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题型及题解》

第一部分题型介绍1

一、简答题1

1.简答题1

2.简述题2

二、论述题4

三、单项选择题7

四、双项选择题9

五、多项选择题10

第二部分复习题及解答1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2

一、简答题13

1.什么是哲学?13

2.什么是世界观?13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13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13

5.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是什么?13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14

7.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是什么?14

8.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原则?15

9.试举例说明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15

10.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16

1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是什么?16

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是什么?16

13.试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7

1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7

1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17

1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18

17.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8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9

19.历史唯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19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9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20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什么?20

23.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21

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21

25.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什么?22

26.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是什么?22

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3

28.说明“科学之科学”的历史地位及其缺陷是什么?23

2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23

30.剖析哲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24

3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5

3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什么?25

3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掌握哪些观点?25

34.试说明认真读书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关系25

35.试说明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25

二、论述题26

1.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思想和实际的关系26

2.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和发展的关系27

3.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27

三、单项选择题28

四、双项选择题30

五、多项选择题33

选择题参考答案36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38

一、简答题38

1.什么是物质定义?38

2.什么是物质形态?39

3.什么是物质的唯一特性?39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9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39

6.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39

7.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重大意义是什么40

8.分析割裂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错误40

9.什么是运动?41

10.什么是静止?41

11.为什么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41

12.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41

13.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会犯什么错误?42

14.剖析割裂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错误观点42

15.什么是时间?43

16.什么是空间?43

17.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43

18.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怎样的?43

19.简述什么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44

20.说明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错误在哪里44

21.说明唯心主义在时间、空间问题上的错误在哪里44

22.简述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特性和反映的特性45

23.为什么说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意识的产生?45

24.怎样理解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决定意义的环节?46

25.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6

26.用意识产生的原理,说明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的正确性47

27.用实例说明劳动对于现代人意识发展的重大作用47

28.什么是意识?48

29.为什么说人脑是意识的器官?48

30.意识与人脑反射是什么关系?48

31.为什么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48

32.意识形式的主观特性是什么?49

33.简述人工智能“思维模拟”与意识的区别和联系49

34.简要评析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的错误观点49

35.说明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50

36.什么是一元论?50

37.什么是二元论?50

3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哪里?51

39.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51

40.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51

41.说明世界物质性原理和世界统一性原理的关系如何51

42.什么是主观能动性?52

43.什么是客观规律性?52

44.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条件是什么?52

45.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是怎样的?53

4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53

二、论述题54

1.具体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理论对现代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54

2.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54

3.分析现实生活中运动和静止、发展和巩固的关系是怎样的55

4.用时间、空间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性56

5.分析在实践活动中争取时间、利用空间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意义57

6.分析现实生活中某些思想观念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57

7.阐明物质统一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59

8.论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的根本要求59

9.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关系是怎样的60

10.分析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防止右,特别是克服“左”倾思想的重要意义61

三、单项选择题62

四、双项选择题68

五、多项选择题73

选择题参考答案77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80

一、简答题80

1.什么是联系?80

2.什么是条件性?80

3.什么是系统?81

4.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81

5.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81

6.简答联系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1

7.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81

8.说明在科学和实践中发现新的联系是人类认识上的重大进步82

9.什么是运动?82

10.什么是变化?82

1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82

12.什么是五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83

13.分析机械唯物主义关于运动的错误观点83

14.什么是辩证法?84

15.什么是形两上学?84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84

17.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84

18.说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什么?85

19.什么是原因?85

20.什么是结果?85

21.什么是因果联系的客观性?85

22.什么是因果联系的普遍性?86

23.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什么?86

24.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86

25.简答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86

26.说明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86

27.说明一因多果,一果多因87

28.什么是必然性?87

29.什么是偶然性?87

30.如何理解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7

31.如何理解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8

32.怎样理解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88

33.怎样理解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88

34.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89

35.用科学材科或生活事例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意义89

36.指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论断错在哪里90

37.什么是现实性?90

38.什么是可能性?90

39.简述现实性和现存事物的区别和联系91

40.简述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和联系91

41.说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92

4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争取将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92

43.什么是内容?93

44.什么是形式?93

45.如何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形式为不同的内容服务,一种内容容纳各种形式?93

46.怎样理解内容和形式的统一?93

47.说明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94

48.分析形式虚无主义的错误95

49.什么是现象?95

50.什么是本质?95

51.如何理解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95

52.假象与本质的关系是怎样的?96

53.简答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96

二、论述题96

1.具体分析实际工作中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96

2.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分析条件,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想97

