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试验模型相似系数:主余震作用下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表1 试验模型相似系数:主余震作用下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主余震作用下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试验的原型结构为一幢两层单跨双向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位于Ⅱ类场地,设计分组是第一组。根据振动台尺寸及性能参数,确定试验模型结构主要相似系数如表1所示,其中几何相似系数为1/2,加速度相似系数为1.3。试验模型平面尺寸为2.72 m×2.72 m,层高1.65 m,结构总高度3.3 m。模型结构平、立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图中各构件编号,C代表柱,B代表梁,J则表示节点。框架梁、柱节点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筋(PT)为结构提供自复位能力。结构X、Y向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自复位节点(如图2所示):普通自复位梁-柱节点(X向框架)采用角钢作为耗能装置,柱-基础节点和顶铰自复位梁-柱节点(Y向框架)采用外置可替换的低碳钢(MS)阻尼器作为耗能装置。自复位节点设计时,首先确定节点处总弯矩需求,然后根据假设的自复位系数(λ=1.25)确定预应力筋和阻尼器所需承担的弯矩。MS阻尼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阻尼器安装位置、阻尼器耗能段直径和长度。对于柱-基础节点,仅在结构X向框架柱外侧布置MS阻尼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节点分别沿X向和Y向转动时,满足阻尼器所需承担的弯矩,并且满足节点自复位能力设计要求(λ≥1.25);(2)使结构Y向可滑移填充墙保持完整;阻尼器与钢柱靴通过十字型钢板相连,若沿结构X向和Y向框架柱外侧同时布置阻尼器,需要将2个方向与框架柱相邻的填充墙同时切割掉。实际结构试验模型及节点构造如图3所示。框架梁截面200 mm×300 mm,框架柱截面350 mm×3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梁柱纵筋采用HPB300钢筋,箍筋采用HRB300钢筋。预应力筋采用直径为7 mm的1570级消除应力钢丝。截面配筋如图4所示。模型结构总重26.96 t,其中,每层结构模型重5.49 t,每层附加配重4.93t,基础总重6.1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