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 上中下》求取 ⇩

第一篇 公众化3

第一章 引言3

1.1 规管结构概述3

1.1.1 历史3

上册3

1.1.2 规管机构7

1.1.3 主要的公司及证券规范11

1.1.4 公司和证券法的范围15

1.2 困难与潜力19

1.2.1 香港法律的制定19

1.2.3 公司法及证券法21

1.2.2 提供条件相对于规范的选择21

1.2.4 规管分裂23

1.2.5 法律与生活25

1.2.6 用语26

第二章 公众化程序简介34

2.1 审批机构34

2.2 申请程序35

2.3 关键人物36

2.4 上市方式37

3.1 发行人的设立42

3.1.1 发行人的设立和股份发行:先后顺序42

第三章 发行人资格42

3.1.2 设立的权利43

3.1.3 瑕疵设立45

3.2 资本47

3.2.1 股本的概念47

3.2.2 《公司条例》与最低限度资本49

3.2.3 保证股款的支付49

3.2.4 有限责任56

3.2.5 改革建议57

3.3 制止过低资本化59

3.3.1 揭开公司面纱59

3.3.2 欺诈营商61

3.3.3 取消董事资格65

3.4 政策考虑66

3.4.1 设立的权利66

3.4.2 最低资本化的规定67

3.4.3 雇员的安全网68

3.4.4 对工资的绝对责任69

第四章 发行时的披露85

4.1 强制披露制度的原因86

4.1.1 防止欺诈86

4.1.2 增强公众对市场的信心87

4.1.3 提高整体标准88

4.1.4 促进公众的整体利益89

4.1.5 促进投资分析90

4.1.6 强制披露96

4.2 普通法上披露的义务:发起人101

4.2.1 谁是发起人102

4.2.2 发起人的义务104

4.2.3 发起人的报酬106

4.3 普通法对于误导责任的规定107

4.3.1 披露的义务107

4.3.2 陈述的种类和误导108

4.3.3 发行人作为陈述人109

4.3.4 董事、高层管理人员、审计师和其他专家作为陈述人110

4.3.5 诱因114

4.3.6 撤销115

4.3.7 其他补救117

4.3.8 赦免118

4.4 反欺诈立法119

4.5 关于披露的立法--公众公司121

4.5.1 什么时侯要披露121

4.5.2 披露的内容129

4.5.3 招募书的注册和公布131

4.5.4 招募书责任133

4.6.1 主要条款140

4.6 有关披露的立法--上市公司140

4.6.2 披露的内容--比较研究142

4.6.3 对招募书负责的人143

4.7 结论144

第五章 质量规范174

5.1 股份上市规则174

5.2 《保障投资者条例》177

5.3 进行质量规管的原因177

5.3.1 质量规管的成本效益178

5.3.2 对香港的适用179

6.1 越围原则187

第六章 公司的目的和能力187

第二篇 投资者的收益187

6.1.1 越围原则的起源和适用188

6.1.2 越围原则的原理189

6.1.3 公司章程190

6.1.4 经营目的条款的阐释191

6.1.5 通过预防性起草来扩大经营目的195

6.1.6 经营目的和经营权力间的区别197

6.1.7 公司所获得的利益200

6.1.8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权力滥用201

6.1.9 股东和债权人的补救202

6.1.10 越围原则的后果204

6.1.11 改革205

6.2.1 传统观点208

6.2 公司的组成人员208

6.2.2 最近的发展210

6.2.3 扩大组成人员范畴的原因214

6.3 公司势力的限制217

第七章 股份的转移231

7.1 股份和股东232

7.1.1 股份的性质232

7.1.2 经协议和注册而获得的股东资格233

7.1.3 股东名册234

7.1.4 股份证书235

7.2 可转移性236

7.3 未上市股份的获得和处置238

7.3.1 从公司获得股份238

7.3.2 股东转移股份的方式241

7.3.3 公司和转移人/受移人242

7.3.4 转移人和受移人246

7.3.5 未经授权的转移249

7.3.6 更正258

7.3.7 丢失的证书259

7.3.8 传递261

7.3.9 批评261

7.4.1 关于结算和交割的国际标准263

7.4 上市股份的获得和处置263

7.4.2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结公司”)265

7.4.3 参与人266

7.4.4 联交所交易的交割267

7.4.5 储存服务268

7.4.6 代理人服务269

7.4.7 参与人的破产和违约270

