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储量的评价》

第一章 地下水储量的概念 设计阶段 地下水开采储量按研究程度的分类8

1. 地下水储量的概念8

原序8

2. 设计阶段 不同设计阶段对水文地质研究程度的原则性要求15

3. 地下水开采储量按勘探等级和研究程度的分类17

第二章 地下水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19

4. 地下水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分类方案19

5. 对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方案的意见23

第三章 地下水永久储量的确定25

6. 地下水永久储量的统计 用实验室方法和野外试验方法测定给水系数25

7. 调节储量概论29

8. 根据给水系数统计地下水调节储量29

第四章 地下水调节储量的统计29

9. 用积分方法统计调节储量31

第五章 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计算34

10. 按照以线性和非线性渗透定律为基础的公式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34

11. 根据真实速度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0

12. 根据井的补给带用绘制等水位线的方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1

13. 根据影响半径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4

14. 用马利舍夫斯基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5

15. 用测压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6

16. 用钻孔单位涌水量法计算地下水流的流量58

17. 地下水流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60

18. 对确定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各种方法的比较评价60

第六章 地下水平衡的计算62

19. 地下水平衡计算的基础62

20. 根据大气降水渗入量计算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不稳定运动的有限差数方程式68

21. 根据地下径流模数和含水层径流模数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71

22. 根据泉的流量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73

23. 根据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量或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确定地下水流的流量74

24. 对根据平衡统计确定地下水流流量的各种方法的比较评价74

第七章 概论地下水开采储量值及其组成部分的确定75

25. 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天然动态对其开采储量的影响75

26. 含水层开采地段的选择79

27. 在开采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的变化81

28. 截取地下水的技术条件对其开采储量值的影响82

29. 钻孔和矿井开采时涌水量的变化85

30. 不同目的用水时对水质的要求和评价 卫生防护带90

31. 水井开采时井中地下水位的降低100

32. 开采地下水时对取水工程和地下水的观测101

33. 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的原则和方案102

第八章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变化105

34.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稳定性和易变性概论105

35. 地下水在河水渗入时成分的变化和人工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06

36. 与充气带内氧化过程有关的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07

37. 地表盐水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11

38. 在海边和盐水体旁“浮”在矿化度较高的水上的地下淡水成分变化的可能性113

39. 另一成分的水从含水层其他地段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13

40. 从其他含水层渗入时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15

41. 含水层中压力的降低对地下水成分的可能影响117

42. 地下水的污染117

43. 在导水工程中地下水成分的变化118

44. 地下水在开采时成分的可能变化119

45. 根据横断面内地下水流天然流量的计算来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20

第九章 地下水开采储量值的评价方法120

46. 用测压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25

47. 估计到岸边渗入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27

48. 利用平衡统计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30

49. 估计到调节储量的变化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34

50. 用集水建筑物阶梯法评价潜水流开采储量136

51. 估计到动用永久储量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43

52. 根据单井抽水资料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46

53. 用互阻井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48

54. 估计到含水层的弹性评价自流水开采储量152

55. 用降落漏斗法评价自流水开采储量167

56. 评价含气自流水开采储量179

57. 用比拟法评价地下水开采储量181

58. 含水层天然补给条件的变化对地下水开采储量值影响的估计182

59. 增加地下水开采储量的方法183

60. 为供水、灌溉、工业利用和医疗目的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的特点186

61. 在多年冻结条件下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的特点188

62.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确定地下水开采储量值的方法190

第十章 下降泉开采储量的评价197

63. 评价下降泉开采储量时对一般水文地质条件和下降泉出露地段的分析197

64. 截取下降泉的基本原理和方案 增大下降泉流量的可能性199

65. 泉的流量的不均匀性,泉的涌水量的指标及其时间图199

66. 下降泉水成分的易变性和对评价下降泉水质的意见202

67. 泉的流量的保证程度 泉的分配和保证率曲线203

68. 根据概率论分析泉的流量和绘制保证率的理论曲线205

69. 泉的流量与气象和水文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研究215

70. 用比拟法确定泉的指标220

71. 泉的流量观测期限的扩展222

72. 用布西内斯克-迈埃方程式和古贝尔图表确定泉的最小流量223

73. 潜水流壅水时对泉开采储量的评价224

74. 对确定下降泉流量和开采储量的各种方法的评价226

第十一章 上升泉开采储量的评价228

75. 上升泉引水的原则和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对其涌水量的评价228

76. 上升泉流量的不均匀性230

77. 上升泉水成分的易变性232

78. 确定矿泉开采储量的特点233

79. 上升泉流量和泉水成分的保证程度233

80. 水文地质观测和计算精度和误差概论234

81. 由于简化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得不够详细引起的误差234

第十二章 水文地质观测和计算的精度234

82. 测量精度和水文地质计算的误差237

83. 观测的偶然误差 为达到预定精度所需的观测次数244

84. 确定水力坡度的精度246

85. 对作图精度的意见248

86. 对计算精度的意见249

第十三章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 水文地质调查和报告书251

87.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的一般内容251

88. 为各级研究程度所需的水文地质调查251

89. 地下水开采储量评价报告书的内容253

参考文献258

附录:263

1.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原理263

2. 地下水开采储量分类应用规范265

1962《地下水储量的评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普洛特尼科夫,Н.А.著;蔡祖煌译 1962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1997 PDF版)
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
1997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甘肃省耕地质量评价系列丛书  两当县耕地质量评价( PDF版)
甘肃省耕地质量评价系列丛书 两当县耕地质量评价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浅议地下水的储量计算和资源评价( PDF版)
浅议地下水的储量计算和资源评价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基础英语读本  英汉对照  第1册(1979 PDF版)
基础英语读本 英汉对照 第1册
1979
河北省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 PDF版)
河北省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下(1985 PDF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 下
1985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1993 PDF版)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
1993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下水资源评价(1987 PDF版)
地下水资源评价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矿产储量的地质统计学评价(1989 PDF版)
矿产储量的地质统计学评价
198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水下地形测量(1995 PDF版)
水下地形测量
1995 北京:测绘出版社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1997 PDF版)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1997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1997 PDF版)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
199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土地评价(1986 PDF版)
土地评价
1986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洛川县耕地质量评价(1995 PDF版)
洛川县耕地质量评价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水水文地质手册  第3册  地下水资源评价(1983 PDF版)
供水水文地质手册 第3册 地下水资源评价
1983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