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求取 ⇩

第一篇 基础理论1

第一章阴阳五行1

第一节 阴阳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

二、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3

三、对阴阳的评价4

第二节 五行5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5

二、五行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6

三、对五行的批判7

第二章脏腑9

第一节 脏腑功能9

一、心与小肠10

二、肝与胆11

三、脾与胃13

四、肺与大肠15

五、肾与膀胱16

六、三焦19

第二节 脏腑的相互关系19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19

二、五腑之间的关系20

第三节 气血津液21

一、气21

二、血22

三、津液23

第三章经络24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24

一、经络的含义24

二、十四经脉的循行24

第二节 经络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31

一、在生理方面31

二、在病理方面32

三、在诊疗方面32

〔附〕关于经络的实质问题32

第四章病因34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34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35

一、外感35

二、内伤39

三、外伤及其他39

第二篇辨证施治基础41

第一章四诊41

第一节 问诊42

一、问诊的内容42

二、问诊应注意的事项44

第二节 望诊44

一、观形44

二、察色51

第三节 闻诊54

一、耳闻声音54

二、鼻闻气味55

第四节 切诊56

一、脉诊56

二、触诊61

〔附〕中兽医病志64

第二章辨证纲要65

第一节 八证65

一、正证与邪证66

二、表证与里证66

三、寒证与热证68

四、虚证与实证70

〔附〕阴证与阳证72

第二节 脏腑辨证74

一、心与小肠证治74

二、肝与胆证治76

三、脾与胃证治78

四、肺与大肠证治81

五、肾与膀胱证治84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86

一、卫气营血证治86

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0

第三章防治法则91

第一节 预防的基本法则91

一、未病先防91

二、既病防变92

第二节 治疗的基本原则92

一、整体观念(包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93

二、扶正与祛邪93

三、治标与治本94

四、正治与反治95

第三节 治法96

一、解表法96

二、清热法96

三、泻下法97

四、消导法97

五、化痰止咳平喘法97

六、温里法98

七、祛湿法98

八、理气法99

九、理血法99

十、收涩法99

十一、补虚法100

十二、平肝法101

十三、安神开窍法101

十四、驱虫法101

十五、外治法101

第三篇中草药及方剂103

第一章中草药总论103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103

一、采集103

二、加工104

三、贮藏105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105

一、水制105

二、火制105

三、水火合制106

第三节 中草药的性能107

一、四气五味107

二、升降浮沉109

三、归经109

第四节 中草药的配伍及禁忌110

一、配伍110

二、禁忌110

第五节 中草药的剂型、剂量及用法111

一、剂型111

二、剂量112

三、用法113

第二章常用中草药114

第一节 解表药114

一、辛温解表药114

二、辛凉解表药118

第二节清热药122

一、清热泻火药122

二、清热凉血药124

三、清热燥湿药127

四、清热解毒药131

五、清热解暑药136

第三节泻下药139

一、攻下药140

二、润下药142

三、峻下逐水药143

第四节 消导药145

第五节化痰止咳平喘药147

一、化痰药147

二、止咳平喘药150

第六节 温里药156

第七节祛湿药159

一、祛风湿药160

二、利湿药165

三、化湿药171

第八节 理气药174

第九节理血药179

一、行血药180

二、止血药188

第十节收涩药195

一、涩肠止泻药195

二、敛汗涩精药197

第十一节补虚药200

一、补气药201

二、补血药203

三、助阳药205

四、滋阴药209

第十二节平肝药214

一、平肝明目药214

二、平肝熄风药217

第十三节安神开窍药221

一、安神药221

二、开窍药222

第十四节 驱虫药225

第十五节 外用药229

第三章常用方剂236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236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236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237

