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自学考试指导》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2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4

十二、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怎样的? 315

一、什么是哲学?5

二、怎样理解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6

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6

四、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及克服它的途径是什么?8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前途是怎样的?9

六、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10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19

第一节 物质19

第二节 运动20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21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2

一、物质观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23

二、古代哲学原子论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论有何区别?25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5

四、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学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27

五、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28

六、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29

七、物质与时间、空间为什么是不可分离的?30

八、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1

九、如何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33

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关系?35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44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45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46

一、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7

二、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8

三、人的脑量越大越聪明吗?49

四、意识的本质是什么?51

五、意识和人工智能是何关系?53

六、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怎样表现的?53

七、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54

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55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63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63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64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6

一、如何理解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67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69

三、什么是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69

五、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70

四、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70

六、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71

七、辩证法发展有哪些历史形态?72

八、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是怎样的?73

九、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对立是怎样的?74

十、唯物辩证法体系中规律和范畴的关系是怎样的?75

十一、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6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84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4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5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6

一、如何正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88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89

三、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0

四、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91

五、如何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92

六、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94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何关系?95

八、辩证法的全面性和折衷主义的区别在哪里?95

九、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96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105

第一节 质、量、度105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06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07

一、认识事物的质及其意义是什么?108

二、认识事物的量及其意义是什么?109

三、度——质和量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10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11

五、掌握质量互变规律有何重要意义?112

六、何为量变形式的多样性?112

七、如何理解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113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120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120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2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22

一、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怎样的?122

二、什么是辩证的否定?12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是怎样的?124

四、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126

五、什么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曲折?127

七、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黑格尔的三段式有何区别?128

六、为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128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诸范畴135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35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36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38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40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41

一、如何正确理解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142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43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44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46

五、对可能性进行质和量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147

六、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49

七、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50

八、为什么说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151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59

第九章认识和实践159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16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62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163

一、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65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先验论的根本对立是怎样的?166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是怎样的?167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区别在哪里?167

五、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是怎样的?168

六、怎样理解科学的实践观?169

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怎样的?171

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171

九、既然经验是可贵的,为什么经验主义又是错误的?173

十、实践出真知和看书学习是什么关系?174

十一、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176

第一节 客观真理187

第十章真理187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88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189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90

一、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91

二、“有用即真理”这一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192

三、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192

四、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是怎样的?193

五、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4

六、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95

七、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是何关系?196

八、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97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204

第十一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04

第二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206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07

第四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208

一、怎样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09

二、唯心史观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长期占统治地位?210

三、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211

四、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12

五、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3

六、如何理解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4

七、为什么说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15

八、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215

九、怎样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16

十、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有何本质不同?217

十一、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何关系?217

第一节 生产力224

第十二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24

第二节 生产关系225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25

一、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为什么具有客观性?227

二、如何理解生产力的构成?227

三、怎样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228

四、怎样理解生产关系的构成?228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229

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是怎样的?230

七、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阐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31

八、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32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39

第十三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39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4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241

一、怎样理解经济基础范畴?243

二、怎样理解上层建筑范畴?244

三、怎样理解社会形态范畴?244

四、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46

五、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范畴?247

六、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状况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47

七、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48

八、根据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49

第十四章阶级国家革命25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55

第二节 国家257

第三节 社会革命258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60

一、为什么说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62

二、如何理解阶级的实质?263

三、怎样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64

四、为什么说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最主要的形式?264

五、阶级分析方法有什么重要意义?265

六、国家是怎样产生的?266

七、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67

八、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268

九、如何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69

十、怎样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70

十一、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71

十二、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272

十三、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273

十五、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有何本质不同?274

十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274

十六、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什么关系?275

十七、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276

十八、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277

第十五章社会意识284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84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285

第三节 意识形态诸形式287

第四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288

一、什么是社会意识?它的一般特点是什么?289

二、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它有什么意义?289

三、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是何关系?290

四、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是何关系?291

五、什么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291

七、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是何关系?292

六、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有哪些特点?292

八、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何关系?293

九、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与资产阶级道德有何本质区别?294

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其意义是什么?295

第十六章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301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入的解放301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02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03

第四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305

第五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共产主义307

一、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不是倒退?学习这一原理有什么意义?308

二、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9

三、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310

四、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0

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受哪些条件制约?311

六、怎样理解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312

七、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表现的?312

八、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313

九、无产阶级领袖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作用是如何表现的?313

十、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314

十一、如何理解人的价值原则?314

十三、怎样理解反对个人崇拜和热爱无产阶级领袖的一致性?315

十四、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16

十五、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17

十六、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根本错误的?318

1991《哲学自学考试指导》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永俊,李仲发编写 199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自学考试哲学原理辅导(1985 PDF版)
自学考试哲学原理辅导
198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哲学复习考试指导(1985 PDF版)
大学生哲学复习考试指导
1985
自学考试哲学试题解( PDF版)
自学考试哲学试题解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原理教研室
哲学自学考试指导(1991 PDF版)
哲学自学考试指导
199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哲学考试指南(1988 PDF版)
哲学考试指南
1988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哲学自学考试辅导手册(1986 PDF版)
哲学自学考试辅导手册
1986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市政学自学考试指导(1991 PDF版)
市政学自学考试指导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指导(1991 PDF版)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指导
1991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刑法自学考试指导(1989 PDF版)
刑法自学考试指导
1989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自学考试指导(1990 PDF版)
会计学原理自学考试指导
1990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指导(1987 PDF版)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指导
1987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1990.09 PDF版)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
1990.09 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哲学自学复习考试指导(1984 PDF版)
哲学自学复习考试指导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哲学自学指导(1985 PDF版)
哲学自学指导
198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哲学应试指导(1990 PDF版)
哲学应试指导
199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