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试样的相组成和密度列表》

《表3 不同试样的相组成和密度列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型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试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坯体密度一定时,Fe含量的降低对应着烧结体中SiC含量的升高,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减小,第二相反而向富铁相转变。图1为不同Fe含量烧结体的XRD图谱(烧结体的实际相组成与理论相组成见表3)。实验结果表明,当Fe含量较高时,实际相组成与理论推算一致。当Fe含量较低时,烧结体中出现了Fe5Si3。图2(a)、(b)分别为试样1和3的金相照片。图2表明,随着Fe含量的降低,第二相由网络结构变为孤岛结构。当第二相为网络结构时,坯体中的局部Fe含量波动可以通过扩散消除。而当第二相为孤岛结构时,因为反应烧结过程中,SiC的生成很快,局部的不平衡Fe含量来不及通过扩散消除就被SiC包围,使第二相与理论计算产生不一致。另外图2显示y2与y3的函数图象极为靠近,因此在实验成分点在y1,y2之间时易于生成FeSi。同时Fe含量升高,SiC被溶解析出的现象明显。这主要是在渗Si开始阶段,Fe粉周围的Si液是富Fe的,当Si含量低于23.1%时,Fe夺去周围SiC中的Si,溶解C,随着保温时间延长,由于扩散作用Fe含量趋于平衡。合金熔液中Si含量高于23.1%时,C又以SiC的形式从合金液中析出。Fe含量越高,不平衡区域越多,SiC的溶解析出越显著。表3中实际密度与理论密度略有差异,这是烧结体中存在少量残碳、气孔和不平衡相F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