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教材)》求取 ⇩

绪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一、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1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

2.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5

3.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7

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13

1.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13

2.乾、嘉以后中国古代社会进入衰世15

3.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16

三、欧美冲击世界17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21

第一节打开中国大门的鸦片战争21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21

二、战争的经过23

三、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26

四、鸦片战争的严重后果28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31

一、战争的起因31

二、战争的主要经过及双方特点33

三、战争的后果35

第三节震惊中国的甲午战争39

一、战争的起因39

二、战争的经过及特点41

三、战争的后果43

第四节迫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八国联军战争44

一、战争的起因及经过44

二、《辛亥条约》及其严重后果46

第二章从三元里抗英斗争到辛亥革命49

第一节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49

一、下层人民的反侵略斗争49

二、上层爱国志士反侵略的活动53

第二节太平天国运动56

一、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56

二、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及其最后失败59

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内因60

第三节洋务运动61

一、洋务派出现61

二、洋务派训练新式军队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62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63

四、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客观作用65

第四节戌戊变法66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6

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68

三、中日两国变法成败剖析70

第五节辛亥革命71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71

二、孙中山为发动革命而奔走73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76

四、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78

第六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奋斗屡次失败81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孙中山二次革命及其失败81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86

第一节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及其特点86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86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87

第二节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8

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88

二、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92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94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98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8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100

三、工农革命运动的新发展102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105

第四章大革命时期109

第一节 国际国内形势109

第二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11

一、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斗争失败111

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13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114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115

第三节全国大革命高潮的出现116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16

二、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119

三、在领导权问题上共产党内不同的回答122

第四节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群众运动的迅速发展124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24

二、工农群众运动的迅猛发展126

三、在农民问题上的尖锐斗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128

第五节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叛变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国民革命的失败131

一、国内外反动势力与蒋介石集团勾结131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部分失败132

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134

四、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135

第五章十年内战时期138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138

第二节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而斗争139

一、中国革命低潮139

二、党为挽救革命而斗争140

三、毛泽东等同志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143

四、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47

第三节国民党新军阀混战,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149

一、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149

二、三次新军伐混战151

三、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153

第四节“九·一八”事变,抗日反蒋运动的兴起。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54

一、“九·一八”事变,抗日反蒋运动的兴起154

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157

三、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59

第五节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62

一、华北事变162

二、“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163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164

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65

第六章抗日战争时期169

第一节全国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疯狂性、野蛮性169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169

二、疯狂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169

三、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72

第二节正面战场和国民党抗战路线175

一、正面战场175

二、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181

第三节敌后战场和共产党抗战路线182

一、敌后战场182

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185

第四节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87

一、党在统一战线内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187

二、党内反对王明新投降主义错误189

三、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敌活动和军事磨擦195

四、批驳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9

第五节抗战困难时期,解放区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斗争。解放区的大生产和整风运动、国统区的腐败和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205

一、抗战困难时期和解放区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斗争205

二、解放区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210

三、国统区的腐败和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214

第六节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国、共两党两次不同的代表大会220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220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22

第七节抗日战争的胜利223

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23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经验225

第七章解放战争时期229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229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229

二、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232

三、解放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233

第二节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236

一、美蒋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党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作战原则236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238

三、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族包围之中,爱国民主运动高涨,第二条战线形成241

第三节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44

一、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244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246

三、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党关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247

第四节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新中国的诞生249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249

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251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54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57

第八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5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259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6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269

第四节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275

一、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275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278

三、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286

1986《中国革命史(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闫存志,田吉速,舒微,李燕军,张微编 1986 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补充教材(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补充教材
1987 浙江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15  黄巾民变(1986年12月第1版 PDF版)
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15 黄巾民变
1986年12月第1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7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高等院校教材(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高等院校教材
198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  新编教材(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新编教材
198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辅助教材(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辅助教材
1986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0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教程(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程
1996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辅助教材  1840-1956(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辅助教材 1840-1956
1988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