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草地类型氮添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养分及周转酶的影响》

《表2 不同草地类型氮添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养分及周转酶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沉降对草地土壤及团聚体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标注:√和-分别代表研究中测定和无相应数据;SOC:土壤有机碳;TN:全氮;AP:有效磷、AS:有效硫;BG:β-葡糖苷酶;NAG: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PME:磷酸酶;Ar S:芳基硫酸酯酶。

由于磷、硫的循环较大程度上与有机质的动态相关联,从而影响有机质稳定性的因素也必将会影响磷、硫有效性(Fonte et al.,2014)。由土壤有机质、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系促动的土壤团聚结构被认为是保护有机质免受降解的主要机制(Allison et al.,2006)。研究表明,微团聚体内全量磷和硫的含量最高,且受氮添加的影响较小,而有效态磷和硫在大(>2000μm)、微团聚体(<250μm)内含量均较高(Wang et al.,2016)。氮沉降对磷、硫有效性的影响是化学与生物作用相平衡的结果,具体来讲,氮沉降通过降低土壤pH,使各团聚体内有效态磷、硫得以活化,导致磷、硫有效性增加;另一方面氮沉降抑制微生物活性,使有机态磷、硫的降解减少,不利于磷、硫有效性增加(Wang et al.,2016)。氮沉降导致土壤团聚体内交换性盐基流失、微量元素活化也是由土壤酸化引起(Wang et al.,2017)。虽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团聚体碳、氮(Wilson et al.,2009;O’Brien et al.,2013;Gunina et al.,2014)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活性(Dorodnikov et al.,2009)的分布特性,但关于氮沉降背景下,团聚体内磷、硫、微量元素储量和动态的研究依然鲜见报道(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