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话人才》求取 ⇩

目录1

序篇1

读读《三国演义》1

毛泽东与《三国演义》3

日本经济界的《三国演义》热4

皇太极与《三国演义》5

三国时代的人才观7

三国时代的人才链9

人才篇11

王粲论人才与事业11

贵在用人12

贾诩论人才14

重用奇才 转危为安16

孙皓亡国的教训18

汉灵帝自食其果20

袁绍败亡的鉴戒22

一代之治,必有人才任之24

群才成事26

领导者要重视科技人才27

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30

西蜀后期的两根台柱31

胜败之征33

不畏名流的孔融34

孔明发迹考36

从华佗猜谜看专业本领37

求贤篇39

曹操三请诸葛亮39

求贤不能舍近求远41

诸葛亮三顾酆公玖41

“绰号”与人才43

不是虚心岂得贤44

隐处求贤47

曹操的“四道”求才令48

曹操千方百计争夺人才52

选才不应重虚名53

诸葛亮为什么好为《梁父吟》55

三人成一龙58

东吴的四英将59

从“赤壁大战”看青年人才60

刘备班子的合理结构62

曹不兴就渍画蝇63

诸葛亮与臭皮匠64

荐贤篇67

荀彧荐群贤67

阳姬、杨文方夫妻荐贤68

不肯呈荐书的庞统69

吕蒙荐贤功最大72

自荐的艺术73

吕范暂领都督74

人老要有“服老日”76

知人篇78

刘劭识人法的启示78

诸葛亮的人才鉴别法80

曹操识将81

诸葛亮的知人之道82

从隐象上识别人84

刘劭的知人法85

谨防两面派人物87

张飞与曹操89

志向与韬晦91

亲贤人,远小人93

张飞为什么要杀赵云95

曹操重视管人的人97

用人篇100

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100

要敢于启用新秀102

孙权用人不照顾私情103

刘备的素质与用人104

孙权用人的五妙106

用为其才109

扬长补短111

“拆椽做笛”用人才112

曹操用人去疑113

用人要有气量115

诸葛亮用人取士“不限其方”116

曹操用人职能相称118

张飞为什么失守徐州119

从“官渡之战”看用人的得失121

“心战为上”的用人术123

以貌取人必失才126

曹操通过考试赏取人才127

小议“失街亭”129

孙权任人唯贤130

逄纪不排斥异己131

诸葛亮破格用人133

不会自用其才的杨修135

慎选主官137

“女婿”与“儿子”139

爱才篇141

刘备送徐庶的价值141

留住人才有学问143

诸葛亮功绩的背后145

曹操为何有凝聚力146

君明则直臣出147

刘备爱才摔阿斗149

孙权解衣敬酒151

曹操爱才请追封152

整治诬陷有良方153

从挥泪斩马谡谈起155

“卧龙藏虎”与“龙腾虎跃”157

刘备起用魏延的反思159

诸葛瞻的短长161

去梯之言162

人才团里的学问164

周仓“赴会”与“背马”的褒贬166

曹丕嫉贤害曹植167

成才篇169

山川秀丽育人杰169

人才与音乐风气170

人才的“机遇”172

臣尚量主174

“败后笑”和“笑中胜”175

戒“气”制“怒”177

思维定势误决策179

“激将法”与“三重奏”181

吕蒙与夏侯渊182

跳出失意方格的解脱法185

两个曹丞相189

不必亲校簿书190

“天子诗人”曹孟德192

善于应变的赵云194

诸葛亮进“军校”的作用195

陆逊善处权贵197

将能而君不御198

诸葛亮教子成材199

吴夫人倚井劝子立大业201

诸葛亮的爱情佳话202

素质篇205

陈琳骂曹操205

托孤与任人唯贤206

曹操善解人仇208

人才与修养210

“T”型人才秦宓211

诸葛亮是“全才”213

从“借东风”看领导的智能214

唯贤服人216

人才需要口才218

努力获取创造力219

张飞粗中有细221

领导与骨干222

秘书与领导223

健康与人才225

领导与信息227

出身与才能228

勤奋成才230

压力与成才232

谈外向型人才233

新官与“三把火”234

张飞暴死的教训236

科学决策的思考238

“战略”决策的思考240

领导者与参谋人才242

司马懿的决策观243

匈奴使者的眼力245

德行篇246

士有百行德为首246

说忠贞与真诚247

“龙”“虎”“狗”249

曹操择婿的标准250

从“驸马”的别称谈起252

关羽为何能“称帝”253

“挂胡床”精神赞255

法正·刘备·许靖256

杨仪之短258

奇才与佞才259

蒋琬“好恶存道”261

巾帼英雄貂蝉262

谈“潇洒”264

儒雅将军羊祜265

夏侯渊失职的反思269

善始善终的杰出人才271

奖惩篇273

五色棒的作用273

曹操的《败军抵罪令》274

马谡与王平275

“义”与“法”278

曹操割发权代首280

赵云的表封和论资排辈281

“水镜先生”为何变成“好好先生”283

授权与受权284

简政省官与编制立法287

1992《读三国话人才》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宝义著 1992 北京:知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人才史  成才  选才  用才之道(1992 PDF版)
中国人才史 成才 选才 用才之道
1992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三才·五才·七才(1964.03 PDF版)
三才·五才·七才
1964.03 東都書房
三国史话( PDF版)
三国史话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天才·人才·成才(1983 PDF版)
天才·人才·成才
198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人才与人才管理(1984 PDF版)
人才与人才管理
198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三国演义》与人才学(1993 PDF版)
《三国演义》与人才学
1993 成都:巴蜀书社
人才,人才!-人才学文集之一(1980 PDF版)
人才,人才!-人才学文集之一
1980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人才诗话(1988 PDF版)
人才诗话
198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读水浒  话人才(1995 PDF版)
读水浒 话人才
1995 北京市:知识出版社
三国演义与人才学(1989 PDF版)
三国演义与人才学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读红楼话人才(1995 PDF版)
读红楼话人才
1995 北京:知识出版社
三国人才对话录  《三国演义》与人才管理(1994 PDF版)
三国人才对话录 《三国演义》与人才管理
1994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才佳话(1981 PDF版)
人才佳话
1981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人才·人才学(1981 PDF版)
人才·人才学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人才问题讲话(1987 PDF版)
人才问题讲话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