7.4.8 符合国际标准271

7.5 批评271

7.5.1 使非物质化的理由271

7.5.2 中央结算对股东的影响272

8.1.1 权利的来源和性质297

第八章 股利和其他分配297

8.1 合同“权利”297

8.1.2 利润是什么298

8.1.3 货币301

8.1.4 以股分利303

8.1.5 优先股304

8.1.6 公司的偿债能力306

8.1.7 分配的权力307

8.2 分配的限制308

8.2.1 《公司条例》的适用范围308

8.2.2 对所有公司适用的规则(包括公众公司和上市公司)309

8.2.3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规则309

8.2.5 确定限制310

8.2.4 对保险公司适用的规则310

8.3 股利股份的发行312

8.4 违法分配313

8.4.1 董事的责任313

8.4.2 股东的责任314

8.4.3 禁制令补救315

8.5 股利的支付315

8.6 其他问题316

8.6.1 未上市公司316

8.6.2 周转性316

8.6.4 合并赦免317

8.6.3 重新估价317

8.6.5 中央结算的影响318

第三篇 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331

第九章 公司的经营管理331

9.1 权力的划分331

9.1.1 权力的分配、剩余权力和未行使权力331

9.1.2 董事的经营管理权力334

9.1.3 高层管理人员337

9.2 董事资格339

9.2.1 年龄339

9.2.2 法人董事340

9.2.3 持股规定340

9.3.4 德才341

9.3.1 程序的目的和本质342

9.3 取消资格令342

9.3.2 取消资格的理由:犯过公诉罪349

9.3.3 取消资格的理由:欺诈350

9.3.4 取消资格的理由:《违反公司条例》350

9.3.5 取消资格的理由:不适宜351

9.3.6 取消资格令的注册354

9.3.7 违反取消资格令的行为355

9.4 董事的任命355

9.4.1 一般程序356

9.4.2 任命的控制356

9.4.4 任命的瑕疵360

9.4.3 累积投票360

9.5 董事行为的程序361

9.5.1 以董事会行事361

9.5.2 法定人数363

9.5.3 会议通知363

9.5.4 主席364

9.5.5 董事的经营管理权364

9.5.6 文档365

9.6 经营管理者的报酬366

9.6.1 谁决定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366

9.6.2 披露368

9.6.5 报酬的性质369

9.6.3 股东批准369

9.6.4 取消资格程序369

9.7 任职的终止370

9.7.1 公司解职370

9.7.2 辞职374

第二章 经营管理人的称职和正直399

10.1 谨慎行事的义务399

10.1.1 时间和关注399

10.1.2 依赖他人403

10.1.3 谨慎行事的标准406

10.2 忠诚的义务409

10.2.1 亲自行使酌情权的义务409

10.2.2 依公司最佳利益诚实行事的义务415

10.2.3 为正当目的行事的义务417

10.2.4 避免利益冲突的义务419

10.2.5 不利用职权谋利的义务426

10.2.6 禁止挪用公司资产(包括机会)429

10.2.7 没有避免职责冲突的义务433

10.2.8 坦白的义务435

10.3 审查经营管理决策435

10.4 违反职责的补救437

10.4.1 禁制令437

10.4.2 撤销437

10.4.4 对利润作交代(交出)438

10.4.3 索偿诉讼438

10.4.5 挪用的资产的追回439

10.4.6 过错行为程序442

10.4.7 起诉期限443

11.1.1 文档的保存446

第十一章 持续披露466

11.1 股东年度报告466

11.1.2 财务报告468

11.1.3 董事的报告472

11.1.4 审计师的报告472

11.1.5 个人副本473

11.2 中期报告474

11.1.6 公布474

11.2.1 中期财务报告475

11.2.2 通知市场475

11.2.3 误导的责任476

11.3 审计师477

11.3.1 审计师资格478

11.3.2 审计师的任命479

11.3.3 审计师的免职或不连任479

11.3.4 辞职480

11.3.5 审计师的权力和义务481

11.3.6 谨慎行事的标准482

11.3.7 欺诈或违法行为的发现483

11.3.8 共同疏忽485

11.4 股东查阅账簿和记录的权利487

11.5 海外公司488

第十二章 监守自盗的问题498

