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文革”中对牛顿机械唯物论的批判是: 牛顿仅承认宇宙是运动的,却不知道运动产生于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而认为是上帝的手第一次推动,以致宇宙运动到现在。笔者不敢妄言宇宙运动的原因,但是,却要借用牛顿的话表达: 经济运行要靠货币的“手”第一次推动,否则,经济无法持续运行到今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货币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算过分。我们对社会经济的运行,甚至日常生活的理解都要从货币开始。 ??????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它像高铁掉头进入另一个轨道一样,夹带着巨大的惯性。运行在原来轨道中的一切并不会随转轨的发生戛然而止,而是会被带入新的轨道,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递减耗散。这个被带入新轨道的事物,几乎涉及我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指导金融转轨的货币理论。毋庸讳言,过去我们的货币金融运行依据是苏联的理论,现在我们的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都已经转移到了国际惯例的轨道上,但是渊源于苏联的货币理论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梳理。于是难免会被有意无意地用于解读改革的实际,甚至设计改革的路径。譬如,我们仍然按照货币发行要有物资保证的原则,买外汇发人民币,而不是按照央行资产负债平衡的要求,买国债发货币;按照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的理论,决定货币发行的数量,而不是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规则,调节货币供给;按照直接或间接的行政规定决定利率和汇率,而不是用国债买卖来实现间接调控的目标。凡此种种,不仅会影响公众与业内人士对金融运行的理解和判断,更会阻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以笔者不仅要分析转轨货币体制中的问题,更要指出属于原来体制的认识和观念。 ?????? 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关注货币银行制度、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问题,却忽略对于它们的基因与平台――货币的探讨。殊不知货币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货币的定义和发行不在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轨道上,则不仅所有的经济金融变量含义和变动都与经典理论大相径庭,甚至货币银行制度、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都会与发达国家的形似而神不至。可见,从货币角度切入,说明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发行,以及与货币相关的变量的含义和波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则与大致趋势。从而有助于占据经济金融运行的有利位置,甚至能捕捉时机,获取相应的回报,至少能较好地规避可能的金融风险。 ?????? 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金融在本质上是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这种行为和关系不是任何单方面的表现,而是多方面的相互作用。任何个人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自己,更受制于周围人的态度与行为。在周围人都缺乏金融知识和理念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能迁就周围人的理解与观念,而很难做出真正高明的决策,即在非理性市场中很难做出理性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货币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只有市场主体为遵循金融规则而实现合作博弈的默契,金融市场才能充分发展成熟。而要实现相互默契,则需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让人们都明白货币的含义和货币的发行。这也正是本书的出发点所在,从做好铺垫的角度,做功在长期的考量。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