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法制建设》求取 ⇩

绪论1

目录1

Ⅰ.原理篇3

第一章 地方法制建设的概念3

一、地方法制建设概念的表述3

(一)负责机关4

(二)法律依据9

(三)反映内容10

(四)适用范围10

(五)调整对象11

(六)功能目的13

(七)宗旨要义13

(八)基本原则14

(九)表现形式16

(十)实施保证17

(一)基础性18

二、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特征18

(二)层次性19

(三)多样性29

(四)两重性30

第二章 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结构34

一、地方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35

(一)国家法律关于地方法制建设的规定及其完善35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建设45

二、地方法制实践的规范与发展54

(一)地方立法实践54

(二)地方执法实践66

(三)地方守法实践(活动)74

(四)地方执法守法状况及其优化措施77

(五)地方法制文化实践80

三、地方法律意识的培育与树立83

(一)地方法律意识的涵义83

(二)地方法律意识的特征85

(三)地方法律意识的地位作用86

(四)地方法律意识的形态87

(五)地方法律意识的基本观念92

(六)地方法律意识的培育96

第三章 中国地方法制建设历史透视100

一、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的历史特点100

(一)中国奴隶制地方法制建设的特点100

(二)中国封建制地方法制建设的特点101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地方法制建设的特点103

(四)国民党政府地方法制建设的特点103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地方104

法制建设特点104

二、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104

(一)政治开明,社会稳定,104

同地方法制建设互为促进104

法制建设的重要原则105

(三)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是中国历代地方105

(二)地方法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条件105

(四)地方法制建设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106

三、中国社会主义地方法制建设的106

历程、特点及经验106

(一)历程、特点107

(二)历史经验111

第四章 地方法制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16

一、地方法制建设的重要地位116

(一)居于中间环节116

(二)兼具双重功能118

(三)兼为两者组成部分120

二、地方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121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121

