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第1册》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 历代对於日本的称呼1

(一)名称的重要1

序言1

(二)东夷—说文的夷字—甲文的夷字—汉族对东夷的印象—旧东夷与新束夷2

(三)九夷—海内九夷与海外九夷—畎夷等九种—玄菟等九种5

(四)岛夷—胡渭的解释—杨守敬的解释11

(五)日下—郝懿行的解释—唐玄宗和藤原朝臣宇合的使用—假借的例子13

(1)倭的名称的出现—对於倭字出现於後汉的批评—董毅的论断—燕对朝鲜的经济和政治势力与对日本的影响16

(六)倭或倭奴16

(2)倭的名称的由来21

(甲)日本学者对於本问题的提出21

(乙)对於内藤虎次郎和稻叶君山所主张的倭面土与倭奴音译的批评22

(丙)倭奴为アィヌ音译的直接和间接证据27

(丁)中日学者对於倭奴音译理解的不同32

(3)日本古代的国号—诸神所命的名称—雷同的名称35

(4)倭奴含义的扩大并对於日本学者所持异议的批评37

(甲)史籍上的证据37

(乙)木宫泰彦和西村真次的异议38

(丙)批评39

(七)倭改称日本的原因—新旧唐书的说明—二千六百年史的解释—大百科事典的纪载42

(八)倭在应用上意义的改变45

(九)其他常见与罕见的名称—他们所表现的意义46

第二章 日本民族的成分与日本国家的起源55

(一)问题的困难55

(二)三五十万年前的日本56

(三)中国史籍与日本人种—古代史籍的失载—现代史籍的谬误57

(1)吴太伯後裔说59

(四)东西洋学者对於日本人种的学说59

(2)通古斯族构成日本基本人种说60

(甲)构成日本民族的各族一瞥60

(乙)通古斯族来到日本的时期及其三次登陆的地点62

(丙)骨子里的问题63

(3)三个类型说65

(4)相近的三说68

(5)混血的日本民族中的汉族71

(五)日本民族的特长74

(六)『神国』及其起源76

(七)日本国家成立的时期问题79

(1)界线确定的困难79

(2)各种不同的学说80

(3)神武纪元问题82

(4)自神武至开化九个天皇是否存在的问题84

(5)崇神的建国及其年代85

(甲)国家成立的特征85

(乙)年代的研究87

(八)汉代交通对日本建国的影响90

(九)野蛮与文明的界线92

第三章 朝鲜半岛与中日关系上95

(一)朝鲜在中日关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95

(二)朝鲜人种之谜97

(三)日本学者的日韩同种说98

(四)中国学者的殷鲜同种说99

(1)殷起东北与箕子据朝鲜的因果99

(2)殷与朝鲜统治阶级的关系101

(3)附和的说法与另一主张102

(甲)商起西方的证据103

(4)批评103

(乙)亳的地望问题105

(丙)『海外有截』的海的问题107

(丁)箕子在朝鲜的『原有根基』是什么?108

(戊)北燕朝鲜的方言区与发饰之别110

(己)沙锅屯居民与朝鲜居民的关系112

(庚)殷商神话与夫余神放话的关系112

(辛)结论115

(甲)殷蜀东夷的主张及其驳议116

(1)殷与东夷的问题116

(五)试解朝鲜人种之谜116

(乙)周出於西戎的学说及其批评121

(丙)结论125

(2)貉为东夷中的重要种族130

(3)貉为朝鲜的土著132

(4)东夷的种蜀问题136

(5)朝鲜民族体质上的特点140

第四章 朝鲜半岛与中日关系下143

(一)檀君的朝鲜143

(1)箕子能往朝鲜的前因144

(二)箕子的朝鲜144

(2)箕子往朝鲜是否集团的行动?146

(3)箕子到朝鲜後的设施及其影响149

(4)箕子的都城及其国土所在的问题151

(甲)日本学者的议论151

(乙)中国学者的议论157

(丙)结论159

(5)箕子的後裔163

(三)卫满的朝鲜166

(四)汉魏郡县的朝鲜168

(1)汉武帝经营朝鲜的远因与近因168

(2)武帝经营朝鲜的意义170

(3)四郡的位置及其合并172

(4)公孙氏的割据辽东与对朝鲜的新建置175

(5)魏明帝的收复朝鲜与毋丘俭的平高句骊177

(五)五胡乱华朝代的朝鲜—慕容氏的进攻178

(六)高句丽180

(七)三韩184

(八)百济185

(九)亲罗186

(十)高丽187

(十一)朝鲜188

(十二)任那与日本190

(十三)新罗与日本192

(十四)百济与日本193

(十五)高句丽与日本195

(十六)渤海与日本196

(十七)高丽与日本198

(十八)朝鲜与日本201

(十九)大韩与日本205

第五章 秦以前的中日关系209

(一)中籍所纪有史以後最初的接触209

(二)徐福东渡的问题212

(1)中国方面212

(甲)史籍的记载212

(乙)文人的呤咏218

(丙)学者的议论221

(甲)史籍的记载223

(2)日本方面223

(乙)学者的议论225

(3)结论227

第六章 汉魏西晋时代的中日交通235

(一)前汉时的交通235

(1)关於私人的235

(2)关於国家的236

(甲)前汉书的记载237

(乙)後汉书与魏志的记载241

(3)日本出土铜器的证明244

(二)後汉时的交通246

(1)光武朝倭奴国的奉贡与受封246

(2)安帝朝倭国献生口253

(三)魏时的交通256

(1)明帝朝倭女王国遣使朝献256

(甲)朝献年分与朝代的问题257

(乙)卑弥呼为何人?259

(丙)封爵与赐物261

(甲)东倭重译纳贡262

(2)废帝朝魏倭使节的往来262

(乙)带方使者两次赴倭267

(丙)倭新旧女王的谢恩与两次奉献269

(四)西晋时的交通271

(1)武帝朝倭人来贡方物271

(2)倭人会否参加晋书所谓东夷诸国朝献的问题275

(五)倭人朝献的原因282

(1)一般的282

(2)特别的285

(甲)关於中国方面的285

(乙)关於倭国方面的287

(六)倭人在各方面发展状况的一斑289

(1)一般的状况289

(2)农工业初步的兴盛290

(3)渔业的发达292

(4)商业的进展293

(5)治乱相寻的政局294

(6)等级森严的社会297

(7)对朝鲜半岛南端的经营298

(8)中国文化的影响299

(七)结论301

1938《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第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季著 1938 学用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日关系史纲(1987 PDF版)
中日关系史纲
198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册(1976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册
1976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中  第1分册( PDF版)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中 第1分册
北京:中华书局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下  第1分册( PDF版)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下 第1分册
中日关系史研究  第1辑(1981 PDF版)
中日关系史研究 第1辑
1981
2000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PDF版)
2000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中日关系史  下( PDF版)
中日关系史 下
改进出版社
中日关系简史(1984 PDF版)
中日关系简史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1940 PDF版)
二千年中日关系发展史
1940 学用社
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二千年(1990 PDF版)
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二千年
1990 北京:中华书局
中日关系史事年表(1977 PDF版)
中日关系史事年表
1977 华冈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1册(1973 PDF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1册
197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第1、2分册(1983 PDF版)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第1、2分册
1983 北京:中华书局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第1分册(1983 PDF版)
中华二千年史 卷5 第1分册
1983 北京:中华书局
中华二千年史  卷1(1983 PDF版)
中华二千年史 卷1
1983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