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求取 ⇩

绪论1

第一篇中兽医学基础5

第一章阴阳五行5

第一节阴阳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5

二、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7

第二节五行9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9

二、五行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11

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11

第二章脏腑及经络13

第一节脏腑13

一、脏腑的功能13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19

三、气血津液21

第二节经络23

一、经络的含义23

二、经络的组成23

三、经络的作用24

第三章病因26

第一节外感六淫26

一、风邪27

二、寒邪27

三、暑邪28

四、湿邪28

五、燥邪29

六、火邪29

第二节内伤30

一、饥伤30

二、饱伤30

三、劳(役)伤31

四、逸伤31

第三节其他致病因素31

一、疫疠31

二、中毒31

三、外伤32

第四章诊法33

第一节望诊33

一、望全身33

二、望局部35

三、察口色38

第二节闻诊41

一、闻声音41

二、闻气味42

第三节问诊43

一、问病畜的来源43

二、问发病时间及经过43

三、问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43

四、问发病家畜的数量43

五、问现在症状和既往症44

六、问诊疗经过44

七、问配种及繁殖情况44

第四节切诊44

一、脉诊44

二、触诊47

第五章辨证49

第一节八纲辨证49

一、表里49

二、寒热50

三、虚实52

四、阴阳53

第二节脏腑辨证53

一、心与小肠病证54

二、肝与胆病证55

三、脾与胃病证56

四、肺与大肠病证58

五、肾与膀胱病证59

第三节六经及卫气营血辨证简介61

一、六经辨证61

二、卫气营血辨证62

第六章防治法则64

第一节预防的基本法则64

一、未病先防64

二、既病防变65

第二节治疗的基本原则65

一、治疗与护养65

二、扶正与祛邪65

三、治标与治本66

四、正治与反治67

五、同治与异治67

六、治常与治变67

第三节治疗方法68

一、八法的概念68

二、八法的并用70

第二篇中草药及方剂73

第七章中草药的一般常识73

第一节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保管73

一、中草药的采集73

二、中草药的加工74

三、中草药的保管原则及方法74

第二节中草药的炮制75

一、炮制的目的75

二、炮制的方法75

第三节中草药的性能77

一、四气77

二、五味77

三、升降浮沉78

四、归经79

第四节中草药的配伍和禁忌80

一、配伍80

二、禁忌80

第五节中草药的剂型、剂量和用法82

一、剂型82

二、剂量83

三、用法83

第八章常用中草药85

第一节解表药85

一、辛温解表药85

二、辛凉解表药88

第二节清热药92

一、清热泻火药93

二、清热凉血药95

三、清热解毒药97

四、清热燥湿药101

五、清热解暑药104

第三节泻下药106

一、攻下药106

二、润下药108

三、峻下逐水药109

第四节 消导药112

第五节 理气药114

第六节理血药117

一、活血祛瘀药118

二、止血药124

第七节 祛寒药130

第八节祛湿药133

一、祛风湿药133

二、芳香化湿药137

三、利水渗湿药139

第九节化痰止啌平喘药144

一、温化寒痰药144

二、清化热痰药145

三、止啌平喘药147

第十节固涩药150

一、涩肠止泻药151

二、敛汗固精药152

第十一节补虚药154

一、补气药155

二、补血药157

三、滋阴药159

四、助阳药162

第十二节平肝药166

一、清肝明目药166

二、平肝熄风药169

第十三节 开窍药171

第十四节 安神药173

第十五节 驱虫药175

第十六节 外用药178

附:药性赋180

第九章方剂184

第一节方剂的组成184

一、方剂组成的原则184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185

第二节常用方剂185

一、解表剂185

二、清热剂187

三、表里剂190

四、和解剂191

五、祛湿剂192

六、攻里剂194

七、化痰止啌平喘剂195

八、消导剂196

九、理气剂197

十、理血剂198

十一、胎产剂200

十二、祛寒剂201

十三、祛风剂202

十四、祛风湿剂203

十五、平肝剂204

十六、安神开窍剂204

十七、补养剂205

十八、润燥剂207

十九、收涩剂208

二十、驱虫剂208

二十一、痈疡剂209

二十二、外用剂210

第三篇针灸212

第十章针灸的一般知识及针灸疗法212

第一节针灸的一般知识212

一、针灸的概念及特点212

二、针灸的作用212

三、取穴及配穴212

四、针具及用法213

第二节针灸疗法215

一、针法215

二、灸烙法216

第三节新针疗法218

一、毫针疗法218

二、水针疗法219

三、电针疗法220

第四节针刺麻醉220

一、针麻概念及特点220

二、针具和针法221

第十一章常用穴位及应用223

第一节猪针灸穴位及应用223

一、头颈部穴位223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223

三、肢蹄部穴位225

第二节牛针灸穴位及应用227

一、头颈部穴位227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228

三、肢蹄部穴位230

第三节马骡针灸穴位及应用234

一、头颈部穴位234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235

三、肢蹄部穴位236

第四节羊针灸穴位及应用241

一、头部穴位241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241

三、肢蹄部穴位242

第五节 家禽针灸穴位及应用244

第四篇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247

第十二章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247

第一节内科病247

一、木舌病247

二、脾胃不和248

三、宿草不转249

四、百叶干250

五、气胀251

六、结证252

七、泄泻253

八、感冒254

九、喘证255

十、中暑256

十一、淋证256

十二、冷痛258

十三、出血证258

十四、痹证259

第二节胎产病260

一、不孕260

二、胎动262

三、胎衣不下262

四、垂脱证263

五、产后风(胎风)264

六、缺乳265

七、奶痈(奶肿)266

第三节外科及其他疾病267

一、闪伤267

二、脱膊(塌膀、挫胛)268

三、脱臼269

四、骨折270

五、漏蹄271

六、黄证272

七、肝热传眼273

八、混睛虫274

九、破伤风274

十、烂红薯(甘薯黑斑病)中毒275

十一、青杠叶(栎树叶)中毒276

1986《中兽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主编 1986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兽医诊断学(1956 PDF版)
中兽医诊断学
1956 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
兽医学( PDF版)
兽医学
实用中兽医学(1959 PDF版)
实用中兽医学
1959
中兽医学(1975 PDF版)
中兽医学
1975
中兽医学(1979 PDF版)
中兽医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治疗学(1980 PDF版)
中兽医治疗学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91 PDF版)
兽医学
199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兽医学(1961 PDF版)
中兽医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内科学(1991 PDF版)
中兽医内科学
1991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兽医学(1989.05 PDF版)
兽医学
1989.05 北京市:农业出版社
兽医中药学(1959 PDF版)
兽医中药学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80 PDF版)
兽医学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学  下(1979 PDF版)
中兽医学 下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61 PDF版)
兽医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学(1959 PDF版)
中兽医学
195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