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酵母双杂筛库获得ZmpTAC2的互作蛋白质》

《表4 酵母双杂筛库获得ZmpTAC2的互作蛋白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玉米pTAC2影响苗期叶片叶绿素合成的转录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中黑色加粗为后续酵母双杂点对点验证的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ZmpTAC2在玉米细胞内的功能,通过筛选相互作用蛋白,找到了与ZmpTAC2共同调控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蛋白。通过验证,在SD/-Trp培养基上诱饵蛋白ZmpTAC2生长良好,无毒性(图7-B);p GADT7+pGBKT7-ZmpTAC2在SD/-Trp/-Leu/-His和SD/-Trp/-Leu/-His/-Ade上无法生长,证明诱饵载体p GBKT7-ZmpTAC2无自激活(图7-C)。确定诱饵载体p GBKT7-ZmpTAC2可以用于直接与玉米c DNA文库杂交。通过筛选,共获得了120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的鉴定,随后在NCBI BLAST上进行序列比对。去除发生移码突变的基因及未注释的基因,共得到32个可能与pTAC2互作的蛋白(表4)。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发现其中16个为核基因编码蛋白,10个为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例如核编码的Zmp TAC3、α/β水解酶、histone H2A和CPN60等基因;叶绿体编码的CRS1、ATP-dependent DNA helicase等基因。结合转录组分析,将ZmpTAC3(Zm00001d032790)、CPN60(Zm00001d038857)和ATP-dependent DNA helicase(Zm00001d007417)定为候选基因进行点对点验证。结果表明,ZmpTAC2和ZmpTAC3在酵母系统中存在互作(图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