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纲要》
作者 | 曹慕樊著 编者 |
---|---|
出版 |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0 |
出版时间 | 1988.0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10118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1423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1
第二节 目录学和校?学、文献学2
第三节 目录学的对象和范围4
第四节 书目的种类7
第五节 中外目录学的界说比较10
本章参考书17
第二章 中国目录学史(上)19
第一节 《七略》和《别录》19
第二节 《别录》、《七略》的内容23
一、《别录》23
二、《别录》遗规24
三、刘歆及其《七略》28
第三节 《汉书·艺文志》36
一、《汉志》与《七略》的同异36
二、《汉志》评价45
本章参考书47
第三章 中国目录学史(下)49
第一节 《汉志》和《隋志》间的目录学49
一、《魏中经》和《晋中经》49
二、《七志》55
三、《(梁)七录》58
第二节 《隋书·经籍志》64
一、隋代的求书和藏书64
二、《隋志》的作者问题68
三、《隋书·经籍志》的评价70
四、《隋志》的缺失,在类例不当,及分类书籍失伦77
五、《隋志》的优异81
第三节 《隋志》以后的中国目录学84
一、唐代校书四次及其目录84
二、宋代校书五次及其目录88
三、私家书目略说92
1、《(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四卷92
2、《直斋部录解题》二十二卷93
3、《文献通考·经籍考》七十五卷94
4、《读书敏求记》96
第四节 《四库全书总目》及其《提要》96
一、《四库总目》的组织系统98
二、《四库全书》分类评价103
三、《四库提要》考订方面的评议106
本章参考书121
第四章 版本知识123
第一节 中国书籍制度的变迁123
一、甲骨卜辞及金石文字123
二、简册、帛书126
第二节 纸及刻本的发明129
一、雕版之始131
二、活字版的发明133
三、书籍装订的演变134
第三节 版本学的内容及其意义136
一、版本学史略136
1、边阑、白黑口、鱼尾137
二、版本术语释137
2、字体138
3、行数与字数139
4、古书刻印者139
①官刻本140
②坊刻本144
③家刻本146
三、版本鉴别补遗148
四、版本学平议151
本章参考书154
第五章 校勘学155
第一节 论目录学的校勘学的范围155
一、书名156
二、作者159
三、篇卷161
第二节 校勘的依据163
一、对校164
二、参校165
三、理校173
(一)汉儒理校的方法:173
1、读如、读若者174
2、读为、读曰者174
3、当为某者174
(二)清人理校的方法:174
1、辨正句读175
2、据古书的字例、词义以纠正古书及其注释之误:177
3、错简、脱简的校正185
4、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知识校理古书186
5、通假读释189
6、运用历史、社会、文化的知识进行校勘197
第三节 校勘方法与校记207
一、死校与活校207
二、校记常规211
本章参考书213
第六章 辨伪与辑佚215
第一节 伪书215
一、历代伪书略说216
二、清代辨伪学之盛216
一、胡应麟辨伪八法218
第二节 辨伪的原则218
二、梁启超辨伪十二公例220
三、刘咸炘疑伪六类221
第三节 “言公”与辨伪227
一、《文史通义·言公篇》大要227
二、辨先秦故书例无作者229
三、私学兴起的推测232
第四节 辑佚233
一、清代辑佚之盛233
二、辑佚材料的来源235
三、辑佚纠谬237
本章参考书目和思考题240
1988.09《目录学纲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慕樊著 1988.09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