12.1 问题所在498

12.1.1 内在的代理问题498

12.1.2 免除股东的控制权500

12.1.3 董事会机能障碍502

12.2 问题不存在508

12.2.1 市场力量508

12.3.1 董事会的职能511

12.2.2 未受损害511

12.3 改革董事会511

12.3.2 独立的董事513

12.3.3 专业董事520

12.3.4 公共利益董事521

12.3.5 共同决定(职工董事)522

12.4 管理者主义523

12.5 回归股东524

12.6 组织理论525

12.6.1 讯息阻塞525

12.6.2 附属目标526

12.6.3 解决方案527

12.7 对香港的意义528

12.7.2 独立董事530

12.7.3 董事会的其他改革535

12.7.4 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536

12.7.1 改革建议的背景538

12.7.5 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542

12.7.6 对专业顾问的规范548

中册573

第四篇 股东之间关系573

第十三章 股东会议573

13.1 会议的种类574

13.2.2 通知的方式575

13.2 会议通知575

13.2.1 由谁通知575

13.2.3 通知的期限576

13.2.4 通知的内容577

13.2.5 无效通知的后果579

13.2.6 向谁通知580

13.3 会议议程582

13.4 表决代理583

13.4.1 股东的权利583

13.4.2 经营管理者请求587

13.4.3 代理征求文件588

13.4.4 公司代表590

13.5 法定人数591

13.6 会议程序593

13.6.1 实际在场593

13.6.2 主席593

13.6.3 主席的权力和职责594

13.6.4 主席的表决594

13.6.5 休会595

13.7 决定596

13.7.1 会议上提出的建议596

13.7.3 确定表决权的所有者598

13.7.2 独立决议598

13.7.4 表决机制599

13.7.5 弃权601

13.7.6 终局性602

13.8 档案和公开603

13.8.1 会议记录603

13.8.2 公开604

13.9 要求召开会议604

13.10 法院判令召开的会议605

13.11 类别股东会议606

13.12 不经会议的同意607

13.13 中央结算交割系统(“中结系统”)607

13.13.1 公司与股东的沟通608

13.13.2 表决代理611

13.13.3 表决611

第十四章 根本性业务变化628

14.1 变化的能力628

14.2 更改业务性质629

14.2.1 更改公司目的629

14.2.2 固定资产的销售630

14.2.3 《上市规则》631

14.2.4 须予披露的交易632

14.2.5 非常重要的收购633

14.3.1 多数股东的表决权634

14.3 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关系634

14.2.6 主要交易634

14.3.2 《上市规则》多数股东表决的权利635

14.4 清算638

第十五章 根本性结构变化643

15.1 增加批准股本644

15.1.1 股东批准概述644

15.1.2 控股股东的表决权646

15.2 股份的配给和发行646

15.2.1 配给条件646

15.2.2 先买权646

15.2.3 控股股东的表决权648

15.3 股本正式缩减649

15.3.1 可以缩减股本的情况650

15.3.2 程序651

15.3.3 债权人保护651

15.3.4 股东之间的保护653

15.3.5 终局性658

15.4 股份的赎回或重购659

15.4.1 允许股份赎回或购回的情况659

15.4.2 程序659

15.4.3 保护债权人660

15.4.4 股东之间的保护661

15.5 合并665

15.5.1 程序666

15.5.2 债权人的保护667

15.5.3 股东之间的保护667

15.6 股本的合并或拆分668

15.6.1 允许的变动668

15.6.2 债权人的保护669

15.6.3 股东之间的保护669

15.7 安排计划669

15.7.1 程序670

15.7.2 对债权人和股东发送的资料671

15.7.3 类别会议672

15.7.4 法院批准的标准674

15.7.5 控股股东的表决权677

15.7.6 终局性678

15.8 类别权利的变动679

15.8.1 类别权利和变动的定义679

15.8.2 程序680

15.9 一些改革建议681

第十六章 收购700

16.1 规范的理由701

