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014—2017年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万亿元,%)》

《表1.2014—2017年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万亿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振兴投融资保障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chinese/newIndex.html注: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除涉农信贷投放之外,近年来,农业保险、农业资产证券化和“三农”互联网金融等涉农金融业务也迅速发展,创新不断,逐渐成为金融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保险方面,截至2018年末,全国保险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到95%;全国农业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72.65亿元,为1.9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承保粮食作物面积11.12亿亩;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1亿元,赔付支出8.3亿元,帮助20万农户撬动“三农”融资贷款138亿元。(2)在农业资产证券化方面,2017年底,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发行农盈2017年第一期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浙江“绿水青山”专项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向浙江省水利水电、污水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发放了“绿水青山”专项对公贷款600多亿元,有效带动项目投资1500多亿元,开创了利用资产证券化等投行工具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5)在“三农”互联网金融方面,由于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互联网金融以较低的成本有效满足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部分特定金融服务需求,在短短数年中迅速发展。根据2018年5月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2016年,“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交易金额为400亿—450亿元,增长率为250%,“三农”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也从简单的生产金融向消费金融、供应链(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分期购买、公益型助农金融产品等各个领域延伸。尽管2017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趋紧,“三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预期其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今后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占比有望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