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邑考》
作者 | 侯志义著 编者 |
---|---|
出版 |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8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40118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661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锡采的概况1
第一节 采之得名及其相关问题1
一 「采」之解释1
二 采邑的出现与发展3
三 锡采目的6
四 爵禄关系7
五 赏田12
六 赏赐采邑的原则14
七 致邑问题15
第二节 西周锡采之情18
一 以「功」授土授民19
二 锡田涉及土地之争20
三 锡民25
四 诸侯、大夫对其下属授土授民的记载28
五 所锡臣民之来源29
第三节 春秋封邑之情31
一 诸侯扩疆32
二 大夫封土概况35
三 以贵族身份、大夫官职而食邑者50
四 对外来者之封52
五 对外来者封地的有关规定56
六 对阿谀者、亲信者之封57
七 卿大夫争夺土地59
八 致邑之举67
九 向邻国进攻69
十 向公室进攻72
第四节 战国封邑之情79
一 以贵族·贵戚身份而封邑者79
二 以功封者84
三 「士」之发迹与封土87
第二章 采邑的体制97
第一节 爵禄继承97
二 宗法103
三 土地分配107
四 保护大宗110
五 宗法影响国法112
六 大小宗政治地位变易113
第二节 城市建制117
一 筑城记录117
二 城堡规模118
三 公私在筑城中反映出的矛盾121
第三节 宫室、宗庙、社稷建筑124
一 国都府第126
二 立社问题129
三 宗庙130
四 灭祀134
一 葬制演变139
二 周人棺椁之制139
第四节 丧葬之制139
三 公墓制140
四 大夫丧礼144
五 殉葬145
第五节 礼乐之制148
一 乐制148
二 礼乐作用151
第六节 姓氏之制153
一 姓氏来源153
二 以邑为氏154
第七节 官职设置157
一 家宰159
二 三有司164
三 邑宰167
四 其他官职171
五 家臣禄俸174
六 隶属关系176
一 四民异居180
第三章 采邑的生产关系181
第一节 邑民住居问题181
二 版籍189
三 「士」官190
四 里宰190
五 迁徙、禁藏192
六 婚姻、丧葬194
第二节 耕作196
一 「井田」辨196
二 「井」与军赋的关系197
三 颁田法201
四 亩产规定204
五 南亩、东亩之制205
六 地有图、图举物208
七 劳动年龄规定210
八 耕、耘212
九 收、藏216
十 打猎、服劳役218
十一 民愤220
十二 治民221
十三 春秋、战国耕作之情222
第三节 兵役226
一 军队名称226
二 大夫军队专有231
三 大夫军队编制234
四 战争费用238
第四节 生活242
一 西周民人生活状况242
二 春秋、战国民人生活状况251
第一节 采邑在内外斗争形势下没落的情形295
一 西周奴隶逃亡、暴动,大批采邑因之衰亡295
第四章 采邑的没落295
二 西周灭亡,王族「日失其序」298
三 春秋「盗贼」横行,许多采邑又趋没落299
四 贵族内部争权夺利,失败者遭到翦灭302
五 贵族死灰复燃的种种表现305
第二节 体制的改革312
一 设置郡县312
二 改革旧制323
一 嫡长制978
1989《采邑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侯志义著 1989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大邑县志
-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采区设计参考资料
- 1985
-
- 临邑·邢侗
- 1992
-
- 昌邑英烈
- 1987
-
- 昌邑县志
- 1987 山东省昌邑县志编纂委员会
-
- 安邑县志
-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古邑龙川
- 1996 广东龙川客家联谊会
-
- 夏邑县志
-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