16.1.1 收购作为制约经营管理者的手段701

16.1.2 收购的其他效益收益702

16.1.3 出价人出价过高703

16.1.5 收购对管理行为的影响705

16.1.4 注意力从有效的监控模式偏离705

16.1.6 其他的不经济706

16.1.7 对香港的意义707

16.2 香港“规范”概述708

16.2.1 英国收购“规范”708

16.2.2 香港“规则”概述710

16.3 市场的健全715

16.3.1 虚假邀约715

16.3.2 机密和迅速披露716

16.3.3 对交易的限制717

16.3.4 披露和分布结果718

16.4.1 美国判例法719

16.4 反掠夺719

16.4.2 英国条款的历史721

16.4.3 弊端722

16.4.4 现行条款723

16.5 知情的出价729

16.5.1 资讯729

16.5.2 股东的批准730

16.6 目标公司股东的知情同意731

16.6.1 事先警告731

16.6.2 披露733

16.6.3 同意737

16.7 平等待遇742

16.7.1 普通法743

16.7.2 《收购守则》745

16.7.3 《威廉斯法》749

16.8 目标公司董事会的作用750

16.8.1 董事会的组成750

16.8.2 防御750

16.8.3 提供建议的义务755

16.8.4 一个更积极的作用756

16.9 专业人士的作用758

16.10.1 条款的性质和政策759

16.10 排挤759

16.10.2 受益人760

16.10.3 出价760

16.10.4 90%的接受763

16.10.5 要求出售的通知764

16.10.6 反对者的反对764

16.11 股份购回765

16.11.1 部分出价766

16.11.2 市场上购回766

16.11.3 私人合同766

16.11.4 股东批准766

16.12 《上市规则》767

16.11.5 独立建议767

16.11.6 收购意味767

16.13 评价768

16.13.1 强制出价和部分出价768

16.13.2 目标公司股东的知情同意775

16.13.3 防御776

16.13.4 排挤777

第十七章 多数原则和少数保护803

17.1 引言803

17.1.1 普遍的交易803

17.1.2 法律的反应804

17.2.1 最低限度的表决权807

17.2 股东批准807

17.2.2 控制控股股东表决权的行使812

17.3 事先外部审查829

17.3.1 法院的记录829

17.3.2 案例研究:公司迁册830

17.3.3 事先外部独立审查837

17.3.4 规范意义839

17.4 事后外部审查:评价补救840

17.4.1 适用范围840

17.4.2 评价原则841

17.4.3 结束语844

17.5.1 “福斯诉哈博特尔”规则845

17.5 衍生诉讼845

17.5.2 个人诉讼与衍生诉讼的区别846

17.5.3 “福斯诉哈博特尔”规则的例外:越围851

17.5.4 “福斯诉哈博特尔”规则的例外:欺诈少数852

17.5.5 “福斯诉哈博特尔”规则的例外:特定多数853

17.5.6 “福斯诉哈博特尔”规则的例外:公义854

17.5.7 与其他法域的比较854

17.5.8 衍生诉讼在香港的进行856

17.5.9 衍生诉讼在美国的进行860

17.5.10 程序规则比较863

17.6 不公平损害865

17.6.1 第168A条的历史866

17.6.2 不公平损害和压制869

17.6.3 不公平损害:程序871

17.6.4 不公平损害的标准872

17.6.5 构成不公平损害的行为873

17.6.6 补救877

17.7 香港应作的适当组合877

17.7.1 少数股东批准877

17.7.2 不公平损害878

17.7.3 事先审查或事后算账879

18.1 美国内幕交易法规919

第十八章 公平交易919

第五篇 出路919

18.1.1 内部人报告920

18.1.2 没收短期收益922

18.1.3 禁止内幕交易924

18.2 香港的内部报告943

18.2.1 披露要求的目的944

18.2.2 需要报告的内部人员945

18.2.3 董事和行政总裁的义务947

18.2.4 重要股东的义务948

18.2.5 一致行动人的义务949

18.2.6 公司的义务949

18.2.8 调查股份所有人950

18.2.7 联交所的义务950

18.2.9 《披露条例》的豁免953

18.3 禁止内幕交易953

18.3.1 内部人员953

18.3.2 内幕消息955

18.3.3 禁止泄密957

18.3.4 禁止交易957

18.3.5 允许的交易959

18.4 规范内幕交易的理由961

18.4.1 公平性962

