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导论》求取 ⇩

绪论1

一、文学导论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一)性质1

(二)对象3

(三)任务4

二、文学导论的指导思想及其意义5

(一)指导思想5

序言 1—7

目 录7

(二)意义9

三、文学导论的内容及其方法论的运用10

(一)内容10

(二)方法论11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17

一、唯心主义的文学观17

第一章 文学的艺术本质17

第一编 作品论17

二、唯物主义的文学观21

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24

(一)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4

(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6

第二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28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28

(一)形象释义28

(二)形象的特征33

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38

(一)典型释义39

(二)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42

第三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49

一、文学对现实的审美关系49

二、文学反映对象的审美意义51

三、形象的塑造是美的创造53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57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57

一、文学作品内容释义57

二、文学作品内容构成诸因素59

(一)题材59

(二)主题65

(三)题材和主题的关系72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73

一、文学作品形式释义73

二、文学作品形式构成诸因素73

(一)文学语言73

(二)结构81

(三)情节86

(四)文学体裁90

第三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8

一、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09

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112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精神气质114

第一节 文学作品精神气质的构成114

一、情志114

(一)“言志”说115

(二)“缘情”说117

二、意象119

(一)释“意象”119

(二)意象的产生120

(三)意象的特征121

三、气势122

(一)释“气势”122

(二)气势的表现122

(三)气势的形成126

第二节 文学的精神风貌127

一、神韵127

(一)释“神韵”127

(二)神韵的表达128

二、韵味129

(一)释“韵味”129

(二)韵味的审美特征131

三、意境131

(一)释“意境”131

(二)意境的审美特征134

第三节 文学的精神品格136

一、风骨137

(一)释“风骨”137

(二)风骨的形成138

(三)风骨的特征139

二、俊秀140

(一)释“俊秀”141

(二)俊秀的特征141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143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143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文学起源论143

(一)神话说143

(二)宗教说145

(三)摹仿说146

(四)游戏说148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起源论149

(一)文学起源于劳动149

(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154

一、文学发展的动力155

(一)生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55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155

(二)人民群众是文学发展的动力160

二、文学发展的传统和革新162

(一)文学发展的继承性162

(二)文学发展的革新和创造168

三、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171

四、文学自身的矛盾运动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175

(一)文学语言的变迁176

(二)生于民间,死于庙廊177

第二编 创作论183

第五章 创作的准备和创作的思维183

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183

一、丰富的生活积累184

二、渊博的文化知识185

三、独创的艺术技巧187

四、进步的艺术思想189

五、自由的创作环境190

第二节 文学的创作过程191

一、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创造191

二、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192

(一)蓄积阶段192

(二)开掘阶段193

(三)凝聚阶段193

(四)传达阶段193

三、文学的艺术创造194

(一)文学的创新追求194

(二)文学的典型化创造195

第三节 创作过程的思维方式198

一、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198

(一)形象思维的存在根据198

(二)形象思维释义199

(三)形象思维的构成因素200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204

(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作用208

二、文学创作中的潜意识或潜思维210

(一)潜意识或潜思维211

(二)文学创作的潜思维213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222

第一节 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手段的集中体现223

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把握和运用223

(一)创作方法释义223

(二)创作方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224

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6

(一)创作方法的历史制约性226

(二)创作方法的可变性和相对稳定性229

一、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作用231

第二节 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231

二、创作方法的能动作用235

第三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237

一、现实主义237

(一)现实主义释义237

(二)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239

(三)现实主义的历史形态244

二、浪漫主义249

(一)浪漫主义释义249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251

(三)浪漫主义的历史形态2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259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59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59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261

(一)革命现实主义的客观基础263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中的革命现实主义263

(二)革命现实主义的历史任务264

(三)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65

第七章 风格、流派、思潮267

第一节 文学风格267

一、风格释义267

(一)修辞说269

(二)媒介说269

(三)形式说270

(四)内容与形式统一说270

(五)个性说271

二、风格的特征273

(一)独特性273

(二)丰富性275

(三)稳定性276

(四)可变性277

三、风格美的类型278

四、风格的时代性和民族性281

(一)风格的时代性281

(二)风格的民族性283

第二节 文学流派286

一、文学流派释义286

二、文学流派的历史制约性288

三、文学流派的作用289

第三节 文学思潮290

一、文学思潮释义290

二、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291

(一)社会变革的产物291

(二)哲学思想的影响291

(三)审美风尚的需要292

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293

四、新时期的文学思潮293

(四)文学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293

第三编 实践论299

第八章 文学鉴赏29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对象和意义299

一、文学鉴赏的对象299

二、文学鉴赏的意义302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过程306

一、文学鉴赏的审美认识过程306

(一)美的形象系统的再创造306

(二)从形式美到内容美的飞跃307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309

二、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思维特点310

(一)形象思维的丰富性310

(二)形象思维的独特性312

(三)形象思维的可变性315

三、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感情色彩316

(一)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感情体验316

(二)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的感情交流317

(三)感情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318

第三节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321

一、共鸣现象的存在根据321

(一)共鸣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21

(二)永久的艺术魅力323

二、共鸣现象的原因324

(一)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传统324

(二)道德情操的普遍要求324

(三)人的共同心理机制325

(四)特定感情的触发和交融326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329

(一)文学批评释义329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329

第九章 文学批评329

(二)文学批评和创作、鉴赏的关系332

二、文学批评的任务337

(一)评价作家作品,繁荣文学创作337

(二)开展文艺斗争,发扬艺术民主337

(三)总结文学经验,推动文学运动338

(四)加强理论建设,提高批评素质339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339

一、批评标准的相对性和阶级历史的制约性339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341

(一)思想标准342

(二)艺术标准344

三、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347

第三节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349

一、提高自觉性,加强科学性349

二、尊重艺术规律,发扬优秀传统350

三、提倡评论自由,促进文学繁荣351

第十章 文学实践353

第一节 文学实践的意义354

一、文学实践是一种社会消费354

(一)文学实践释义354

(二)扩大社会消费,促进文学生产356

二、检验文学的尺度358

(一)时代风貌的窗口358

(二)社会生活的缩影358

(三)鉴赏和批评的尺度359

第二节 文学实践的作用360

一、审美认识作用360

二、审美教育作用362

(一)描绘“四化”建设的彩图363

(二)谱写社会主义新人的乐章364

后记366

1987《文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怀瑾主编 1987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比较文学导论(1988 PDF版)
比较文学导论
1988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文化诗学导论(2020 PDF版)
文化诗学导论
2020
古文字学导论(1981 PDF版)
古文字学导论
1981
文学理论导引(1988年02月第1版 PDF版)
文学理论导引
1988年02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文学导论  下(1983 PDF版)
天文学导论 下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导论  蒙文(1999 PDF版)
文学理论导论 蒙文
1999 北京:民族出版社
文化哲学导论(1999 PDF版)
文化哲学导论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学术论文写作导论(1994 PDF版)
学术论文写作导论
1994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台港文学导论(1990 PDF版)
台港文学导论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文学导论(1983 PDF版)
天文学导论
1983 北京:科学出版社
文艺学导论(1989 PDF版)
文艺学导论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学导论(1995 PDF版)
人文学导论
1995 正中书局
古文字学导论(1981 PDF版)
古文字学导论
1981 济南:齐鲁书社
俄语语音与语调(1980 PDF版)
俄语语音与语调
1980 北京:商务印书馆
文艺学导论(1988 PDF版)
文艺学导论
1988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