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求取 ⇩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1

一、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2

(一)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2

(二)人口活动的社会经济条件4

(三)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6

二、人口总量变化7

(一)人口总量的历史发展7

(二)人口总量发展的过程10

(三)影响人口总量变化的因素13

三、1990年人口特征18

(一)人口性别比偏高、年龄构成步入成年性18

(二)家庭户规模缩小,代际关系和婚姻关系稳定19

(三)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

(四)出生率回升、生育水平下降22

(五)死亡水平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24

(六)人口城镇化进入协调发展时期25

(七)人口流动加强,人口迁移由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迁移原因由社会型向经济型转变27

(八)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但文化素质低,就业结构单一28

(九)劳动适龄人口和在业人口增长迅速,就业结构转变缓慢30

四、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31

第二章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35

一、人口年龄构成35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及特点35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40

二、人口性别构成47

(一)甘肃省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原因47

(二)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比48

(三)人口性别比构成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50

(四)按国际通用标准分类的年龄性别比54

(五)人口性别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5

三、人口老龄化56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56

(二)老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60

(三)老年人口的变化素质62

(四)老年人口的再就业63

(五)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和社会保障65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67

一、人口婚姻状况与特点67

(一)未婚人口状况67

(二)有配偶人口状况70

(三)丧偶人口状况72

(四)离婚状况73

(五)婚姻特点75

二、家庭规模与家庭类型76

(一)家庭规模的变化76

(二)家庭类型80

三、婚姻、家庭与生育85

(一)婚姻与生育85

(二)家庭与生育92

四、婚姻、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94

(一)婚姻变化与社会经济94

(二)家庭变化与社会经济97

一、人口文化构成状况104

第四章 人口文化素质104

(一)人口文化构成现状105

(二)人口文化素质的构成状况108

二、文化素质与教育116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116

(二)全民教育的发展119

三、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121

(一)文化素质与人口控制的关系122

(二)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及生育观念的转变123

(三)妇女文化素质的地域差异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126

(四)在业妇女文化素质的职业差异及其对生育水平的影响128

(五)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使人口稳步增长131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132

(一)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133

(二)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134

(三)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137

(四)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42

第五章 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145

一、生育水平现状145

(一)人口出生率146

(二)妇女生育水平现状148

(三)人口再生产率158

(四)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原因分析159

二、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162

(一)生育水平变化的现实条件163

(二)影响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164

(三)影响生育水平的综合量化分析168

(四)结论170

三、人口控制效果与难点171

(一)人口控制的历史回顾171

(二)甘肃人口控制的难点177

(三)对策179

第六章 死亡水平与预期寿命182

一、死亡率变化182

(一)死亡率的历史变动182

(二)两次普查期间人口死亡率的变化184

(三)年龄别死亡率184

二、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188

(一)人口死亡率受年龄构成的影响188

(二)人口死亡率的城乡差异190

三、影响死亡率的因素193

(一)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194

(二)地理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194

(三)死亡原因分析195

四、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196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196

(二)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和性别差异197

(三)婴儿死亡率与预期寿命199

(四)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199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204

一、人口分布状况204

(一)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变化204

(二)人口分布的特点205

(三)影响人口分布及其变化的因素211

(四)人口分布与经济、资源的关系215

二、人口城镇化218

(一)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218

(二)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225

(三)城镇人口变化与乡镇经济发展的关系229

(四)城乡人口与农业、非农业人口235

(五)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238

第八章 人口迁移和流动240

一、人口迁移状况240

(一)省际迁移240

(二)省内迁移247

二、人口流动状况249

(三)人口流动率和区域差异250

(一)全省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250

(二)流动人口男多于女250

(四)人口流动与交通252

(五)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的人口活动253

(六)人口的国际流动254

三、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254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迁流的影响255

(二)流动人口促进了城乡发展和市场繁荣255

(三)流动人口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56

(四)流动人口起着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作用257

(五)流动人口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25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分布259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259

第九章 少数民族人口259

(二)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变化260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263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268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构成268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270

(三)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272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273

(一)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273

(二)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277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282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282

(二)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283

(三)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各行业的文化程度状况288

(四)少数民族在业人口各职业的文化程度状况289

五、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状况291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出生率状况291

(二)少数民族妇女的活产子女状况291

(三)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孩次比状况294

(四)少数民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状况295

六、少数民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297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状况297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家庭状况301

(三)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对人口的影响303

第十章 劳动力资源构成与配置307

一、劳动力资源的构成307

(一)劳动力资源的规模308

(二)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309

(三)劳动适龄人口的性别构成312

二、在业人口状况315

(一)在业人口的规模及城乡分布315

(二)在业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在业程度316

(三)在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及行、职业分布320

三、不在业人口状况334

(一)不在业人口的数量及其人员构成334

(二)不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336

(三)不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338

(四)市镇待业人口状况339

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41

(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落后341

(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向342

第十一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345

一、人口与资源345

(一)人口与土地346

(二)人口与水资源350

(三)人口与矿产资源351

(四)人口与生物资源353

二、人口与食物资源355

(一)植物性食品资源355

(二)动物性食品资源365

(三)人口与食物资源的协调发展367

三、人口与能源370

(一)人口与能源的关系370

(二)甘肃人口与能源生产和消费379

(三)人口增长与能源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1

四、人口与环境383

(一)人口与环境的关系383

(二)甘肃人口与生态环境现状384

(三)甘肃人口与环境的基本特征391

(四)协调人口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92

第十二章 人口与消费395

一、人口与消费水平396

(一)影响人口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397

(二)甘肃四十年来人口消费水平的变迁400

二、人口与消费结构408

(一)影响人口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410

(二)甘肃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特征413

三、人口消费趋势422

(一)提高人口消费水平的途径423

(二)2000年甘肃居民的消费趋势424

(三)控制人口与小康目标的实现426

第十三章 人口前景展望429

一、未来总人口发展预测429

(一)出生人口预测429

(二)死亡人口预测436

(三)迁移人口对总人口的影响438

(四)人口总量预测440

二、未来人口的主要构成443

(一)年龄性别构成443

(二)育龄妇女构成451

(三)劳动力构成452

1994《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甘肃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跨世纪的中国人口》(甘肃卷)编委会编著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宁夏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黑龙江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黑龙江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陕西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陕西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吉林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吉林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山西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山西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河北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北京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北京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综合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综合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云南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云南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浙江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浙江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安徽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安徽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江苏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江苏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山东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山东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青海卷(1994 PDF版)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 青海卷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