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求取 ⇩

第一章 我国自然条件的特点1

一、多山的地形1

(一)地形的基本特征1

(二)地形对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5

二、雨热同季的气候5

(一)雨热同季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5

(二)农业气候资源6

(三)农业气象灾害18

(四)农业气候区划20

三、不均衡的水资源23

(一)我国的水量平衡23

(二)我国的地表水25

(三)我国的地下水28

(四)中国水文区划29

(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存在问题31

(五)我国地表水资源的特点31

四、多种多样的土壤32

(一)我国主要土壤类型33

(二)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37

(三)我国的土壤区划39

五、丰富多采的生物资源39

(一)森林资源42

(二)草场资源48

(三)野生经济植物资源52

(四)孑遗、特有和遗传基因物种资源54

(五)野生动物资源57

(六)水产资源62

第二章 自然区划的原则与系统67

一、自然区划的目的与任务67

二、我国自然区划工作简介67

(一)自然单元划分原则69

三、自然区划的划分原则69

(三)关于自然区划的级别与系统问题70

四、各级自然单元的划分指标70

(一)自然区域的划分70

(二)关于温度带应否划分问题70

(二)自然带的划分71

(三)自然区的划分72

第三章 各自然区特征综述77

一、东部季风区域(Ⅰ)77

(一)寒温带(Ⅰ1)78

大兴安岭北端区(Ⅰ1(1))78

(二)中温带(Ⅰ2)79

1.兴安岭-长白山区(Ⅰ2(2))79

2.三江平原区(Ⅰ2(3))82

3.松辽平原区(Ⅰ2(4))83

1.辽东-山东半岛区(Ⅰ3(5))86

(三)暖温带(Ⅰ3)86

2.黄淮海平原区(Ⅰ3(6))88

3.华北山地区(Ⅰ3(7))91

4.黄土高原区(Ⅰ3(8))92

5.汾渭谷地区(Ⅰ3(9))94

(四)北亚热带(Ⅰ4)95

1.长江中、下游区(Ⅰ4(10))96

2.汉江中、上游区(Ⅰ4(11))98

(五)中亚热带(Ⅰ5)99

1.江南山地区(Ⅰ5(12))100

2.江南丘陵区(Ⅰ5(13))101

3.贵州高原-鄂西山地区(Ⅰ5(14))102

4.四川盆地区(Ⅰ5(15))103

5.云南高原-察隅区(Ⅰ5(16))106

6.桂北-黔南岩溶区(Ⅰ5(17))109

(六)南亚热带(Ⅰ6)112

1.台北-台中区(Ⅰ6(18))112

2.华南丘陵区(Ⅰ6(19))113

3.滇南山原区(Ⅰ6(20))116

(七)边缘热带(Ⅰ7)118

1.台南区(Ⅰ7(21))118

2.琼雷区(Ⅰ7(22))119

3.滇南河谷坝区(Ⅰ7(23))120

(八)中热带(Ⅰ8)121

琼南-西、中、东沙群岛区(Ⅰ8(24))121

(九)赤道热带(Ⅰ9)123

南沙群岛区(Ⅰ9(25))123

二、西北干旱区域(Ⅱ)123

(一)干旱中温带(Ⅱ10)124

1.内蒙古高原东部区(Ⅱ10(26))125

2.内蒙古高原西部区(Ⅱ10(27))126

3.河套灌区(Ⅱ?(28))127

4.阿拉善高原区(Ⅱ10(29))128

5.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区(Ⅱ10(30))129

6.准噶尔盆地区(Ⅱ10(31))129

7.天山北坡区(Ⅱ10(32))130

(二)干旱暖温带(Ⅱ11)131

1.天山南坡区(Ⅱ11(33))131

2.塔里木盆地区(Ⅱ11(34))132

3.河西走廊区(Ⅱ11(35))133

4.昆仑山-祁连山区(Ⅱ11(36))134

三、青藏高寒区域(Ⅲ)135

(二)高原亚寒带(Ⅲ13)136

1.江河源头区(Ⅲ13(38))136

(一)高原寒带(Ⅲ12)136

北羌塘高原区(Ⅲ12(37))136

2.南羌塘高原区(Ⅲ13(39))137

(三)高原温带(Ⅲ14)138

1.柴达木盆地区(Ⅲ14(40))138

2.青海东部区(Ⅲ14(41))138

3.藏东-川西区(Ⅲ14(42))139

4.藏南区(Ⅲ14(43))139

5.藏西区(Ⅲ14(44))141

第四章 认识、利用与改造自然142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142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42

(二)自然资源丰富,但不均衡142

(四)生物资源丰富,物种众多143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43

(三)山地多,耕地少143

三、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145

(一)粮食的增产途径146

(二)造林与营林148

(三)草场的建设148

(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149

(五)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150

(六)南方红壤丘陵的综合利用151

(八)立体农业结构和山区灾害的防治152

(七)岩溶山区水土分离状态的改良途径152

(九)防风固沙153

(十)水产养殖与滩涂、湖面的利用153

四、加强自然保护154

(一)保护再生资源的意义155

(二)保护自然和再生资源的途径155

(三)全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网156

参考文献165

1984《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编写组 1984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自然科学概要(1988 PDF版)
自然科学概要
1988 北京:宇航出版社
自然科学概要(1996.03 PDF版)
自然科学概要
1996.03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1992.04 PDF版)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1992.04 商务印书馆
中国自然保护区大观(1989 PDF版)
中国自然保护区大观
1989 外文出版社
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总论(1996 PDF版)
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总论
1996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青海自然资源与区划要览(1998 PDF版)
青海自然资源与区划要览
1998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青海省综合自然区划(1990 PDF版)
青海省综合自然区划
1990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 PDF版)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98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1991 PDF版)
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科学概要(1981 PDF版)
自然科学概要
1981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自然区划草案(1956 PDF版)
中国自然区划草案
1956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亚细亚  自然地理概要(1959 PDF版)
中亚细亚 自然地理概要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1995 PDF版)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1995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自然地址纲要(1985.07 PDF版)
中国自然地址纲要
1985.07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中国行政区划概论(1995 PDF版)
中国行政区划概论
1995 北京: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