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组织学》
作者 | 黄志坚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2 |
出版时间 | 199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60698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321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青年组织学的孕育及形成1
一 组织现象1
二 青年组织学的研究历程2
三 青年组织学的成学条件4
第二节青年组织学的理论基础6
一青年学理论6
二组织理论8
第三节青年组织学的对象、任务和意义12
一什么是青年组织学12
二 研究青年组织学的意义14
第四节 青年组织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16
一 青年组织学的研究方式16
二 青年组织学的研究方法18
三 青年组织学研究的误区20
第二章青年组织的发生23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概念23
一 什么是组织23
二 什么是青年组织28
三 青年组织与青年群体、青年团体30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出现32
一 青年组织的成因32
二 近代中国青年组织的勃兴34
三 中国青年组织与青年运动的平行发展38
四 社会主义时期青年组织的新阶段41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发展趋势45
一 青年的个性发展与青年组织的多样化46
二青年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变革47
三 青年组织文化的建立与变迁49
四 青年组织成员的素质培养50
第三章青年组织的构成54
第一节青年组织的规范54
一规范与组织规范54
二 规范在青年组织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57
一 青年组织的成员及其构成61
第二节青年组织的成员61
二 青年组织成员间的基本关系64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机构67
一 组织机构及其作用67
二 青年组织的机构及其发展策略69
第四节 青年组织构成的原则72
一 系统性原则73
二 动力性原则75
三 独特性原则76
第四章青年组织的类型79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划分标准79
一 组织性质和社会职能的标准79
二 组织规模的标准82
三 组织形态的标准84
第二节 正式青年组织86
四 组织管理方式的标准86
一 正式青年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87
二 我国主要的正式青年组织88
三 共青团的核心地位94
第三节 非正式青年组织96
一 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出现及其特征97
二 非正式青年组织的类别101
三 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功能及引导104
第五章青年组织的目标112
第一节青年组织目标的确立112
一 青年组织目标的基本含义112
三 青年组织目标的优先次序和时空因素113
二 青年组织目标的形成113
三 青年组织目标的一般特性116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目标系统119
一 青年组织目标的类型119
二 青年组织目标的实施手段121
四 青年组织目标的偏移125
第三节青年组织目标的衡量127
一 青年组织目标的成效127
二青年组织目标衡量的标准128
三 青年组织目标衡量的方法132
四 青年组织目标衡量的效率133
一 青年组织目标一体化概念135
第四节青年组织目标的一体化135
二青年组织目标一体化的矛盾136
三 青年组织目标的内在化评价137
第六章青年组织的功能139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聚合功能140
一 青年组织聚合功能的客观性140
二青年组织聚合功能的特点142
三 青年组织聚合功能的实现途径143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教育功能144
一青年组织教育功能的必然性144
二 青年组织教育功能的特点145
三 青年组织教育功能的内容145
一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148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激励功能148
二 在改革开放中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149
三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青年的带头作用150
第四节 青年组织的维护功能150
一 保障青年具体利益的基本条件151
二 青年组织维护功能的实现途径153
三 青年组织维护功能的前提154
第五节 青年组织的监督功能155
一 青年组织监督功能的必要性155
二 青年组织监督功能的实现途径156
第七章青年组织的活动159
第一节 活动的定义和组织效用159
一 活动的定义及其特征160
二 活动的组织效用164
第二节 活动的设计、组织与管理168
一 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基本依据168
二优选活动形式171
三 活动周期的预测173
四 活动时境的选择175
五 活动的分解与组合176
六 活动过程的系统控制177
七 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178
第三节 立足基层,克服行政化倾向179
一 扩大与各国青年组织的友好往来185
第八章青年组织的国际交往185
第一节青年组织国际交往的意义185
二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186
三 青年一代的希望188
四 青年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189
第二节 青年组织国际交往的任务、原则191
一青年组织国际交往的任务191
二青年组织国际交往的原则196
第三节 青年组织国际交往的方式205
一互访方式206
二传播方式207
四 联欢方式209
三 学术交流方式209
五旅游方式210
第九章青年组织的建设212
第一节青年组织建设的意义212
一 组织存在的基础212
二 组织发展的保证214
三 增强组织活力的基础215
四 发挥组织功能的前提条件216
五 实行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218
第二节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220
一章程教育221
二 组织目标教育222
四 权利与义务教育223
三 组织观念与组织纪律教育223
第三节 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24
一 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意义和作用224
七 领导的生命周期具有限定性224
二 活跃民主生活225
三 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227
第四节 加强青年组织的基层建设229
一 不断壮大组织队伍230
二 调整组织的设置234
三 确立与强化青年组织的规范235
四 培养、选配及培训干部236
五 实行科学管理239
一青年组织的管理作用的基本表现243
第十章青年组织的管理243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管理作用及特点243
二青年组织的管理特点246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管理目的与管理任务249
一 青年组织的管理目的250
二 青年组织的管理任务251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管理形式256
一 系统管理256
二 目标管理259
三 程序管理260
四 弹性管理262
第十一章青年组织的领导原理266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领导取向266
一 以服务为主要的领导职能267
二 体现领导活动的非权力性268
三 领导风格按层次划分270
.四 领导过程是有序的过程270
五 领导活动受环境制约271
六 领导与被领导置于一个整体272
第二节青年组织的领导效能275
一 领导效能标志着青年组织的作用275
二 青年组织领导效能的判断276
三 青年组织领导效能的检验方式277
第三节青年组织领导者的工作方法278
一 决策的方法279
二 用人的方法281
三 沟通的方法283
第十二章青年工作者的素质286
第一节 良好的政治素质287
一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287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88
三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89
四 高尚的思想品德290
五 扎实的思想作风294
第二节 优化的知识结构296
一 建立知识结构的一般原则与方法297
二 青年工作者应当掌握的科学理论298
三 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301
第三节 胜任本职工作的才能302
一 青年工作者的分析决策才能303
二 带领青年的组织才能303
三 开拓新局面的创新才能304
四 青年问题的调查研究才能305
五 向青年作宣传鼓动的表达才能308
第四节健康的心理品质310
一 自认力311
二 自我广延力312
三 挫折容忍力313
四内驱力315
本书主要参阅书目318
后 记321
1990《青年组织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志坚主编 199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组织学
- 1935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潍坊青年组织史资料
- 1986 共青团潍坊市委办公室
-
- 怎样组织农村青年学文化
- 195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教师与学校青年团组织
- 195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现代青年组织学
- 199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91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8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8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组织论 组织科学与组织管理
- 1987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93.11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
- 组织学
- 1950 华北军区卫生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