18.4.2 效益964

18.4.3 社会裨益965

18.4.4 内幕交易规范的目的967

18.4.5 规范的有效性968

18.5 批评968

18.5.1 规范的必要性968

18.5.2 明目张胆的内幕交易969

18.5.3 打老虎972

18.5.4 披露的起点976

18.6 其他公平交易规范977

18.6.1 证券罪行977

18.6.2 一般刑法978

18.6.3 对卖空的规范978

18.6.4 其他问题979

第十九章 制裁--事实和法律1009

19.1 违反《上市规则》的制裁1009

19.1.1 《上市规则》施加的制裁1009

第六篇 保证规范获得遵守1009

19.1.2 强制执行记录1011

19.1.3 轻微的改革1013

19.2 对违反《收购守则》的制裁1013

19.2.1 对违反《收购守则》的制裁1013

19.2.2 强制执行记录1013

19.3 对违反内幕交易规范的制裁1015

19.3.1 强制执行机制和制裁1015

19.3.3 强制执行记录1017

19.3.2 民事后果1017

19.4 检查和调查1021

19.4.1 调查的性质和目的1021

19.4.2 检查的适用1023

19.4.3 检查权力的范围1024

19.4.4 行使检查权1027

19.4.5 制裁1027

19.4.6 检查的处理1028

19.4.7 调查的适用1029

19.4.8 权力的范围1030

19.4.9 权力的行使1032

19.4.11 调查的处理1034

19.4.10 制裁1034

19.4.12 文件和证词的使用1035

19.4.13 费用1037

19.4.14 公司命令的调查1038

19.4.15 使用记录1038

19.5 由民事诉讼强制执行公司和证券规范1042

19.5.1 明确的诉讼权1042

19.5.2 违反法律的暗示私人诉因1042

19.5.3 违反美国证券法的暗示私人诉因1047

19.5.4 违反香港《上市规则》和其他非法定规侧的私人诉因1051

19.5.5 违反美国非法定规则的私人诉因1051

19.6.2 利益相同1052

19.6 团体诉讼1052

19.6.1 有关的人数多1052

19.6.3 终止1055

19.6.4 诉讼管理1055

19.6.5 不足之处1055

19.7 刑事制裁1056

19.7.1 一般刑法1056

19.7.2 公司、证券法下的罪行1056

19.7.3 索赏逮捕者1057

19.7.4 执行记录1057

19.8.1 犯罪意图1058

19.8 组织过错行为1058

19.8.2 代理人的责任1059

第二十章 制裁--分析1084

20.1 非法定“规范”1084

20.1.1 古老英式自律规范1084

20.1.2 自律规范及其优劣1091

20.1.3 非法定规范的好处1092

20.1.4 非法定规范的坏处1093

20.1.5 非法定规范的适当角色1095

20.2 民事诉讼的功用1097

20.2.1 英港法对民事诉讼的看法1097

20.2.2 私人民事诉讼的好处1098

20.2.3 执行者1100

20.3 刑事制裁1100

20.3.1 民法和刑法的不同目的1100

20.3.2 支持刑事制裁的理由1101

20.3.3 适用刑事制裁的危险1102

20.3.4 另类制裁1106

20.4 执行1106

20.4.1 调查1107

20.4.2 由证监会提起民事诉讼1111

20.4.3 内幕交易程序1112

20.4.4 刑事程序1114

第二十一章 公司集团1129

第七篇 证券市场的先进阶段1129

下册1129

21.1 集团的法律地位1130

22.1.1 法律单位原则的否定1130

22.1.2 例外:暗示权利1132

22.1.3 例外:代理1133

21.1.4 例外:假象或另一个自我1135

21.1.5 例外:知识的归于1136

21.1.6 法规例外1137

21.1.7 评价1140

21.2 董事的处境1145

21.2.1 集团董事1145

21.2.2 控股公司董事1147

21.2.3 附属公司董事1148

21.3 附属公司的设立1151

21.3.1 行为能力1151

21.3.2 股东批准1151

21.3.3 对香港的意义1153

21.4 附属公司的管治1154

21.4.1 全资附属公司1154

21.4.2 控制附属公司的管治1157

21.4.3 德国模式1163

21.5 复杂集团1165

第二十二间 集体投资企业1181

22.1.1 集体投资企业的主要特征1182

22.1 规范结构概述1182

22.1.2 适用规范1183

22.1.3 施行1183

22.2 《互惠基金守则》1184

22.2.1 《互惠基金守则》的适用1184

