古代汉语
- 1980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98 北京:开明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78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7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80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科技写作简明教程
- 1984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87.07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古代汉语
- 1981 辽宁大学历史系
-
- 古代汉语
- 1979 湖北省师范专科院校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