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几种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优缺点对比》

《表2 几种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优缺点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秦岭北麓生态问题及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秦岭土壤资源保护和修复的特殊性,分类别、功能、途径、实施主体和污染主体,综合考虑秦岭岩石、水、生物四圈层背景,探讨土壤微生物、有机生物因素、无机的物质元素和土壤地球化学因素变化及特征。如今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围绕退化土地治理(包括污染土地、荒漠化土地、土壤侵蚀、土壤质地退化等问题)、荒废土地利用(包括矿山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和生态环境整治等主题开展工作(张超等,2019)。根据污染类型、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程度差异性,以大数据为平台,全方位、多层面推进污损土地修复与评价工作,摸清各污损土地本底值,为污损土地修复的治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曹婷婷等,2017)。依据传统治理方法到生物治理方法的转变,制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壤类型、作物耕作方式和水肥管理模式的评价标准,分级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壤修复治理体系。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在第三次土地大调查的背景下,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准确、快速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现状,全面勘察秦岭北麓污损土地,从污染来源、赋存状态和治理方法等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修复土壤(表2)。