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鉴定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 | (日)上野正吉著;徐益初,肖贤福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群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1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6067·10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900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第一章 总论1
一 刑事鉴定的意义和职能1
目录1
二 刑事鉴定的历史5
第二章 比较法上的研究10
一 西德的刑事鉴定制度10
(一)鉴定人的概念10
(二)鉴定人的选任12
(三)鉴定人的活动16
(四)对鉴定的评价和重新鉴定20
序21
二 法国的刑事鉴定制度21
(一)鉴定的开始程序23
(二)关于鉴定作业的执行程序25
(三)报告鉴定结果的程序27
三 美国的刑事鉴定制度29
(一)序29
(二)选任专家证人的方式及其改革30
(三)假定性询问的弊病和关于它的改革32
(四)关于专家证人的调查和报告的改革34
(五)保障当事人权利的新结构35
四 苏联的刑事鉴定制度36
(一)绪言47
五 英国的情况鉴定制度47
(二)社会调查(情况鉴定)的目的49
(三)社会调查(情况鉴定)的对象50
(四)社会调查(情况鉴定)的内容52
(五)担任社会调查(情况鉴定)的人54
(六)社会调查(情况鉴定)的报告形式55
(七)社会调查(情况鉴定)和被告人的抗辩56
(八)结语58
六 瑞典的类似于情况鉴定的制度59
第三章 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68
序68
一 鉴定、鉴定人70
二 选任鉴定人71
三 鉴定的程序74
(一)鉴定人的传唤和出庭74
(二)鉴定命令75
(三)宣誓75
(四)鉴定活动76
(五)鉴定报告78
四 鉴定的评价和重新鉴定78
五 对鉴定人的补偿80
第四章 刑事鉴定的法理82
一 认定事实和鉴定82
(一)序82
(二)认定事实的性质和鉴定82
(三)证明对象和鉴定84
(四)对供述的鉴定问题87
二 当事人主义和鉴定87
(一)总说87
(二)鉴定的性质和职能88
(三)确保鉴定的客观性(可靠性)90
(四)当事人主义和鉴定92
三 量刑与鉴定——情况鉴定的法理93
(一)情况鉴定的意义93
(二)判断量刑的意义和重要性94
(三)判断量刑的科学性95
(四)情况鉴定的必要性及其现状98
(五)需要情况鉴定的案件99
(六)情况鉴定的内容100
(七)情况鉴定的资料和方法102
(八)情况鉴定的时期和期间103
(九)鉴定结果的证据调查103
(十)正确运用鉴定结果104
第五章 刑事鉴定的种类和内容106
一 法医学鉴定106
(一)序106
(二)鉴定的本质107
(三)法医鉴定的种类109
(四)围绕死亡原因的各种问题110
(五)以手段方法或外伤作用的时间为争议点的案例115
(六)交通事故的医学鉴定119
(七)通过身体检查的医学鉴定122
(八)关于医疗过错的鉴定122
(九)其他123
(十)结语123
二 化学鉴定124
(一)绪言124
(二)化学鉴定的问题及其解决125
(三)结语129
三 科学鉴定及其他129
四 饮酒鉴定133
(一)普通酩酊的构成要素133
(二)断定酩酊程度134
(三)饮酒驾驶的鉴定136
(四)异常酩酊的鉴定136
(五)酒精中毒精神病的鉴定137
五 性犯罪的鉴定137
(一)施虐淫和受虐淫138
(二)窃视症和露出症138
(三)奸淫儿童139
(四)鸡奸139
(五)恋物癖139
六 精神鉴定——根据医学家的观点139
(一)序139
(二)精神病的分类140
七 精神鉴定——法律家的观点142
第六章 情况鉴定147
一 责任能力147
(一)责任能力的程度概念147
(二)责任能力的程度和情况147
二 犯罪的动机和原因153
(一)对动机的基本考察154
(二)补充163
三 犯罪时的心理状态163
(一)理解心理状态的前提164
(二)犯罪前的心理过程166
(三)犯罪时的心理状态170
(四)理解心理状态的方法171
四 性格173
(一)什么叫性格173
(二)性格和犯罪行动176
(三)矫正性格的可能性181
五 智能183
(一)鉴定中测定智能的意义183
(二)智能的恒常性187
(三)委托鉴定和智能检查190
六 健康192
(一)健康的判断192
(二)在监人的健康192
(四)内分泌疾病193
(三)慢性疾病、高烧性疾病193
(五)月经、妊娠194
(六)由于头部外伤而记忆丧失195
(七)残废人、肢体有残疾的人196
七 适合性196
(一)什么是适合性196
(二)驾驶的适合性198
(三)对交通法规的适合性199
(四)适合性鉴定的现状199
(五)适合性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关系201
(六)理解适合性的方法204
(一)起因207
八 嗜癖207
(二)兴奋剂中毒208
(三)玩弄安眠药209
(四)玩弄冲淡剂210
(五)玩弄大麻211
(六)玩弄“LSD”211
(七)麻醉药中毒211
九 家庭关系212
十 生活史(生活经历)220
(一)生活史的理论根据………………………………………(221 )(二)生活史中的曲折点的问题223
(三)关于收集生活史资料问题的若干补充226
一 接受鉴定命令的程序228
(一)鉴定的请求228
第七章 鉴定的程序和费用228
(二)鉴定的决定229
(三)鉴定人的传唤230
(四)鉴定命令230
(五)鉴定人的宣誓231
二 鉴定的实施231
(一)进行拘禁的鉴定231
(二)鉴定上的处置232
(三)鉴定资料的收集233
(一)口头的鉴定报告234
(二)鉴定书的报告234
三 鉴定报告234
(三)鉴定书的证据调查236
四 重新鉴定237
五 鉴定费用237
第八章 情况鉴定的方法240
一 资料的收集和查询调查240
(一)序240
(二)目的241
(三)范围243
(四)方法246
(五)查询书的实际应用247
二 会见和问诊252
(一)会见252
(二)问诊253
(一)智能检查258
三 各种测验258
四 报告书的制作263
(一)报告的意义263
(二)报告的形式265
第九章 末章——回顾和展望273
一 情况鉴定论——从审判官的立场看273
(一)前言273
(二)情况鉴定的意义和机能273
(三)运用的概况和问题277
(四)程序问题279
(五)结语281
(一)总论283
二 情况鉴定和判决前调查制度283
(二)调查官的隶属问题285
(三)作为调查对象的案件286
(四)调查事项287
(五)调查时期288
(六)报告书提出的时期288
(七)报告书的公开和调查289
(八)报告书公开的禁止291
后记292
附录294
1 鉴定书格式一览294
2 鉴定案例集305
1986《刑事鉴定的理论和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上野正吉著;徐益初,肖贤福译 1986 北京:群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公民举报手册
- 198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嗓音鉴别的理论与实践
- 1989
-
- 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
- 199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刑事鉴定的理论和实践
- 1986 北京:群众出版社
-
- 想和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1957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理论和实践 讲座
- 1979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 1990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 行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 198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践
- 198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稳定货币的理论与实践
- 199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刑法上错误的理论与实践
- 1989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 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 198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浮选的理论和实践
- 1987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
-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黄兴的军事理论与实践
- 1999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