(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124

(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126

(四)对改革开放的作用129

三、地方法制建设与地方依法治理131

(一)地方依法治理的含义与实质132

(二)地方法制建设与依法治理的关系134

第五章 地方法制建设的任务与目标137

一、确定地方法制建设任务与目标的依据137

(一)理论依据137

(二)实践依据139

二、地方法制建设任务与目标的设定142

(一)远近目标142

(二)基本任务144

三、评价地方法制建设的价值标准146

(一)地方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146

(二)地方法制机构职能的实现149

(三)地方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151

(四)地方社会法律秩序的确立153

基本要求的依据157

(一)理论依据157

第六章 地方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157

一、确定地方法制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157

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57

(二)实践依据158

二、地方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161

(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要点161

(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中国特色163

(三)地方法制建设指导思想的优化165

三、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166

基本要求166

(一)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内容166

(二)基本要求的含义和内容170

(三)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的优化172

(一)各具特定内涵174

(二)彼此优势互补174

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174

四、正确处理地方法制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174

(三)共济科学优化175

Ⅱ.职能篇179

第七章 地方法制职能范围的科学划分179

一、地方法制职能划分的产生与历史发展179

二、划分法制职能范围的科学标准及依据182

(一)划分法制职能的指导思想182

(二)法制职能划分的趋向184

(三)划分法制职能的科学标准185

(四)划分法制职能的基本依据188

三、法制职能范围的科学划分189

(一)立法职能范围的划分189

(二)执法职能范围的划分194

(三)法律监督职能范围的划分197

(三)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199

(二)执法与法律监督的协调199

(一)立法与执法的协调199

四、各项法制职能的协调运转199

第八章 地方立法建设201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201

(一)地方立法概念201

(二)地方立法的特征202

(三)地方性法规203

(四)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05

(五)地方政府规章207

二、地方立法在地方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208

(一)地方立法是地方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208

(二)地方立法是地方建设法律化、制度化的209

必要条件209

(三)地方立法保证国家立法在地方的贯彻实施210

(四)地方立法可以解决国家立法不能及时210

解决的问题210

三、地方立法职能划分211

(一)现状和问题211

(二)科学划分地方立法职能的设想212

(一)地方立法程序的概念214

四、地方立法的程序214

(二)地方立法程序现状215

(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216

(四)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218

(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程序220

(六)地方立法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220

五、地方立法改革的目标223

(一)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224

(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立法体系225

六、地方立法的完善和优化226

(一)正确处理地方立法与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27

(二)正确处理当地立法与上位阶立法的关系230

(三)正确处理地方立法内部关系234

一、地方行政法制的概念与作用239

(一)地方行政法制的概念239

第九章 地方行政法制建设239

(二)地方行政法制的作用240

二、地方行政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244

(一)地方行政立法建设244

(二)地方行政执法建设247

(三)地方行政司法建设249

(四)地方行政法制监督建设250

三、地方主要行政执法机关252

(一)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253

(二)行政执法职责范围256

(三)行政执法行为规范257

四、地方行政法制建设的改善与优化262

(一)突出问题之所在262

(二)培育行政法治意识265

(三)坚持依法行政266

第十章 地方司法建设268

一、地方司法的地位与作用268

组成部分269

(一)地方司法建设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269

(三)地方司法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270

司法保障270

(二)地方司法保证国家司法权力的最终落实270

二、地方司法的基本原则271

(一)司法权统一实施原则271

(二)司法平等原则272

(三)司法求是原则274

(四)司法效益原则274

三、地方司法的程序制度276

(一)审级制度276

(二)公开制度277

(三)回避制度278

(四)委员会制度278

(一)处理案件280

(二)解决纠纷280

四、地方司法的任务和职能280

(三)宣传法律281

(四)法律咨询和服务281

五、地方司法的职权282

(一)审判权282

(二)检察权283

(三)侦查权284

(四)执行权284

(一)机构设置286

六、地方司法组织建设286

(二)内部机构288

(三)地方司法人员的任免289

七、地方司法的优化和完善291

(一)贯彻民主政治原则,合理划分职权291

(二)坚持和完善制约原则293

(三)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机制296

(一)地方法制监督的概念302

第十一章 地方法制监督建设302

一、地方法制监督的概念与特征302

(二)地方法制监督的特征303

二、地方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304

(一)建立地方法制制衡机制的重要基础304

(二)人民民主精神的重要体现305

(三)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305

(四)优化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保证306

三、地方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其职责307

(一)执政党地方组织的监督及其特点307

(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及其特点308

(三)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及其特点310

(四)地方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及其特点312

(五)地方人民政协的监督及其特点313

(六)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及其特点314

四、地方法制监督效力的强化315

(一)强化法制监督意识316

(二)健全地方法制监督立法317

(三)合理调整监督范围及对象318

(四)改进监督方式和途径320

(五)完善地方法制监督体系322

第十二章 地方法制文化建设324

一、地方法制文化的含义324

(一)地方法制文化的主体324

(二)地方法制文化的内容325

(三)地方法制文化的形式325

(四)地方法制文化从属于地方法制建设325

二、法制文化在地方法制建设中的功能作用325

(一)地方法制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325

(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326

(三)地方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327

(四)地方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327

(一)地方法制宣传328

三、地方法制文化的形式328

(二)地方法律科学研究331

(三)地方法学教育333

(四)地方法制新闻334

(五)地方法制出版336

(六)地方法制文艺338

四、地方法制文化事业开发339

(一)提高地方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340

(二)形成纵横协调的地方法制文化事业开发体系340

(三)制定以阶段性成果为标志的开发计划341

(四)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开发队伍341

(五)发挥地方优势,形成地方特色342

Ⅲ.区域篇345

第十三章 地方法制层级建设345

一、地方法制层级建设的含义及其意义345

(一)地方法制层级建设含义345

(二)地方法制层级建设重要性346

二、地方法制层级建设的发展趋势及特点347

(一)地方法制层级建设的发展趋势347

(二)地方法制层级建设的主要特点348

三、省级地方法制建设350

——依法治省(自治区、直辖市)350

(一)依法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指导思想、350

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350

(二)依法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措施和方法354

(三)依法治理对省级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356

四、省辖市级地方法制建设358

——依法治市(地、州)358

(一)全国省辖市级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358

(二)省辖市(地、州)依法治理的基本实践360

与经验360

(三)依法治理对省辖市级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362

五、县级地方法制建设362

法制建设363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加速县(市、区)363

——依法治县(市、区)363

(一)着力抓好试点,探索依法治县(市、区)363

的有效途径363

(三)县级地方依法治理的基本经验365

六、乡级地方法制建设366

——依法治乡(镇)366

(一)依法治乡(镇)是加强地方法制建设366

基础的必然要求366

(二)依法治乡(镇)的基本做法367

(三)抓好“四个结合”,推进依法治乡(镇)368

不断深入368

(四)依法治乡(镇)对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368

第十四章 经济区域法制建设371

一、经济区域法制建设概论371

(一)经济区域的含义和类型371

(二)经济区域法制建设现状372

(一)保税区法制建设的现状及特点375

二、保税区法制建设375

(二)加强保税区法制建设的措施376

三、开发区法制建设381

(一)开发区法制建设现状及特点381

(二)加强开发区法制建设的措施385

四、沿海、沿边、沿江经济开放区及开放城市390

法制建设390

(一)沿海、沿边、沿江经济开放区及开放390

城市法制建设现状390

(二)加强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城市394

和地区法制建设的措施394

五、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395

法制建设比较395

(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法制有395

不同的需求395

(二)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制建设396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制建设397

