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为研究对象。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始终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放到中心位置。国有企业委托人如何设计一种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约束其行为的消极方面,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越来越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利用历史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管理的特点出发,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实践的进程,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于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年薪制、股权激励、经营者监督约束等关键问题和主要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集中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和现实条件,提出应正确把握构成激励约束的五大因素即激励约束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的关系,并具体论证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性、文化道德、国有企业相关制度及企业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二是结合年薪制在我国的实践,提出年薪制仍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现实选择。将年薪分为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分别是经营者一般劳动要素投入和人力资本要素投入所得。并就如何明确激励主体和对象、设计年薪方案和年薪构成、建立完善业绩考核指标及办法、规范职务消费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完善配套改革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三是针对政府或国资委行为的局限性,提出了政府或国资委在激励约束过程中角色行为取向。即工作重心应转向研究制定宏观政策、具体操作应转向企业专门委员会和基础工作应转向社会专业中介机构的建议。四是结合古今中外股权激励的实践和探索,剖析了新出台的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影响,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五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比较分析国外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性、规章性、机构性、民主管理、考评和经营者市场的监督约束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