22.2.2 发行人资格1185

22.2.3 首次披露1187

22.2.4 投资产品的质量1190

22.2.5 基金的交易1192

22.2.6 分配1192

22.2.7 参与人的委任、辞退及报酬1193

22.2.8 参与人的称职及廉正1194

22.2.9 持续披露1198

22.2.10 投资者会议1198

22.2.11 公开资料1200

22.2.12 伞子基金1200

22.2.13 管辖权1201

22.2.14 “执行”记录1202

22.3 与投资有关的保险计划1202

22.3.1 《保险金守则》的适用1202

22.3.2 发行人资格1203

22.3.3 首次披露1204

22.3.6 分配1205

22.3.4 投资产品的质量1205

22.3.5 交易1205

22.3.7 参与人的委任、辞退及报酬1206

22.3.8 参与人的称职和正直1206

22.3.9 报告1207

22.3.10 投资者的会议1208

22.3.11 公开资料1208

22.3.12 伞子基金1208

22.3.13 执行记录1208

22.4 《退休基金守则》1208

22.4.1 《退休基金守则》的适用1208

22.4.4 投资产品的质量1209

22.4.2 发行人资格1209

22.4.3 首次披露1209

22.4.5 交易基金1210

22.4.6 分配1210

22.4.7 参与者的委任、辞退及报酬1210

22.4.8 参与者的称职及正直1210

22.4.9 报告1211

22.4.10 投资者会议1211

22.4.11 公开资料1211

22.4.13 执行记录1212

22.5 与移民有关的投资计划1212

22.4.12 伞子基金1212

22.6 评语1213

22.6.1 内容的缺陷1213

22.6.2 法律地位1215

22.7 机构投资者作为基础公司的监控人1218

22.7.1 监控的能力1218

22.7.2 动力1219

22.7.3 效用1220

22.7.4 理想性1221

22.7.5 对香港的意义1222

23.1 现存的入行制度1237

第二十三章 经纪人1237

23.1.1 交易人1238

23.1.2 交易人代表1242

23.1.3 投资顾问1242

23.1.4 投资代表1244

23.2 经纪人与客户关系的种类及其成立1244

23.2.1 服务种类1244

23.2.2 经纪人的披露1245

23.2.3 客户协议1247

23.3 经纪人无偿债能力1248

23.3.1 资产保护1248

23.3.2 补偿金1250

23.3.3 中结介入前的分配原则1252

23.3.4 中结系统引入后的分配规则1257

23.3.5 改革建议1265

23.4 中结系统的规范性意义1268

23.4.1 披露1268

23.4.2 经纪人的稳固1270

23.4.3 保证金交易1272

23.5 谨慎行事义务1273

23.5.1 提供意见1274

23.5.2 交易的执行1274

23.5.3 销售后服务1276

23.5.4 内部控制1277

23.6.2 本身的交易1278

23.6 忠诚义务1278

23.6.1 概论1278

23.6.3 翻进翻出1282

23.6.4 众多客户1282

23.6.5 众多服务1283

23.6.6 回扣1286

23.7 执行1287

23.7.1 证监会的权力1287

23.7.2 证监会的记录1288

23.7.3 联交所的权力1288

23.8 结束语1289

23.7.4 联交所的记录1289

第二十四章 衍生物1311

24.1 引言1311

24.1.1 描述1311

24.1.2 衍生物的历史和原理1313

24.1.3 在规管结构的位置1314

24.1.4 风险1317

24.2 在联交所内交易的衍生物1317

24.2.1 认股权证1317

24.2.2 衍生认股权证1318

24.2.3 期权1324

24.3.1 产品1332

24.3 在期交所内交易的衍生物1332

24.3.2 参与人资格1333

24.3.3 交易人和客户1336

24.3.4 交易、结算和交割1338

24.3.5 失责1340

24.3.6 内幕交易1340

24.4 柜台衍生物1340

24.4.1 产品1340

24.4.2 规范1341

24.4.3 法律风险1343

24.5 衍生物对规范的挑战1345

24.5.3 保值的义务1346

24.5.2 公司的成员1346

24.5.1 披露1346

24.5.4 避免限制1347

24.5.5 经纪人兼交易人1348

24.5.6 协调规范1348

24.5.7 资讯渠道堵塞1349

第二十五章 公司及证券市场的国际化1364

25.1 管辖权基础1364

25.1.1 领域原则(属地原则)1365