第十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399

一、民族自治地方法制的地位与作用399

(一)国家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00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现和保障403

二、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404

(一)维护国家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404

(二)维护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404

(三)保障民族平等团结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404

(四)加速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406

发展繁荣的原则406

三、民族自治地方法制的主要内容407

(一)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407

(二)规定自治机关的组成408

(三)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409

(四)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司法建设410

四、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机关的法制职能411

(六)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411

(五)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关系411

(一)自治机关的法制职能412

(二)民族自治地方司法机关的职能412

五、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与413

优化措施413

(一)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413

(二)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417

(三)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优化措施420

第十六章 经济特区法制建设427

一、经济特区及其地方法制的缘起427

(一)经济特区的产生与发展427

(二)经济特区法制的创建与形成429

二、特殊政策与特殊法制431

(一)特区政策的特点431

(二)特区法制的特点432

(一)关于经济特区性质、地位的规定434

三、特区法制的主要内容434

(二)关于外商投资的规定435

(三)关于外汇、资金的规定437

(四)关于税收的规定438

(五)关于劳动工资的规定439

(六)关于出入境的规定440

四、特区法制建设的经验及其辐射作用441

(一)吸引了大量外资441

(二)促进了经济繁荣442

(三)完善了现代化经济管理442

(四)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443

(五)扩大了对外影响443

五、特区管理体制及其特殊法制职能444

(一)特区管理体制及其特点444

(二)管理机构及其法制职能445

(一)现状分析447

六、经济特区法制的完善与优化447

(二)优化措施448

第十七章 特别行政区法制建设451

一、“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法制建设451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51

(二)特别行政区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456

(三)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463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468

(一)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法制建设的基础468

(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472

(三)特别行政区的原有法律基本保留473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476

三、特别行政区法制的基本内容478

(一)特别行政区法制建设的特点478

(二)规定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制度479

(三)规定特别行政区居民的权利和自由482

(四)规定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485

第十八章 政党地方组织和地方社会组织法制建设489

一、政党地方组织法制建设489

(一)政党地方组织法制建设的含义和基本要求489

(二)坚持和完善政党制度的途径490

(三)认真贯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493

活动的原则493

二、地方社会团体法制建设500

(一)社会团体的概念和地位500

(二)地方社会团体法制建设的意义501

(三)地方政府对社会团体的依法管理502

(四)社会团体依法开展活动504

(五)地方社会团体法制的完善505

三、企业事业组织法制建设506

(一)企业事业组织法制建设的含义506

(二)地方政府对企业事业组织的依法管理507

(三)企业事业组织的依法治理508

(四)企业事业组织法制建设的趋势和走向510

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制建设512

(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地位、作用512

(二)村民委员会的依法治理513

(三)居民委员会的依法治理515

Ⅳ.改革篇521

第十九章 制约地方法制建设因素分析521

一、经济因素分析521

(一)计划经济体制是制约地方法制建设的历史521

经济因素521

(二)地方经济水平和实力是影响地方法制建设524

的现实经济因素524

二、政治因素分析526

(一)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是重要的历史因素526

(二)政府决策失误和不当行政干预是主要527

的现实因素527

(一)历史传统和习惯的影响530

三、文化因素分析530

(二)法的观念的影响531

(三)地方立法方面的影响532

四、社会其他因素分析534

(一)社会失范行为的影响534

(二)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535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536