3.具体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发展观点的表现和对立97

4.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98

5.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与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区别99

6.运用因果辩证关系的原理,总结实际工作经验,认识客观世界的因果关系100

7.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的重要意义101

8.运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原理,阐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101

9.阐明在实际活动中创造新形式或利用旧形式,服务新内容的意义102

10.揭露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新形式为旧内容服务的手法103

11.分析形式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及其危害104

12.结合实际说明把握本质的重要意义104

三、单项选择题105

四、双项选择题109

五、多项选择题110

选择题参考答案113

第四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16

一、简答题116

1.什么是矛盾?116

2.什么是同一性?116

3.什么是斗争性?117

4.什么是内因?117

5.什么是外因?117

6.同一性的两个基本含义是什么?117

7.如何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117

8.为什么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117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18

10.简述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118

11.说明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基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119

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119

1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119

14.什么是矛盾不平衡性?119

15.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20

16.如何理解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20

17.如何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20

18.为什么说分析矛盾特殊性是科学认识的基础?121

19.如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121

20.什么是质?121

21.什么是量?122

22.什么是度?122

23.如何理解质和存在是直接的统一?122

24.认识量和质有何重要意义?122

25.质和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123

26.简述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事物质的重要性123

27.什么是质变?123

28.什么是量变?123

29.什么是质量互变规律?123

30.如何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复杂性?124

31.如何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24

32.为什么说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24

33.简述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125

34.简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125

35.分析“激变论”观点的错误何在126

36.引起质变的两种量变形式是什么?126

37.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两种形式是什么?126

38.什么是肯定?127

39.什么是否定?127

40.什么是扬弃?127

41.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理解肯定127

42.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128

43.如何理解肯定和否定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128

44.如何理解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128

45.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129

46.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130

47.什么是周期性?130

48.简述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130

49.简要说明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30

50.简述否定之否定客观形式的特殊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131

51.具体分析“直线论”的错误131

二、论述题132

1.具体分析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132

2.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阐明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关系132

3.论述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33

4.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33

5.试述把握适度原则对掌握政策、划分事物界限的重要意义134

6.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阐明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把远大目标和扎实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135

7.试述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对任何问题都采取分析态度136

8.在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和文化136

9.如何用发展的两种曲折性,正确分析和对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曲折性?137

10.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38

三、单项选择题139

四、双项选择题144

五、多项选择题147

选择题参考答案149

第五章实践 认识 真理151

一、简答题152

1.什么是实践?152

2.什么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152

3.什么是直接经验?152

4.什么是间接经验?152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52

6.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52

7.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153

8.说明实践锻炼了人的思维能力153

9.什么是认识?154

10.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54

11.什么是认识的主体?154

12.什么是认识的客体?154

13.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154

14.客体和客观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154

15.什么是可知论?155

16.什么是不可知论?155

17.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55

18.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表现在哪里?155

19.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表现在哪里?156

20.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什么?156

2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57

22.说明实践是彻底驳倒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关键157

23.什么是感性认识?158

24.什么是理性认识?158

25.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怎样的?158

26.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58

27.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什么?158

28.怎样理解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更重要的一次飞跃?159

29.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159

30.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及危害是什么160

31.说明既要认真读书,又要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关系160

32.什么是真理?161

33.什么是谬误?161

3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哪里?161

35.真理一元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61

36.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怎样的?161

37.分析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哪里162

38.说明人们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162

39.什么是绝对真理?163

40.什么是相对真理?163

41.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联结和相互渗透?163

42.为什么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163

43.说明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和绝对主义的根本区别164

44.说明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和相对主义的根本区别164

45.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客观性?164

46.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65

47.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65

48.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165

49.如何理解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统一?166

50.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166

二、论述题166

1.具体分析参加三大实践活动对认识发展的作用166

2.阐明在实践中发展认识,用科学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167

3.结合现实生活,阐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168

4.阐明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重要意义169

5.论述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意义170

6.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科学态度170

7.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实践标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71

8.阐明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路线及认识路线的关系对做好实际工作的意义172

三、单项选择题172

四、双项选择题178

五、多项选择题180

选择题参考答案183

第六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86

一、简答题186

1.什么是社会存在?186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87

3.什么是地理环境?187

4.什么是人口因素?187

5.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87

6.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87

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87

8.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8

9.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观点,说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188

10.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观点,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188

11.什么是社会意识?189

12.什么是个人意识?189

13.什么是群体意识?189

14.什么是社会心理?189

15.什么是社会意识形式?189

16.什么是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190

17.什么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190

18.简述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区别和联系190

19.简述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和联系190

20.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是什么?191

21.运用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和联系,说明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阶级觉悟的关系191