25.1.2 公民原则(属人原则)1370

25.1.3 保护原则1371

25.1.5 宇宙原则1372

25.1.4 消极人格原则1372

25.2 公司及证券罪行1373

25.2.1 主张的管辖权1373

25.2.2 管辖权空隙1374

25.2.3 获得被告出席1375

25.2.4 侦察和证据1377

25.3 民事程序的对人管辖权1380

25.3.1 境内传送1380

25.3.2 不方便的审裁处1384

25.3.3 在境外传送1386

25.3.4 反诉讼禁制令1391

25.3.5 管辖权空隙1393

25.4 民事的规范性管辖权1394

25.4.1 主张的管辖权1395

25.4.2 设立域排他法律的利弊1405

25.4.3 管辖权空隙1410

25.4.4 无国籍公司的承认1412

25.5 执行管辖权1413

25.5.1 披露1413

25.5.2 证据1413

25.5.3 补救1415

25.5.4 外地判决的承认1415

25.5.5 司法合作1416

25.5.6 阻挡成文法1417

25.6 国家的主权1418

25.7 结束语1420

个案判例表1446

条例表(汉英对照)1549

条例表(英汉对照)1620

缩写1628

词汇(汉英对照)1634

词汇(英汉对照)1642

法官、学者姓氏(汉英对照)1649

法官、学者姓氏(英汉对照)1658

词条索引(中文)1666

词条索引(英文)1701

1999《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 上中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美欢著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导论(1999 PDF版)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导论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公众证券投资入门( PDF版)
公众证券投资入门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1997 PDF版)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
1997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股票上市公司(1994 PDF版)
中国股票上市公司
1994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证券公司会计实务(1996 PDF版)
证券公司会计实务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证券公司实务(1999 PDF版)
证券公司实务
1999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中国股票上市公司  上海卷(1993 PDF版)
中国股票上市公司 上海卷
1993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证券市场与上市公司研究文集(1996 PDF版)
证券市场与上市公司研究文集
1996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股票与股份公司(1989 PDF版)
股票与股份公司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证券公司会计(1999 PDF版)
证券公司会计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众证券投资入门(1991 PDF版)
公众证券投资入门
199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深圳证券机构与新上市公司(1994 PDF版)
深圳证券机构与新上市公司
1994 北京:新华出版社
实用音箱设计与制作(1987 PDF版)
实用音箱设计与制作
1987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股份公司(1989 PDF版)
股份公司
198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1999 PDF版)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199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