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求取 ⇩

第一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1

一、近代中国不可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1

三、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11

二、近代中国具有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6

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点和条件6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最佳选择7

一、捍卫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大统一、人民大团结10

第三节 新中国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0

二、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1

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创建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

五、解决了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13

六、综合国力由弱变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4

第四节 用科学方法进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15

一、历史的全面的方法15

二、从发展中看问题的方法17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19

三、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方法20

四、科学抽象的方法22

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的探索2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25

第二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及其含义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3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3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36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38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3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1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44

第三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49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课题50

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1

第二节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方针53

一、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时期53

二、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56

三、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指导方针5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59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59

二、努力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62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步走向现代化66

四、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69

五、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71

六、经济建设要转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74

第四节 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78

一、认清人口形势,控制人口数量78

二、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源潜力82

三、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84

第四章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依据88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8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88

二、八十年代改革的回顾和九十年代深化改革的目标92

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划清两种改革观的界限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98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98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100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104

四、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体110

第三节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 相结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11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必要性111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方式和范围115

第五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119

第一节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适当发展多种经济成份119

二、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其它经济成份1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28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128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131

三、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形式1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136

一、个体经济136

二、私营经济137

三、“三资”企业139

一、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143

第一节 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143

第六章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143

二、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147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153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体系154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重要作用154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和要求156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160

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62

一、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其建立的必要性162

二、健全间接调控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杠杆165

三、改革计划体制、投资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167

第一节 正确处理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171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71

第七章改进分配体制引导生活消费171

二、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174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177

第二节 正确处理个人收入的分配关系17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79

二、完善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183

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186

四、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坚持共同富裕,防止贫富悬殊187

一、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消费水平192

第三节 改善人民生活调整消费结构192

二、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195

第四节 推进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

一、改革住房制度198

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200

第八章扩大对外开放204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04

一、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04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06

三、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207

一、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外贸体制210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210

二、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213

三、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215

四、积极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旅游事业217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218

一、有重点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18

二、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经济地区219

第九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27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27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27

二、在国际国内仍存在阶级斗争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30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235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新型民主237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242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2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7

第三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51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251

二、民主建设必须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256

三、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25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263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263

第十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263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26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268

四、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271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273

“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273

第二节 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条重要方针274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74

二、贯彻“二为”方针和“双百”的方针277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279

一、理想建设286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86

第一节 思想道德建设286

二、道德建设291

三、纪律建设295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97

第二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99

一、发展科技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99

二、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302

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308

一、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中坚力量311

第一节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311

第十二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力量311

二、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伟大的方面军315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318

第二节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23

一、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23

二、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325

第三节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统一326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含义326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据和意义327

三、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329

一、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331

第四节 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31

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333

三、加强各族人民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336

第十三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41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34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341

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能以任何理由否定党的领导344

三、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48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351

一、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党的现状351

二、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353

199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吉铁肩主编 199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年09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6年09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俄语自学课本(1983 PDF版)
俄语自学课本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91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8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8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9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7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98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