22.什么是政治思想?192

23.什么是法律思想?192

24.什么是道德?192

25.什么是艺术?192

26.什么是宗教?192

27.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92

28.道德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93

29.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93

30.艺术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93

31.宗教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94

32.用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说明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94

33,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的具体表现何在?194

34.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具体性、阶级性?195

35.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性?195

36.运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剖析宣扬抽象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的错误实质195

37.什么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196

3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何在?196

39.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一致的?196

4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表现在哪里?197

41.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性197

42.什么是精神文明?198

4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的关系?198

4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如何?198

45.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内容是什么?198

二、论述题199

1.运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199

2.运用社会意识的理论分析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的关系200

3.运用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201

4.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关系的原理,说明“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重要性201

5.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说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202

6.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说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202

三、单项选择题203

四、双项选择题207

五、多项选择题210

选择题参考答案213

第七章社会基本矛盾215

一、简答题215

1.什么是生产力?215

2.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地位如何?215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6

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怎样?216

5.什么是生产关系?217

6.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什么?217

7.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各方面的关系217

8.两种不同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8

9.个体小生产者的性质是什么?218

10.区分两种不同基本类型生产关系的意义是什么?218

11.什么是生产方式?218

12.如何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19

1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19

1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0

15.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20

16.什么是经济基础?220

17.什么是上层建筑?221

18.经济基础与生产方式的关系是怎样的?221

19.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经济基础的根据表现在哪里?221

20.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222

21.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构成是怎样的222

22.什么是社会形态?223

23.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23

24.为什么说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223

25.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具体性原因是什么?223

2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24

27.具体分析经济基础的变化与上层建筑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24

28.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225

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依据是什么?225

3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什么?225

3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225

3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说明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相互代替的历史必然性226

二、论述题226

1.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226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227

3.说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发展规律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228

4.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228

5.论证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是什么229

三、单项选择题230

四、双项选择题236

五、多项选择题238

选择题参考答案241

第八章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244

一、简答题244

1.什么是阶级?244

2.什么是阶级斗争244

3.阶级斗争有哪些形式?244

4.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5

5.分析当前我国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245

6.国家是怎样产生的?245

7.国家的实质是什么?246

8.什么是社会革命?246

9.国家的职能是什么?246

10.如何理解“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46

1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47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247

13.什么是人民群众?247

1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248

1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要表现在哪里?248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是什么?248

17.分析英雄史观的错误在哪里249

18.什么是历史人物?249

19.什么是无产阶级领袖?249

20.历史人物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49

21.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249

22.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作用的局限性是什么?249

23.无产阶级领袖及其作用是什么?249

24.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一致性表现在哪里?250

25.什么是群众观点?250

26.什么是群众路线?250

27.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50

28.掌握群众观点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51

29.什么是社会进步?251

30.什么是必然王国?251

31.什么是自由王国?251

32.社会进步的原因是什么?251

33.“历史悲观论”的错误表现在哪里?252

34.为什么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52

35.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意义是什么?252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253

37.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253

38.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253

3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53

二、论述题254

1.试用改革是一场革命的原理,说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254

2.试述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254

3.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255

4.试述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256

三、单项选择题256

四、双项选择题265

五、多项选择题268

选择题参考答案271

附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275

1997《哲学原理题型及题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区广发编著 1997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工学原理及题解(1993 PDF版)
电工学原理及题解
1993 台湾:晓园出版社
哲学原理200题(1985 PDF版)
哲学原理200题
1985
机械原理习题及题解选编(1980 PDF版)
机械原理习题及题解选编
1980
哲学题解(1985 PDF版)
哲学题解
198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解(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解
1998
哲学原理疑难问题解答( PDF版)
哲学原理疑难问题解答
中国辽宁省委党校哲学研究室
哲学原理主客观问题解答(1985 PDF版)
哲学原理主客观问题解答
1985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哲学试题及解答(1988 PDF版)
哲学试题及解答
1988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哲学原理多类型题解(1987 PDF版)
哲学原理多类型题解
1987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理经济学原理及题解(1993 PDF版)
数理经济学原理及题解
1993 台湾:晓园出版社;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哲学题解(1988 PDF版)
哲学题解
1988 北京:民族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题型及题解(1993 PDF版)
政治经济学题型及题解
1993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型及题解(1993 PDF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型及题解
1993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1999 PDF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1999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机械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1998 PDF版)
机械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1998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