(四)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536

五、各类因素综合分析537

(一)经济因素是制约地方法制建设的根本因素537

(二)政治因素是制约地方法制建设的直接因素538

(三)地理环境对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是局部因素539

第二十章 改革地方法制的途径与措施540

一、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540

(一)基本经验540

(二)主要问题543

二、改革地方法制的基本思路546

(一)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运作546

(二)大胆借鉴尝试,开创中国地方法制建设道路547

(三)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48

(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具有地方特色548

三、地方法制改革的出路与途径549

(一)树立法制尊严和权威549

(二)强化人民民主,扩大公民参与552

(三)创设强有力的民主法制监督机制555

(四)迈向地方法治道路558

四、改革地方法制的主要措施561

(一)坚持和贯彻利益协调原则562

(二)实行立法听证制度或起草回避制度,563

保证立法客观公正563

(三)建立治理有法不依的专门法制机构565

(一)定义567

一、地方法制建设体系的概念567

第二十一章 地方法制建设科学体系567

(二)特点568

(三)建立地方法制建设体系的意义569

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的570

地方法律意识形态体系570

(一)概念570

(二)地位571

(三)形式571

(四)建立地方法律意识形态体系的意识障碍573

(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574

三、以执政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领的地方法制575

建设政策体系575

(一)概念575

(二)地位与作用576

(三)基本内容577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79

(一)含义580

四、以宪法为准则的地方法律规范体系580

(二)具体表现形式581

(三)效力等级582

五、以执政党地方党委为领导的582

地方法制建设组织机构体系582

(一)含义582

(二)地方法制机构的子系统583

(三)地方党委对地方法制组织机构的领导584

第二十二章 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586

一、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的意义586

(一)概念586

(二)意义588

二、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的内容589

(一)各类法制机构之间的协调589

(二)各类法律规范之间的协调591

(三)各类法制实践之间的协调595

(四)各类法制机构与法制实践之间的协调597

(五)各类法律规范与法制实践之间的协调598

三、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的要求599

(一)共识599

(二)相适600

(三)互补600

(四)相长601

(五)趋同601

四、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的范围602

(一)纵向协调602

(二)横向协调606

(三)纵横协调608

(四)地方与军队的协调609

(五)内外协调610

(一)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立法611

——法制协调法611

——最佳协调的实现611

五、地方法制建设协调效应的优化611

(二)统一协调地方法制建设的组织机构612

——各级法制协调委员会612

第二十三章 地方法制建设未来发展战略613

一、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概念613

(一)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涵义613

(二)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615

(三)研究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意义617

二、制定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620

(一)经济状况对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620

(二)民主政治发展对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622

(三)国家法制建设状态对地方法制建设的要求624

三、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626

(一)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现状626

(二)中国地方法制建设发展趋势预测629

四、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点632

(一)制定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原则632

(二)关于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设定634

(三)关于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重心的确定635

(四)关于地方法制建设发展战略难点的突破637

第二十四章 国外地方法制建设举要641

一、美国地方法制建设评介641

(一)联邦中央与各州及州际关系641

(二)州立法机关与立法权643

(三)州地方自治制度644

(四)州司法机关647

(五)美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经验648

二、日本地方法制建设评介649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49

(二)地方自治制度651

(三)司法制度655

(四)日本地方法制建设的经验656

三、俄罗斯联邦地方法制建设评介657

(一)俄罗斯联邦与联邦主体的关系657

(二)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659

(三)俄罗斯地方法制建设的经验660

四、印度地方法制建设评介661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661

(二)地方法律法规662

(三)地方自治制度662

(四)司法制度663

(五)印度地方法制建设的经验664

五、各国地方法制建设的走向665

(一)法制民主化、现代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66

(二)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666

配置和立法体制666

(三)法律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667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地方法制出现趋同化667

六、借鉴外国地方法制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668

社会主义地方法制668

跋语670

1996《中国地方法制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海亮主编 1996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建设法律学(1991 PDF版)
中国建设法律学
1991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地方建设(1943 PDF版)
地方建设
1943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
中国农业建设方案( PDF版)
中国农业建设方案
中华农学会
中国之建设地政编( PDF版)
中国之建设地政编
中央统计处
地方建设( PDF版)
地方建设
建筑设计方法( PDF版)
建筑设计方法
地方经济建设(1932 PDF版)
地方经济建设
1932
新中国法制建设50年(1999 PDF版)
新中国法制建设50年
199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建筑设计方法(1978 PDF版)
建筑设计方法
1978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新中国法制建设(1988 PDF版)
新中国法制建设
1988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临床诊治经验集锦(1996 PDF版)
临床诊治经验集锦
1996 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中国法制建设20年(1998 PDF版)
中国法制建设20年
199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领导与法制(1993 PDF版)
领导与法制
199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概论(1993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概论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法制建设十年(1988 PDF版)
法制建设十年
1988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