第二节 解表方238

第三节 清热方240

第四节 泻下方250

第五节 消导方254

第六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255

第七节 温里方258

第八节 祛湿方262

第九节 理气方266

第十节 理血方269

第十一节 收涩方273

第十二节 补虚方275

第十三节 平肝方280

第十四节 安神开窃方283

第十五节 驱虫方285

第十六节 外用方286

〔附〕四时调理药方292

一、茵陈散292

二、消黄散292

三、理肺散292

四、茴香散293

第四篇针灸及新医疗法295

第一章针灸的基本知识295

第一节 概说295

第二节 针术296

一、针具296

二、针刺前的准备298

三、几种常见的针术298

四、针刺时意外情况的处理300

第三节 灸术300

一、艾灸301

二、温熨301

三、烧烙302

四、拔火罐305

第四节 认穴及取穴方法306

一、自然标志取穴法306

二、指量取穴法306

三、肋骨同体寸取穴法306

四、体躯比例距离取穴法306

第二章常用针灸穴位及应用307

第一节 猪的常用穴位及应用307

一、头颈部穴位307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309

三、四肢部穴位313

四、常发病的针刺治疗举例314

第二节马的常用穴位及应用319

一、头颈部穴位319

二、前肢部穴位324

三、躯干部穴位329

四、后肢及尾部穴位333

五、常发病的针刺治疗举例337

第三节牛的常用穴位及应用348

一、头颈部穴位348

二、前肢部穴位350

三、躯干及尾部穴位352

四、后肢部穴位356

五、常发病的针刺治疗举例357

〔附一〕羊的常用穴位361

〔附二〕禽的常用穴位368

第三章新医疗法373

第一节 新针疗法373

一、新针疗法的特点373

二、针具和操作方法373

第二节 电针疗法373

一、电针器具373

二、电疗机的用法374

三、电针疗法的应用374

第三节马(骡)耳针疗法374

一、马(骡)外耳廓的形态结构374

二、马(骡)耳针穴位及取穴方法376

三、耳针的种类和操作方法376

第四节水针及埋线疗法377

一、水针疗法377

二、埋线疗法378

第五节针刺麻醉378

一、电针麻醉378

二、水针麻醉379

〔附〕针灸及针麻原理研究现状简介380

第五篇 病证防治383

第一章脾及胃肠病证383

第一节 慢草和不食383

第二节 泄泻384

第三节 痢疾386

第四节 便秘387

第五节 起卧症388

一、结症388

二、冷痛391

三、马肚胀392

第六节呕吐和翻胃394

第七节 牛气胀395

第八节 宿草不转396

第九节 百叶干397

第十节 虫积症398

第十一节 口腔病399

一、口疮399

二、牛木舌症400

三、齿病401

第十二节 草噎402

第二章肺的病证403

第一节 咳嗽403

一、外感咳嗽403

二、内伤咳嗽404

第二节 喘症405

一、实喘405

二、虚喘406

第三节 鼻脓症407

一、肺火流鼻407

二、肺黄408

三、肺痈409

四、肺败410

五、脑颡(鼻窦蓄脓)411

第四节 三喉症411

一、颡黄412

二、槽结412

三、喉骨胀413

第三章心的病症415

第一节 风邪症415

一、心热风邪415

二、脾虚湿邪416

三、牛心风狂417

四、幼畜惊风417

第二节 血病419

一、血热419

二、血虚420

三、血瘀420

四、出血421

(一)鼻衄421

(二)尿血422

(三)便血423

(四)胞宫(子宫)出血423

第三节 心虚425

第四节 汗症426

一、自汗426

二、盗汗426

三、危症出汗427

第五节 暑病428

第四章肝胆病证429

第一节 黄疸429

一、阳黄429

二、阴黄430

第二节 眼病430

一、肝经风热430

二、肝热传眼431

三、浑睛虫病432

四、外障眼(角膜翳)433

五、内障眼433

六、月盲434

七、牛眼虫病435

第五章肾和膀胱病证436

第一节 肾虚436

一、肾阴虚(肾水不足)436

二、肾阳虚(肾气不足)437

三、肾脾阳虚437

四、腰痿438

五、滑精439

六、垂缕不收441

第二节 淋浊441

第三节 胞转443

第四节 水肿444

第五节 外肾黄446

第六章外科及伤科病证448

第一节 点痛论及常见拐症448

一、点痛论448

二、常见拐症450

(一)胸膊痛450

(二)脱膊(塌膀、错胛)451

(三)闪伤腰胯痛452

(四)筋骨痛453

关节肿痛453

筋粗(攒筋痛、屈腱炎)454

骨肿(骨瘤)454

(五)蹄痛455

五攒痛455

漏蹄456

腐蹄病457

钉伤457

第二节 痹症458

第三节 骨折和脱臼460

一、骨折460

二、脱臼462

第四节疮、黄、疔、毒464

一、疮465

二、黄468

(一)肚底黄468

(二)遍身黄469

(三)奶黄469

三、疔471

四、毒472

(一)阴毒472

(二)阳毒473

〔附〕疮黄疔毒鉴别表474

第五节 外伤475

第六节 烫火伤475

第七节 垂脱症476

第八节 疥癣478

第九节 湿疹478

第七章胎产病证480

第一节 带症480

第二节 不孕481

第三节 产前病证482

一、胎动482

二、胎气(妊娠浮肿)474

三、胎风(妊娠中风)475

四、产前不食486

第四节 气虚难产487

第五节 产后病证488

一、胎衣不下488

二、产后风489

三、产后恶露不绝490

四、产后虚弱492

第六节 缺乳493

第八章杂证494

第一节 歪嘴风494

第二节 癫癎495

第三节 破伤风496

第四节跳498

第五节 虚劳症499

第六节 宿水停脐500

第九章中毒的防治502

第一节 中毒的概念及病因502

第二节 中毒的诊断502

一、询问和调查502

二、临床检查502

第三节 中毒的防治504

一、中毒的治疗原则及一般措施504

二、预防措施505

附一 ?割术507

母猪的?割术507

公猪的?割术511

马骡的?割术513

牛、羊的?割术517

公鸡的阉割术518

术后护理519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519

〔附二〕中药名称索引521

1975《中兽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兽医手册(1983 PDF版)
兽医手册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兽医学( PDF版)
兽医学
中兽医学(1975 PDF版)
中兽医学
1975
中兽医学(1979 PDF版)
中兽医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91 PDF版)
兽医学
199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兽医学(1961 PDF版)
中兽医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诊断学(1958 PDF版)
中兽医诊断学
195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兽医内科学(1991 PDF版)
中兽医内科学
1991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兽医学(1989.05 PDF版)
兽医学
1989.05 北京市:农业出版社
兽医中药学(1959 PDF版)
兽医中药学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80 PDF版)
兽医学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学  下(1979 PDF版)
中兽医学 下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兽医学(1961 PDF版)
兽医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学(1959 PDF版)
中兽医学
195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兽医学(1954 PDF版)
兽医学
1954 新医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