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纲》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1

第一节 美丽多山的扶桑1

孤悬在太平洋上的列岛1

特有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2

贫富不均的资源3

高度城市化的国家5

第二节 从复合文化到近代文明6

日本大和民族6

大化革新与封建化7

明治维新与近代文明9

第三节 天皇制与国会的演变10

日本古代天皇制10

日本近代天皇制11

战后的日本国会13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4

第四节 日本跃居经济大国14

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原因简析15

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18

第五节 教育为立国之本19

两次教育改革评述19

日本教育改革的新动向21

第六节 注重礼仪的民族23

崇尚社交礼节23

主要的节日和风俗24

第二章源远流长的中日交往27

第一节 中日友好交往的开端27

古籍《山海经》中的“倭”27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28

汉光武帝授金印说30

史书《三国志·魏志》中的《倭人传》32

第二节 汉字沟通了两国文化交流34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34

关于倭五王的记载36

圣德太子向隋遣使38

第三节 中日友好交往的第一次高潮40

日本十八次遣唐使40

阿倍仲麻吕来唐42

唐鉴真和尚赴日44

唐风在日本盛行47

第四节 民间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兴起49

五代时期民间交往畅通49

两国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51

宋时日僧参拜中国圣地53

《宋史》中的《日本传》55

第五节 两国通使与朝贡贸易57

明太祖通使日本57

朝贡贸易船的派遣59

倭寇之患及其影响61

郑成功与长崎贸易64

日本侵略中国台湾68

第一节 日本明治政府开始侵华68

第三章劫波叠起民情长存68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71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74

第二节 日本企图独占中国77

日本分裂中国的阴谋77

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81

经济侵略的西原借款85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88

探索、研究和交往93

第三节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93

中国留日学生运动95

中国革命者与日本98

人民友谊传佳话101

第四章日本走向法西斯侵略道路105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主义上台105

“东方会议”及其决策105

日本出兵中国山东108

“皇姑屯事件”110

第二节 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地区11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13

两国共产党共同声明113

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120

中国东北的抗日联军125

第三节 华北相继陷落128

日本挑起“一·二八”事变128

日本发动“华北事变”131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134

第五章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抗日战争136

第一节 中日关系史中的悲剧136

战火在中华大地燃起136

炎黄子孙奋起抗战145

必然的结局150

第二节 日本军民的反战活动153

日本人民的反战活动153

日本侵略军内的厌战情绪154

国交险恶,民情尚存159

第三节 历史的教训162

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灾难162

侵略者的可耻下场166

第六章战后中日两国重缔友好169

第一节 战后中日往来的开端169

新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方针169

反对片面媾和的斗争171

邀请日本国会议员访华174

安排在华日侨归国175

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177

第二节 中日民间贸易的扩大178

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178

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180

中日渔业协定的签订183

民间交往的扩大183

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政策185

第三节 中日交往出现逆转185

第四次 贸易谈判和长崎“国旗”事件187

日本人民的反逆流斗争189

浅沼稻次郎访华191

第四节 中日民间贸易的恢复193

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和池田勇人的上台“组阁”193

政治、贸易三原则194

周恩来、松村谦三会谈195

廖、高备忘录的签订197

第五节 邦交正常化,人心所向199

中日友好协会的建立199

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200

中日贸易四条件的提出202

日本民间团体确认中日复交三原则204

第七章中日友好新篇章206

第一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206

田中内阁同中国建交的决定206

中日联合声明208

贸易、航空、海运和渔业协定的签署211

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问题213

第二节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215

缔约谈判215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218

邓小平访日,互换批准书220

第三节 中日关系的新发展222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日本222

中日关系三原则224

中日经济文化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225

“历史教科书”事件227

第四节 面向二十一世纪230

中日关系四原则230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成立,中日青年大联欢234

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236

参拜“靖国神社”事件237

中国党和政府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四条意见239

1987《中日关系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考臣主编 198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日文化关系史论(1990 PDF版)
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日关系史( PDF版)
近代中日关系史
中缅关系史纲要(民国34.11 PDF版)
中缅关系史纲要
民国34.11 正中书局
中日关系史论集  下( PDF版)
中日关系史论集 下
中日关系史论集  上( PDF版)
中日关系史论集 上
中日关系史  下( PDF版)
中日关系史 下
改进出版社
宋元中日关系史(1975 PDF版)
宋元中日关系史
1975
中日关系简史(1984 PDF版)
中日关系简史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缅关系史纲要(1944.12 PDF版)
中缅关系史纲要
1944.12 正中书局
中日关系史事年表(1977 PDF版)
中日关系史事年表
1977 华冈出版有限公司
古代中日关系史话(1999 PDF版)
古代中日关系史话
199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清代教育史(1994 PDF版)
中国清代教育史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日关系史  卷1(1986 PDF版)
中日关系史 卷1
198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5-1970(1996 PDF版)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1945-1970
199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日关系史论丛(1982 PDF版)
中日关系史论丛
198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