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现代部分》求取 ⇩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危机、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1

第一节皖系军阀的统治1

一、政治的黑暗1

目 录1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

四、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7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8

一、巴黎和会和中国外交的失败8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9

三、“六·三”以后的大罢工和“五·四”运动的发展11

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4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7

第三节直系军阀的统治17

二、直系军阀统治的确立18

三、军阀的“武力统一”和“联省自治”20

四、中国民族经济的衰退21

五、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22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4

一、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出现24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6

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7

四、工人运动的兴起29

第二章第一次国共合作、北洋军阀的分化与联合34

第一节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34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34

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6

三、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8

四、孙中山北上和逝世40

第二节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43

一、五·卅运动的爆发43

二、省港大罢工46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成立47

第三节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49

一、中国共产党与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49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53

三、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55

第四节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尖锐化58

一、直奉战争和直奉联合58

二、“三·一八”惨案59

三、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61

第三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分裂62

第一节北伐战争62

一、北伐战争前的国内形势62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65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69

四、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71

五、《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74

第二节蒋介石“四·一二”政变77

一、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活动77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南京政府成立79

三、武汉地区对蒋介石的声讨和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82

四、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4

五、反革命势力对武汉的包围86

一、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88

第三节汪精卫“七·一五”“分共会议”88

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对革命的危害89

三、汪精卫集团“分共”91

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92

第四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思想9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一步传播96

二、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97

三、反对封建买办的文化思想100

第四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确立与中国共产党的102

工农武装割据102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的确立102

一、宁汉对立与合流102

二、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06

三、南京政府的内外政策109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创立革命根据地112

一、革命武装的建立112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17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0

四、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122

五、古田会议125

第三节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28

一、根据地的发展和土地革命128

二、李立三的错误及其被纠正133

三、粉碎蒋介石的三次“围剿”134

第五章 日本武装侵略东北、抗日反蒋斗争的起伏137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37

一、“九·一八”事变137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统治的危机139

三、“一·二八”抗战143

四、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145

第二节日本侵略的深入148

一、日本向关内扩张和国民党的妥协148

二、国民党对内加强法西斯统治150

三、抗日反蒋斗争的起伏152

四、官僚资本的形成154

五、国统区工农业凋敝156

第三节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58

一、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58

二、毛泽东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政策160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61

四、苏区的土地革命163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64

第四节二万五千里长征164

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66

三、粉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和长征的胜利169

四、南方游击战争171

第六章 日本向华北扩大侵略、中国从内战向抗日过渡173

第一节华北事变173

一、华北事变173

二、日、美、英矛盾的扩大175

三、“一二·九”运动178

四、国内矛盾的变化183

第二节西安事变187

一、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的方针187

二、西安事变190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6

四、抗日救亡运动的展开199

五、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201

第三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思想206

一、国民党的文化教育206

二、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212

三、文化界的抗日活动218

第七章 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24

第一节抗日战争开始224

一、“七·七”事变224

二、“八·一三”抗战228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29

四、外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231

一、国民党战场233

第二节两个战场233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238

三、毛泽东《论持久战》243

四、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245

第三节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48

一、汪精卫集团投敌248

二、解放区成为主要战场251

三、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257

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59

五、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262

第八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解放区的艰苦抗战266

第一节 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266

一、皖南事变266

二、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269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272

第二节解放区克服严重困难273

一、解放区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273

二、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276

三、解放区大生产运动278

四、巩固解放区的其他措施280

五、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282

第三节国民党日益腐朽反动285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与国民党的关系285

二、国民党战场继续溃退287

三、国民党强化法西斯统治和第三次反共高潮的被制止288

四、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291

五、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94

一、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297

第一节人民力量的壮大297

第九章中国人民的战略反攻、抗日战争的胜利297

二、国民党在豫湘桂的溃败299

三、民主联合政府的酝酿和民主运动301

四、少数民族反抗国民党的斗争304

第二节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306

一、美国扶蒋反共306

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09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11

四、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315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18

一、苏联对日宣战318

二、解放区大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320

三、抗战胜利的影响322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化斗争324

第四节 抗战后期文化战线上的斗争324

二、解放区的文化成就327

第十章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抗战后内战的危机330

第一节国民党准备内战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330

民主的方针330

一、抗战后的国际形势330

二、美蒋勾结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332

三、国民党的“劫收”,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334

四、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337

五、各民主党派的建立及其政治主张339

第二节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43

一、重庆谈判343

二、国民党的武装进攻被粉碎346

三、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347

四、政治协商会议349

第三节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355

一、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355

二、中国共产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359

三、解放区练兵减租和生产运动的发展362

四、“五四”指示和土地改革364

第十一章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处在全民包围之中367

第一节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367

一、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国内形势367

二、毛泽东关于反动派是纸老虎的理论369

三、中国共产党制定打败国民党的方针371

四、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失败372

一、国民党地区殖民地化的加深377

第二节国民党的经济政治危机377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危机379

三、国民党政治欺骗的破产383

第三节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384

一、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84

二、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390

三、蒋介石决心反革命到底与中间路线的破产391

第十二章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95

第一节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395

一、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395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398

三、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402

四、中国共产党夺取胜利的政策和纪律404

一、国民党的分区防御406

第二节 国民党的最后挣扎406

二、美帝对国民党加强控制407

三、国民党的“行宪国大”410

四、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411

五、国统区民主运动达到高潮413

六、民主党派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416

第三节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417

一、三大战役的胜利417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421

三、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23

四、蒋家王朝的覆灭425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27

一、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427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42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9

1987《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现代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矢元,冯兴盛主编 198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通史讲授提要  古代部分(1985 PDF版)
中国通史讲授提要 古代部分
198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1985 PDF版)
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1985
中国通史纲要(1980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0
新编中国现代史(1996 PDF版)
新编中国现代史
1996
中国现代史研究法纲要(1991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现代史研究法纲要
1991年09月第1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DF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临安老年大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纲要( PDF版)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纲要
中国当代文学函授中心
中国通史纲要  中(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中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 PDF版)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
北京:红旗出版社
中国通史纲要(1989 PDF版)
中国通史纲要
1989 外文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1987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198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近代部分(1987 PDF版)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近代部分
1987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  下编  现代部分(1992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下编 现代部分
1992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中国综合医学  2(1994 PDF版)
中国综合医学 2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通史讲授提要  古代部分(1982 PDF版)
中国通史讲授提要 古代部分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